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丶蓶一 2013-02-17

2003 年3月24 日,湖南某女教师死亡一 案, 历经

4 次法医病理鉴定, 费时

1 年零

4 个月, 死因意见依然存在分歧, 有的意见出入还很大.

2004 年6月27 日,徐英含参加了最后一 次法医病理鉴定. 专家组共有

5 位成员, 其中

4 位都是中青年骨干,只有徐英含是年近

80 岁 的老者.他们都希望老先生能发挥主要作用. 经过几天阅卷、 讨论、 尸检, 徐英含首先发 表观点, 他认为寻找死因的关键, 在于找到导 致死者肺水肿的原因. 一直以来, 他认为, 死因分析是处理死亡 事故中的核心内容,必须在占有大量资料的 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死因结 论. 现有的某些资料、 档案, 有时把死因、 死亡 机制、 死亡方式、 主要死因、 直接死因、 间接死 因、 辅助死因、 并发症等概念相混淆.结果同 一案例, 不同的人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死 因统计上也由于理解不一致而出入很大.不 少情况是误将死亡机制当作死因, 例如心、 肺 功能衰竭, 肝、 肾功能衰竭常被误作死因, 这 必然会导致千篇一律的结果. 全面的死因分析, 务必包括死因、 死亡 机制和死亡方式. 他对死因分析的意见, 让 在场的人纷纷点头,并将其鉴定结论作为最 后结案的依据. 徐英含的许多观点沿用至今, 如 《组织死 后自溶的研讨》 一文提出区别自溶与坏死的 概念和标准,

50 年来为法医学界和病理学界 所应用;

死因分析 一文提出了死因、 死亡机 制和死亡方式的明确概念,迄今还是法医鉴 定的范式和法院判案的依据;

分子水平的生 活反应 提出应激反应的血液生化可以作为 生前损伤的灵敏的全身性反应的概念等. 此外, 炉灰中的牙齿和纽扣 水中的 无头案 一个

70 岁老人的情杀 ……结合 自己亲历的案件和全国知名的法医报道, 徐 英含还编写了诸如 《法医疑案》 等具有可读 性的通俗读物, 帮助更多人了解法医病理方 面的知识. 道路和时间的产物 道路是走出来的, 时间是挤出来的. 这 是徐英含的座右铭. 多年前, 中国微雕大师 冯耀忠把这一 座右铭制成的微雕艺术品, 在0.03 毫米的人 体汗毛上并列书写成两行字, 赠送给徐英含, 这成为他的无价之宝, 一直珍藏在身边. 为了弥补学科无教材的遗憾,徐英含自 工作以来便阅读了大量文献.上世纪

50 年代, 他讲教学讲义的一部分内容充实后, 先后 出版了 《法医毒物学》 《法医病理解剖学》 , 成 为新中国最早出版的法医学书籍. 后来, 他又 主编和参编了几乎所有中国法医病理学的教 材和专著. 工作需要时间, 时间从哪儿来?徐英含 挤 出来 的时间就是寒暑假和星期日.在工作时 期, 教研组内他第一个上班, 不论有课无课, 每 天早晨七点不到就去教研室, 教研室走廊上的 路灯都是他亲自去关闭. 在他的努力下,除了法医病理学研究外, 他还致力于环境病理学、 艾滋病病理研究.先 后发表学术论文

140 余篇、 著作

30 余部.

1952 年, 徐英含开展二硝基氯苯的实验研 究, 论文发表在 《中华内科杂志》 上, 编辑部特 在文后加了按语, 以资号召.从此以后, 徐英含 在该领域陆续发表了

80 余篇论文.研究由零 星的病例报告起步, 渐渐地集中于铅中毒和矽 肺病例的研究, 最后深入到大气污染物对肺泡 巨噬细胞作用的研究.他成为当时国内矽肺病 例研究的第一人.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