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2012-12-22
3

7 责任编辑: 王杨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外国文艺 [ [ 我对脱离实践的翻译理论一向有看 法, 所以我喜欢传播一句业内名言: 会搞 翻译的就埋头搞翻译, 不会搞翻译的就讲 翻译课, 不会讲翻译课的就讲翻译理论.

这次, 我想从翻译之憾即翻译留下的遗憾 说起. 根据常识或辩证法, 人们总是失去 什么才知道什么可贵. 以此类推, 错误的 翻译最能让人意识到翻译之可贵. 乐天之憾―― 翻译的学问和匠心 我从乐天之憾讲起. 乐天就是路人皆知的韩国乐天集团. 对我来说, 乐天首先是个问题翻译. 有人 也许会问: 乐天的翻译跟你一个做德语文 学翻译的有什么关系? 我的回答是: 太有 关系了. 故事得从

2011 年说起. 那年秋天, 韩 国的德语文学研究会邀请我赴韩参加年 会. 路过首尔时, 他们安排我住在市中心 的总统饭店. 我在周边散步时看见一座富 丽堂皇的商厦, 名称是我再熟悉不过的西 文或者说德文:Lotte. 什么是Lotte? Lotte 就是绿蒂, 就是夏绿蒂的昵称! 而夏 绿蒂正是歌德小说 《少年维特之烦恼》 的 女主人公. 我们都知道, 绿蒂是少年维特 的最爱, 可怜的维特最后就是因为与绿蒂 恋爱不成而开枪自杀. 歌德和绿蒂的故事 流传了

250 多年, 我心爱的作家托马斯・ 曼还写过题为 《绿蒂在魏玛》 的小说. 我本 人很喜欢这本小说, 曾笔酣墨饱地写过论 文, 讨论的出发点是小说中一则号称来自 中国的格言: 伟人乃公众之不幸 . 可以想象, 我在首尔发现这个名为 Lotte 的商厦是什么心情. 我马上向韩国 同行求证. 他们告诉我, 这就是歌德的绿 蒂. 我认为他们在开玩笑, 没当真, 也没有 继续研究. 我不爱逛商店, 一直不知道 Lotte 早已登陆中国, 搞起了好多分店. 萨 德事件后, 我才重新关注它, 启动对它的 翻译调查. 我请会韩语的亲戚去乐天的韩 语版官网查看其企业名称的来历, 结果令 我大吃一惊. 下面是我的亲戚粗略翻译的 文字说明: 乐天创始人辛格浩, 20世纪 40年代初 前往日本勤工助学, 虽然生活很艰辛, 他 还是醉心于文学. 看了德国文豪沃尔夫 冈・封・歌德的 《少年维特之烦恼》 后, 他深 受感动, 对于夏绿蒂这个大众情人尤其印 象深刻. 因此, 辛格浩在

1948 年创建公司 时取名 Lotte (直接用德文) , 他希望公司的 品牌能像夏绿蒂一样受人欢迎. 读了这段文字, 我唏嘘不已. 这个故 事一方面告诉我们一个商人爱文学可以 爱到什么地步;

另一方面, 它是文学有用 论的又一个有力例证. 辛格浩自己钟爱的 文学形象来命名自己创立的公司, 他的公 司最后跻身世界五百强, 这几乎令人疑心 绿蒂这个名字具有祝福和保佑之效. 拿文 学形象为企业命名的, 世界五百强里恐怕 没有第二例 (阿里巴巴也许是例外) . Lotte 集团的中文名称为什么不是 绿蒂 而是 乐天 ? 如果该译法源于无知 或是译者没有对这个明显不同寻常的名 称做起码的词源考证, 这种译法就应引以 为戒. 否则, 假如需要从韩文转译托马斯 ・ 曼的 Lotte in Weimar, 《绿蒂在魏玛》 就 会变成 《乐天在魏玛》 . 光看标题, 中文读 者很有可能把这当作一则关于辛格浩或 者乐天集团的商业传奇故事. 把Lotte 译为 乐天 而非 绿蒂 , 这 的确令一切文学爱好者感到遗憾, 因为这 种译法屏蔽了一个故事, 屏蔽了一系列历 史关联. 还有一个例子来自书本, 涉及历史人 物的姓名. 我们德语界常常有人把 Moses 音译为 莫塞斯 . Moses 其实就是摩西. 如此音译, 其结果就是把路人皆知的犹太 先知屏蔽了, 或者是把相关的文学人物形 象或者历史人物的犹太特征屏蔽了. 我曾 见一位德国史专家在文中提到自己曾做 客莫塞斯 ・ 孟德尔松研究中心. 而实际上, 研究中心的德文是: Moses Mendels- sohn Zentrum, 应该是摩西 ・ 门德尔松研 究中心. 这种译法将作者的专业知识硬伤 暴露无遗. 摩西・门德尔松是与康德比肩 而立的哲学家, 是第一个在德国文化界获 得巨大声誉的德国犹太人. 写下莫塞斯・ 孟德尔松, 大家就知道你没读过德文版 《圣经》 , 或者没研究过德国犹太人的历 史, 或者你不关注德国的启蒙时代和启蒙 哲学, 又或者你从未读过相关德文文献 ……总之, 这个 莫塞斯・孟德尔松 可能 成为学界英雄的阿克琉斯之踵. 需要补充 的是, 不识 摩西 真面目的并不局限于德 语界, 我还见过法语界知名学者的书中写 到 莫歇 ――这无疑是 莫塞斯 的法语 对偶. 我在英语界看见的两个翻译 奇葩 同样富有启发意义. 一朵奇葩来自一本从英文转译的德 国旅游手册. 在介绍吕贝克时, 托马斯 ・ 曼 其人其作自然要出现, 但我在其中看到一 部陌生作品: 《福斯图斯医生》 . 我的天! 这 不就是 Doktor Faustus―― 《浮士德博 士》 吗? 令我感到诧异的是, 那位译者下笔 时似乎问心无愧: Doktor 不是医生又是 什么? Faustus不念 福斯图斯 念什么? 另一朵奇葩来自地名翻译. 一位译者 把布莱希特的一个剧本翻译成 《塞丘安的 好人》 (Der gute Mensch von Se- zuan) . 对不起, 这是 《四川好人》 . 这一错 误让我耿耿于怀, 不仅因为我是四川人, 而且我想不通一个翻译界大腕儿怎么会 犯这一现象级的错误. 总之, 这个 《塞丘安 的好人》 也属于出口转内销的翻译奇葩, 可以跟 孟修斯 (孟子) 、 常凯申 (蒋介 石) 媲美. 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很简单: 无知加 懒惰. 有些译者首先是缺乏匠心, 不懂行 规, 做不到勤奋、 认真. 因此, 我们要大力 提倡工匠精神, 呼吁翻译同行至少做到如 下三点: 一是要牢记 词典不离手、 冷汗不离 身 . 在翻译中遇到陌生的人名、 地名、 术 语都应如临大敌. 不经查验和查阅, 不能 随便翻译人名、 地名和概念术语. 为此, 除 了普通外汉词典, 还要频繁地查阅权威的 世界地名词典、 姓名译名词典、 专业词典, 包括各类相关在线词典. 其二, 要把人名、 地名和术语概念的 翻译当作一门学问. 涉及术语和概念时, 要有 隔行如隔山 的意识, 对于普通外汉 词典的释义要保持高度警惕 (若从这一角 度理解, 词典不离手、 冷汗不离身 这句 格言是否还有一层含义) , 随时请教活词 典, 即各路专家、 学者以及相关行业的从 业人员. 当然, 这些规矩说起来容易做起 来难. 想想吧, 翻译一部小说或者学术著 作, 我们将遇上多少人名、 地名和术语? 而 如果严格按照上述规则或者流程来处理, 那是多大的工作量, 得惊动多少内行和专 家? 为了说明个中滋味, 我以自己的经验 和体会为例. 前一阵我对 《雷曼先生》 的译文进行 再版修订, 街名翻译更是做了大量修改. 15年前, 我完全按照德语发音和约定俗成 的惯例翻译街名. 最近几年才发现, 德国 人的地方志做得堪称完美, 他们记录了每 个街名的来龙去脉, 并供人进行网络查 阅. 《雷曼先生》 全部采用柏林的真实街 名, 几乎每一条街都有典故, 大都涉及某 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 对比这些典故 后, 我发现过去翻译的问题――没有体现 出典故. 譬如, 我把 库弗利大街 改为 居 弗利大街 , 因为这个街名旨在纪念一个 本地政治家, 他是法裔德国人, 所以必须 按照法语译名规则翻译. 再如, 我把 奥拉 宁大街 改为 奥兰治大街 , 因为这条街 是根据荷兰王室命名, 荷兰王室始于奥兰 治亲王. 再如, 我把 斯卡利泽大街 改为 斯卡利采大街 , 因其得名于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