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霜天盈月祭 2012-12-15
2016 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从 月印万川 到 水月镜花 朱熹是 月印万川 诠释模式的开创者和执行者.

他认为, 五经 四书 等经典无别,若 能参得透,都是 一理 . 一理 是万物与所有伦理纲常关系的根本依据,但又是具体的, 以特殊的样式展现于不同事物之中.解读圣人典籍,就是要弄清 一理 如何落实到个别事 物之上,凝聚成个别的、具体的、所以然之理的.解经虽应立足文本,不能空发议论,但在 弄懂文字内含具体之理后,还要由 下学 而上达 一理 .朱熹强调 情 与 理 、 事 与 理 的区分,挖掘儒家文本的道德追求与工夫进路的 分理 客观性,以保证其实施的 有效性,进而为 一理 的普遍性存在找到现实依据. 朱熹主张诠释经典时要 格物致知 . 经由探究而掌握 物自身 , 进而帮助主体意念 纯化 , 达到 一理 的认知境界,同时将本心所具之理推广至事物上而体会事物之理的状态.此方 法的实质是将 下学上达 的为学顺序,变为 理一分殊 的逻辑推演.朱熹认为,经典之 内既有 文理 又有 义理 .文理是文脉、内容与意义,而义理除了意义之外,更指道德 性、价值性的真理.文本的基本内容与中心思想需要掌握,意义与真理更需要理解与领悟, 其关键在于格物. 一理 的发现,在于日常 格物 的积累之中. 陆九渊则提出 发明本心 的命题,认为解经首要的要求是学者先学会体证自己的本心.圣 人与普通人心理 同构 ,古之 一理 与今之 一理 相同,故经典是 此心此理 的具 体化.解经是一个 求心 的过程,由于 心同、理同 ,所以不同经典间只有文字的差异, 而无义理之不同. 故文字训诂仅是经典诠释的初级阶段, 解释者以心灵体察的方法领悟经典 创作者的意图,把握 此心此理 的要义才是最终的目的. 表面上看,陆九渊似乎将 理本论 转变为 心本论 的解释形上学,实则不然. 理 是 一种客观存在的 公理 ,是宇宙运行规则,亦是人类活动的最高法则,而 心 则是对根 源性 理 的体认. 心 的道德感知来源于自身固有的 理 ,它只是 理 的先在规定和 表现.与 理 相比, 心 的地位仍处于第二位.即陆氏虽将 格物 之法转为 格心 之样式,但其实质仍在践行着 理一分殊 月印万川 的诠释路线. 明代,儒家学风发生转变, 月印万川 式的解经悄然被 水月镜花 模式替代. 水月镜花 的特点是 贵意象 ,坚持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经典中的语言既真实又 虚幻, 诠释的关键在于, 明确主观心志会超越客观文字. 它将解经视为一种纯粹的向内实践, 剖析文本获悉的伦理目标、 修养原则均成为心志运作的边界或框架, 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修 炼主体心志本身,所谓 经学即心学 .学者在诠释经典时往往以体悟内心 良知 为终极 价值,经典随之成为从属性的 影本 .因为形上本体 心 古今如一,而经典所依附的语 言由于创作者自身的 历史性 与 不完美性 ,总会存在某些不完整之处,故 六经 也 可视为一种 糟粕 ,需要后来的诠释者不断加以修正、发挥. 在此思想的指引下,解经的 随意性 增强,经文成为虚无化的东西,诠释只要能立足于本 源性的 良知 之上,便就不用在意 所说的 距离 本文 多远.诠释经典的根本在于体 证一种作为本体的宇宙心,此心是道德与存在的双重依据,是一切德目之所出. 水月镜花 式解经提升了诠释者的主体性,它强调经典诠释是体验之学,应以主体人格为 中心而不是以文字解读为中心的活动.知识上的领略,只是内化经验,重要的是将领悟与心 志相结合付诸实践.虽然它容易带来主体 成见 影响诠释效果的 理解之弊 ,但它却将 深受 存天理、灭人欲 观念压制的 人性 解放出来,主体的价值意义得到彰显.它既是 一种学术方法的变换,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熹认为, 五经 四书 所讲的具体之理虽然不同,但同属 一理 ,并认为解经时应 由 下学 而上达 一理 . B.朱熹看到了儒家文本中的道德追求与工夫进路的客观性, 因而 通过强调 情 事 理 的区分来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 C.陆九渊认为人同此 心 ,心同此 理 ,故经典只是 此心此理 的具体化,解经就是一 个 求心 的过程. D. 水月镜花 式的解经模式往往以体悟内心 良知 为终极价值,经典于是变成了从属性 的 影本 ,成了修炼主体心志的契机.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 项,根据文本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