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没心没肺DR 2019-08-03
十五 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二OO一年十月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经济全球 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将给我国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工业已经进入到必须通过结构调 整促进发展的新阶段. 本纲要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编制,提出 十五 期间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主要 目标、调整重点和重大措施,以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是加快我国工 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指导性文件.

一、现状与形势

(一)工业结构现状 九五 期间,我国成功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工 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0.2%,2000 年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为 44%;

工业制成品出口占 全国商品出口的 90%;

工业企业上缴税金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 50%,有力支撑了国民经 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九五 期间,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果.高新 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能源、原材料的 瓶颈 制约基本缓解.二是产品和技术结构逐步 优化.重大装备制造等领域掌握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机电 产品成为第一大出口商品;

纺织、煤炭、冶金等行业淘汰落后和压缩过剩生产能力取得 成效.三是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已占到全国工业 的70%;

股份制企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

1995 年的 5%上升到

2000 年的 21%;

外 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的 23%.四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 基本实现,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了困境,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取得重要进展. 工业结构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整体素质不高,资源配置效 率低;

技术创新能力弱,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发育不足,装备制造 业的 瓶颈 制约日益突出,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大企业国际竞争力不 强,生产集中度不高,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 的优势尚未形成;

东中西部经济发 展差距拉大,地区产业结构严重趋同;

资源、环境对工业发展的制约日益显现,可持续 发展面临严峻形势.这些问题是在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集中反映. 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企业没有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结构优 化升级的内在动力不足,政府调整结构的手段和方式还不完善,生产要素的流动还面临 着较大的体制性障碍,社会保障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 十五 期间我国工业结构调整既有历史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结构调整任务十 分艰巨. 十五 期间社会总需求总体上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GDP 预期年均增长 7%左右.城 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进一步下降,人民生活将从小康进入到更加富裕的阶段.农村消 费中商品化消费比重提高,耐用消费品消费将加速增长.城镇居民的住房、医疗保健、 娱乐、旅游、轿车、信息化产品和服务需求将呈快速增长趋势.与此相适应,电子信息、 医药、建材、汽车等制造业以及关联产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十五 期间国家继 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步伐,实施 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将有利于拉动投资类产品的增长.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有利于带动我国传统优势出口产品的增长和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但应 该看到, 十五 期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将存在,农村购买力难以快速提高,东中 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还难以消除;

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加,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对 我国商品出口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市场需求约束可能进一步强化. 十五 期间我国将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进一步改善.企业 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有利于确立企业在竞争性领域的投资主体地 位;

依法扩大养老保险,全面推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社会 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利率市场化机制逐步形成,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稳步发展,直接融 资的比重进一步扩大,企业资金来源更趋多元化;

外贸体制改革有利于推进统一市场形 成,涉外经济法律体系与国际接轨步伐加快;

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建 立和完善全国统

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各国经济相互融合程度日益加深;

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 的主导力量;

以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的新经济迅猛发展,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企业 和国家取得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世界经济经历着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发达 国家产业加速向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 并将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金密集型产 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有利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体系,进一步发挥制造业的比较优 势. 高技术产业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 一方面, 近年来若干重大突破性技术的出现, 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在 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领域具有更强的综合优势,要求我国工业在扩大开放、加速引进的 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有利于我国在更大 范围、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与此同时,国内相关产业将遇到更为激烈的竞 争,降低进口关税,取消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对竞争力较弱的行业将造成一定 冲击;

开放服务领域,外资企业将在更大范围内进入我国的金融、保险、证券、电信等 市场, 在我国建立独资或控股的分销体系, 对我国工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将产生直接影响. 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的任务更加紧迫,企业也必须加快建 立面向市场的运行机制.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 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从战略上调整国有 经济布局,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促进中小企 业健康发展,建立和规范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的通道,合理调整地区经济布局,优化能源 结构,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提高我国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工 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构调整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重大关系: 处理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 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成为科技开发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 能力.政府主要通过经济、法律手段引导和推进结构调整,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 竞争环境.防止市场配置资源出现失效和对公共利益造成损害. 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系.把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放在 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发展具有 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社会就业.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我 国高新技术领域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 处理好存量调整与增量发展的关系.利用资本市场,加速存量资产流动和重组,提 高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增量投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存量结构优化的作用.正 确引导投资方向,防止盲目扩大规模和重复建设. 处理好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资源优势向 经济优势的转化,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鼓励东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和外向型经济,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处理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把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经济增长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

(二)主要目标 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工业生产增长速 度预期为年均 9%左右. 产业结构升级.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汽车、石化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工业中 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能源结构得到明显优化,西部能源开发取得明显进展;

2005 年高新 技术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占 GDP 的5%. 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商 品出口比重提高到 50%左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到 20%. 所有制结构改善.逐步收缩国有经济战线,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加强重点,国有资 本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支持、鼓励、 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健康发展,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组织结构优化.形成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并 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促进中小企业向 专、精、特、新 的方向 发展,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竞争,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 格局. 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建立较为完善的技术 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及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体系;

增强大型企业超前研究开 发和技术贮备能力,在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

提高企业技术开发投入 比重和在申........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