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紫甘兰 2013-08-23
C07 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编辑: 焦守广 美编: 边珂 组版: 郑文 今日聊城 一个百年老茶叶盒, 一部水城茶文化史 老 老东 东昌 昌大 大街 街小 小巷 巷曾 曾布 布满 满茶 茶馆 馆 家住利民西路的市民胡东建保存着一个具 有百年历史的老茶叶盒.

盒为圆柱体, 铁质, 直径

7 . 8厘米, 高度15厘米, 上有红色字体 "德生庆茶 庄" 、 "开设东昌东关馆驿口路北" 、 "卫生要品" 字样. 两面都有彩色图画. "这种茶叶盒我小时候见过, 是清末民初的 东西. 德生庆是清代到民国年间很有名气的茶 庄, 属于山西号大买卖. " 少年时期在古城区居住 过的九旬老人张伍标说, 历史上东昌府有较多的 茶庄、 茶馆, 茶饮在那时比较盛行, 茶文化相当发 达. 胡东建保存的老茶叶盒.

本报记者 孟凡萧 摄 据张伍标介绍, 老年间 喝茶的人多, 茶庄、 茶馆的生 意兴隆. 茶庄每年秋末把地 方土特产乌枣、 红枣、 挂面、 黄花菜、 五香疙瘩等运销到 南方, 购回茶叶、 海味等. "清 代在聊城开茶庄的有不少山 西人. 山西不产茶叶, 但是晋 商善于经营. " "德盛庆规模较大, 初创 年代不详, 民国前期还在营 业. " 张伍标说, 清末民初, 城 区较大的茶叶店有德盛庆、 广太等. 其中德盛庆茶庄所 售茶叶品种多样, 质量优良, 信誉颇佳, "德生庆茶庄的牌 匾出自著名书法家马镇之手, 字体遒劲饱满. 马镇是清 宣统二年 《聊城县志》 的主要 编纂者之一, 任 '分纂' , 还出 任过直隶无极县典史、 候选 县丞等职. " 民国年间, 多数茶庄已 经成为本地人的买卖. 如楼 东大街的泉芳茶庄、 馨华茶 庄, 楼北大街的福兴茶庄, 东 关大街的华兴茶庄、 华盛昌 茶庄等. 聊城市酒店业协会即将 付梓的 《聊城饮食纵览》 中, 涉及较多茶文化内容, 据该 书主编高文广介绍, 山陕会 馆中一些嘉庆、 道光年间所 立的石碑中, "碑阴皆刻有很 多捐资的商号, 其中查到 '福 毓茶' 、 '同春茶' 、 '信义茶' 、 '轩盛茶店' 等茶庄字号, 证 明那时确实有晋商在聊城从 事茶叶经营. " 清末俚曲《逛东昌》则记载了从南方购来的部分茶叶品种:"皖闽特产来源富, 诸品名茶色味强. 银针、 普洱、真龙井,雨前毛尖带旗枪. " 茶庄>> 每年把土特产南运, 买回茶叶 "那时用柴草烧火做饭, 暖水瓶还极少见, 喝热水不 值当点火, 就去茶馆打水. " 张伍标回忆, 茶炉一般都是 "七星灶" , 同时烧七把壶. 茶 馆的业务就是卖水、 卖茶, 有 的茶客自带茶叶光买水, 有 的连茶叶一起买. 据东昌府区政协文史研 究员高文广介绍, 历史上城 关大街小巷都有茶馆. 较大 的茶馆, 里外能摆几十张桌 子. 较小的茶馆, 开在背街窄 巷, 三五张桌子, 摆在街边, 用敞篷遮阴. 民国年间,东关 大街有 "瀛仙居" 、 "清和居" , 还有蒋家、 金家茶馆等;

越河 圈街有宋家的 "齐天居" , 有 "钱龙居" 茶馆,街东头迎春桥 附近有 "清泉居" 等;

后菜市街 东头有 "对月居" , 因那地方有 "十二连桥" 之一的 "对月桥" 而得名;

后菜市街西头还有王 家茶馆等;

灶王庙街有孙家茶 馆;

前菜市街中段路南有 "彩 香居" ;

前菜市街还有朱家、 于 家的茶馆;

闸南街有董家、 冯 家茶馆;

闸北街有朱家、 李家、 杨家和张家茶馆等. "晚清最有影响的茶馆 是位于闸口桥西路南的蛤蟆 楼, 它是由酒楼兼办的. 蛤蟆 楼上下两层, 下层面东六间 为茶馆, 每天人流络绎. 茶客 中有运河上过往的商人, 有 江湖上闯码头的, 有相聚的 朋友, 有闲聊的老人等. 客人 泡了茶, 从早喝到晚, 时间十 分随意. " 高文广说, 城内茶 馆也很多, 楼东大街有宋家、 周家茶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