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被控制998 2013-01-07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七夕会 时尚新民网: w w w .

x i n mi n . c n2

4 小时读者热线:

9 6

2 5

5 5读者来信: d z l x @ x mw b . c o m. c n

1 7

2 0

1 8 年4月9日星期一 责任编辑∶郭影编辑

邮箱: g u o y @x mw b . c o m. c n 一席茶台见春色 沈一珠 关于喝茶这件事儿, 要说复杂, 可以很 复杂, 从古代到现当代, 赋诗、 作画、 写专著, 简直就是一门大学问. 不过, 要说简单, 也可 以很简单, 不过是烧点热水, 放把烘过炒过 或是发酵过的树叶子, 解渴而已.简单到平 常过日子, 总也离不开, 就是随着时代的发 展稍有些变化而已. 从前有一阵子, 大家都不富裕, 解渴大 多喝白开水.家里或是有亲戚朋友要来作 客, 就去小烟纸店称几两茶叶, 结果茶叶末 子倒有一半.放玻璃杯子里用开水一冲, 就 端上桌去. 客人喝的时候, 看着都有点尴尬: 对着水面吹半天, 绿色的涟漪好容易荡开又 迅速聚拢, 真真是喝口茶好难. 读大学那会儿, 几个同学大热天约了一 起去杭州玩.口袋里没几个大钱的穷学生, 住宿还多亏有杭州同学照应, 不花钱地在人 家家里混了几夜;

乘车吃饭一律都要抠抠搜 搜.印象中倒是因为太热, 在西湖边一个茶 室里喝过一次茶, 一把茶叶、 一个光板玻璃 杯、 一个竹壳热水瓶, 收费 ! 元.现在想想, 也不便宜了. 不过, 能到现在还记着的, 就是 好时光, 就是好滋味, 倒不 是用钱能衡量出来的. 如今这会儿, 说起喝茶, 还真是讲究得 有点矫情.譬如说上周, 几个要好的朋友约 了一道去朱家角大淀湖边喝个茶,顺便踏 青、 聊天, 当然, 还得有个说法, 叫尝尝春天 的味道. 这一尝, 还真就尝出个时代变化来. 跟从前用小烟纸店的茶末子撑门面不 一样了, 如今的茶叶总先得有个出处, 眼前 这罐带着春天气息的碧螺春,产地苏州东 山,跟上海算得上是一衣带水的隔壁邻居;

#$$ 元一斤, 还属于三年不变的友情价.听 上去吓人, 其实, 买个一两二两的杀杀馋痨 虫, 就算是一般的退休工人, 也吃得消. 一年 就这么一点春茶, 在桃红柳绿的日子, 不应 个景, 如何将息? 当然, 要论风花雪月, 碧螺春的趣事也 多, 最接地气的还是这个 吓煞人香 的传 说.据说是很久很久以前, 苏州西山有个小 姑娘, 有天去东山砍柴, 远远地闻着几缕香 气, 小姑娘闻香而动, 找到东山最高峰莫厘 峰, 果然见有几棵茶 树, 爬上去采了点嫩 芽, 小心地藏在胸口, 就拖着砍得的柴回了 家.当她掏出焐了半天的茶叶, 一闻, 脱口 而出: 吓煞人香.此后, 这种名叫 吓煞人 香 的茶就远近闻名.至于后来怎么又得了 大名 碧螺春 , 那且看看桌上玻璃杯中这 杯茶:汤色碧绿、卷曲如螺,也算是实至 名归. 有好茶还得有好器.碧螺春适合玻璃 杯, 得察 颜 观色;

而一壶古树普洱, 还不得 配几个明代龙泉撇口盏? 那几个年代久远的 杯盏, 外面釉色保存得很完美, 碗底釉色不 均匀了, 只用银帛衬了底, 一只古茶碗由此 获得新生.桌上摆个红泥小炉, 里头烧得红 红的龙眼炭, 煨着炉上一只南宋年间的粗陶 罐;

一会儿, 一把茶叶撒进罐子, 稍稍翻烤, 烧开的山泉水冲进去, 轰 一声后, 是昀 嚓啦地响, 然后就是热烈的香气, 桌前、 椅旁 乱蹿, 再往湖边漫得老远老远.而倒进茶盏 里的茶水在柔柔的春日阳光下, 显得色泽澄 黄、 透亮, 是至清至洁春天的滋味. 有时候想想, 一席茶台, 可见春色, 更可 见岁月的精彩纷呈. 海鲜人安谅听说隔壁小彭病了, 我得空去探望他. 小彭小我十 多岁, 在一家外企做管理, 常向我讨教, 对我也颇敬重, 前两天还送了我几条海黄鱼, 说是从舟山带回来的, 我 当时想婉拒, 让他留着自己吃, 可小彭执意要送, 说这 实在不成敬意, 经常向我讨教麻烦我, 还说自己没胃口 吃.我不好意思推却, 后来听说小彭病 了, 才咂摸出一点意思来. 我按响门铃,是小彭母亲开的门. 小彭和衣倚靠在床头,脸色略显苍白. 他母亲说,小彭连续发了三天寒热, 今 天才稍好一点.小彭虽呈病态, 嘴里却 是一串无所谓的言辞,没有什么的, 不 要紧的, 不过是受了点凉, 吃点药, 出身 汗就好了.我开玩笑道, 这已春风送暖 的日子, 怎么就着凉了呢, 是不是晚上 蹬被子了? 哪里呀, 还不是为了海鲜, 让自己遭灾.小彭妈妈 撇嘴说道. 为了海鲜, 就是那批黄鱼? 我问道. 小彭说, 没什么, 真没什么的.他说那天他驾车从舟山回沪, 朋 友送了他一箱黄鱼. 他怕天热把鱼焐坏了, 就把车内的 温度调低了.一路低温, 自己喷嚏连连, 但总算让黄鱼 保鲜了. 你瞧瞧他, 真是黄鱼脑袋一只, 人重要, 还是鱼重 要? 真是戆脱了! 他母亲又在一旁数落他. 这种事他也 不是第一次了, 上次他们同事就叫伊海鲜人了. 海鲜人? 我诧异了. 小彭也笑呵呵的, 同事们乱起 的外号, 说说笑笑罢了. 他妈妈这时又开始揭他老底了, 说我这孩子真戆, 小辰光骑他爸爸的自行车玩, 车被石块绊倒, 人摔地上 了, 爬起来先看车子有没有损坏, 衣裤有没有破, 让人 真是哭笑不得.他爸知道了, 也对他一阵斥责, 车坏了 可以修, 衣服坏了还可以买, 你人摔坏了, 甚至摔出大 问题来, 那还了得! 小彭忙说, 我那时小, 是偷骑父亲的 车子, 当然最怕的就是惹父亲生气呀! 你这就是海鲜人 的德性!小彭母亲怨中带爱地嗔怪着. 那几条鱼, 就是你宁愿挨冻也要保鲜带来的吧, 那 你自己为何不留着吃呢? 我问. 小彭说发高烧了, 想吃, 却一点胃口都没了. 那你真是活雷锋呀, 我是因你病了才有这口福呀!我话音未 落, 小彭忙说, 哪里哪里, 我本来就吃不 完, 要送你的. 小彭的妈妈挺有意思,又扯开了话 题, 说起小彭去年的一个往事.她说, 小彭有次在高速 公路上驾车,不小心被后面的车撞了一下,颈椎都快 扭断了,他却不管不顾,艰难地下车,只检查车子被 撞坏的程度.之后他爸爸也责怪他,这么不爱惜自 己,他竟然说了一句,人是自己的,车子是借人家 的!你说是不是可气又可笑! 我不禁莞尔, 问小彭, 他们为何要叫你海鲜人?小 彭哈哈笑道, 以前也有几次低温一路保海鲜的情况, 他 们说我是为海鲜保鲜而忘我的人. 他母亲抿嘴一笑, 然 后说, 还有一层意思是, 他是上海很少见的人! 说完, 她 憋不住, 笑开了怀.小彭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也哈哈 大笑起来. 岭南春韵 刘劲松 岭南的春天是艳丽的, 不经意地抬眼望去,就是粉 粉、 黄黄、 红红的一树花朵. 群芳竞艳中,最夺目的 当属木棉花. 早春二三月, 忽 如一夜,高大挺拔的木棉树向着天空擎 出一树橙红色的花朵, 怎不让人惊喜? 树 与花的奇妙组合, 集挺拔与妩媚于一身, 透出南国特有的风韵.硕大的木棉花朵 落到地上沉甸甸的,就有老人领着孩子 在树下捡拾, 拿回家泡水、 煲汤、 煮粥, 食法多样, 木棉花具有祛湿 清润之效, 最宜初春食用. 其实,岭南的春天是从树叶 飘落开始的.葱郁了一冬的大树 小树, 只消一夜春风, 就会黄了叶子, 还 一股脑儿地抖落满地叶片,为的是迎接 满树新芽.那些平时隐藏在树冠中的鸟 窝, 也都现了原形.一场春雨过后, 嫩嫩 的细芽就开始萌动,山水也仿佛披上了 薄纱. 每年三四月间, 是荔枝花开时节, 也 是蜜蜂采蜜的佳期.看荔 枝树繁花锦簇,今年当又 是一个好年景.苏东坡有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 作岭南人 名句传世, 荔枝 也就成了岭南的象征. 白居易在 《荔枝图 序》 中形容荔枝 树形团团如华盖.叶如 桂, 冬青%华如橘, 春荣%食如丹, 夏熟.朵 如葡萄, 核如枇杷, 壳如红缯, 膜如紫绡, 瓤肉莹白如冰雪, 浆液甘酸如醴酪 . 每当荔园花开,就有阵阵香 气袭人. 荔枝花有白色和黄色, 没 有花瓣, 开花两三天后, 很快就会 变为黄褐色. 据说荔枝花开百朵, 结实一二. 每当花期, 最怕的是连 绵阴雨, 雨多 沤花 则花易腐.温度、 阳光、 雨水、 蜂蝶, 要怎样的机缘才能孕育这 满园的荔枝花开!漫步荔园, 清风徐来, 暗 香盈动, 百花虽艳, 却只能屈居配角. 可惜的是, 用不了几天, 热辣的太阳 就会宣布夏天的到来,岭南春天就这样 转瞬即逝了. 上海人的讲究羊郎上海人比较讲究, 这 似乎在国人心目中共识度 较高,上海人自己也经常 引以为荣.外省市的朋友 提到上海人的讲究,往往 在心里和上海人的小资情 调挂钩, 上海人则认为自己 的讲究是发自于生活态度、 为人处世的原则, 与经济条 件无关,和人的处 境穷达也无关. 民以食为天, 上海人在吃的方面 有诸多讲究.一块 排条开出几块排骨 有定数不说,甚至 一斤腿肉切出肉丝 不少于多少根也有 要求.守着这份讲 究,上海人能把日 子过出精细的感觉,菜场里常常把 鸡脖子及鸡爪子鸡 翅膀鸡壳子等分开 卖出不同价格,把这些食 材量身定制出各有风味的 菜肴,连看上去不起眼的 所谓鸡肚、鸡肠和鸡血也 能单独出售.这些虽然是 鸡的下脚料,但上海人会 讲究地把肝肠切得整整齐 齐, 血块弄得方方正正, 出 锅时还要滴上些许鸡油, 食用时能........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