编辑: XR30273052 2014-02-23

2014 年取得全国注册六 西格玛黑带证书. 惠己及人.在参加精益培训 提高自己的同时, 马洪明还经常 和同事探讨精益理念.

2015 年, 济南卷烟厂卷包车 间生产模式由原来的 四班三运 转 改为 三班三运转 , 即每周 停产4个班次,周内连续生产,月底集中停产.每次开工前, 好 多设备需预热、 待机.为提高周 开工的生产准时率, 马洪明带领 技术人员想了很多办法, 通过为 设备提前送电、 周末进行设备维 保和优化收尾等方法, 保证了开 工日及时生产, 并从维修技术人 员、 材料供应、 制度保障等方面加以落实, 使 设备开动率提高至 80%左右, 生产准时率提 高了 19%. 生产模式的转变, 使卷包车间生产机台数 由原来的 22~23 台增加到 27~28 台.为适应新 的生产模式, 卷包车间设备保养模式也从以前 的 集中日保 变为进站式保养.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 马洪明发现, 进站 式保养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 人员培训不到 位、 保养时间长、 保养流程不规范、 保养效果一 般等问题.于是, 马洪明带领课题组利用休 息时间, 对维保流程进行现状分析, 找到了 影响流程持续流动的阻碍因素.他们运用 6S、 目视化管理、 全员生产维护、 SOP 标准作 业程序等精益工具, 对关键和瓶颈因素进行 改进和持续改善.通过改进, 卷包车间设备 进站式保养的流程得到优化, 保养时间大大缩 短, 提升了设备的综合效率. 越努力,越幸运 , 已成为马洪明工 作的座右铭.他用一 次次努力, 在精益创新 的路上, 收获着更大的 幸运 . 车间事马――记山东中烟济南卷烟厂卷包车间设备员马洪明记者任奎菊通讯员吴兴芝1月14 日下午

4 时左右, 江西中烟工业有限 责任公司赣州卷烟厂卷包车间

18 号机台挡车工 叶金梅正在按规范操作要求操作机台, 忽然听到 嘣 的一声巨响, 还没等她回过神来, 机台便骤 然停止了运转. 镇定下来后, 叶金梅立刻给卷包车间包装维 修二组组长郭永明打去电话.闻讯赶来的郭永 明向叶金梅详细了解了当时的情况. 我是按要求操作的, 这些规则、 程序, 我都 能倒背如流. 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叶金梅有些 着急地解释说. 一声巨响, 骤然停机, 应该不是操作失误造 成的. 郭永明思忖着. 郭永明是国家烟机包装设备修理高级技师, 从事卷烟包装操作、 维修工作近

30 年, 解决过大 大小小很多设备维修、 维护问题, 却从来没遇到 过这种情况. 怎么办?郭永明首先想到的便是咨询兄弟 单位.于是他给江西中烟南昌卷烟厂、 广东中烟 广州卷烟厂的维修技师朋友打去了电话. 当时他们都说情况复杂, 需将机台拆开方 能逐一排查原因. 郭永明说, 整个卷包机包含 一万多个零部件, 且不说拆机台找问题工作量 大, 即便我们将机台拆开了, 没有工装, 也很难进 行安装. 能否从上海请专门的维修师傅进行维修呢?请维修师傅一方面有时间成本――生产压 力大, 对于生产车间来说一分一秒都很重要;

另一方面有资金成本――全厂都在大力提倡降 本增效、 开源节流, 维修师傅工作费、 故障排查 费、部件更换费等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时间不等人, 只有自己干. 无路可走 的郭 永明横下一条心, 找来

4 位同事, 紧急成立了

18 号机台维修小组. 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个问题是拆机台、 查故 障.因为涉及零部件很多, 维修小组只能一边拆 零件一边给零件编号. 当时拆下来的零件按序摆了整整一屋子, 场面壮观得很! 郭永明的徒弟、 卷包车间维修工 吴明光说. 经过排查, 维修小组找到了故障原因――5 号轮推杆扇形齿轮变形, 扇形齿轮法兰座断裂. 故障原因找到了, 变形部件也换上了, 摆在 他们面前的第二个问题出现了――如何将零件 一件件安装回去. 如果有工装就好办一些, 工装就像一个 模子, 我们照着模子逐一调整零部件就行.可 我们手头并没有工装, 卷包机零件安装要求又 十分精确, 所以工作量很大. 郭永明解释说. 鉴于这一问题, 维修小组只能采取笨办法, 对照机器维修手册, 拿着尺子挨个测量安装位 置, 再按照编号进行零件安装. 因为工作量大, 维修小组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