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5天午托 2019-12-03
? ? 附件 2? ? ? 环? 境? 保? 护? 技? 术? 文? 件? ? ?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指南? (征求意见稿)? Guideline?on?Technology?Application?in?Contaminated?Sites? Remediation? ? ? ? ? ? ? ? ? 环? 境? 保? 护? 部? ? 发布 ? ? 前言?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防治环境污染,完善环保技术工作体系, 制定本指南.

? 本指南以当前技术发展和应用状况为依据, 可作为污染场地治理时修复技术选择与应用 的参考技术资料.?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提出并组织制订.? 本指南起草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技 术中心(筹) ,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场地及地下水修复工程技术中心?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 ? 目? 录? 前言.1?

一、总则.1?

二、修复技术分类.3?

三、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4?

四、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14?

五、污染场地环境修复技术筛选及应用.18? 1.? 修复技术选择的原则 18? 2.? 修复技术选择的方法 18? 3.? 常用技术组合 22?

六、污染场地修复过程次生污染预防.24? ? ? 1? ?

一、总则 1. 内容 本指南提出了污染场地常用修复技术的分类体系、技术原理、特点和应用范 围,以及各类污染物所对应的可选修复技术,供污染场地修复时参考. 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污染物风险超过了场地利用类型的承受范围, 需要采用相关技 术进行修复的情形.本指南的技术主要适用于工业污染场地的修复,包括污染的 土壤和地下水.农业污染土壤可参照采用.本指南的内容不适用于放射性污染场 地. 3. 术语及定义 土壤(soil) :指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及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地球陆地 表面上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地下水(groundwater):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污染场地(contaminated site) :因堆积、储存、处理、处置或其他方式(如 迁移)承载了有害物质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或具有潜在风险的空间区 域.包括土壤和地下水. 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 :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 致使某种有害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原有含量,从而对生物、水体、空气和人 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现象. 地下水污染(groundwater pollution) :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地下水化学、物理、生物性质改变从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修复技术(remediation technology):可改变待处理污染物的结构,或减轻 污染物毒性、迁移性或数量的单一或系列的化学、物理或生物治理措施. 物理修复技术(physical remediation technique) :利用土壤和污染物的物理性 质差异(如挥发性、在电场中的行为)或污染和未污染土壤颗粒的物理性质差异 (如密度) ,采用物理的、机械的方法将污染物与土壤基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化学修复技术(chemical remediation technique) :通过一种或多种化学反应 来分解或稳定有毒化学物质的方法. 生物修复技术(biological remediation technique) :利用生物过程或通过生物 ? 2? ? 体的活动来实现土壤或地下水修复的方法. 非水相液体(non-aqueous phase liquid,NAPL) :不能与水互相混溶的液态 物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不同化学物质的混合物.比重大于 1.0 的非水相 液体称为高密度非水相液体(DNAPL) ,比重小于 1.0 的非水相液体称为低密度 非水相液体(LNAPL) . ? 3? ?

二、修复技术分类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按照处置场所、原理、修复方式、污染物存在介质等方面 的不同,可以有多种的分类方法. 按照处置场所,可分为原位修复(in-situ)技术和异位修复(ex-situ)技术. 按照修复技术原理,可分为生物、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等. 按照污染物存在介质,可分为土壤修复技术和地下水修复技术. 按照 源-途径-受体 控制方式,可分为污染介质治理技术、污染途径阻断 技术和受体保护技术,具体包括的技术种类如下表所示: 表1按 源-途径-受体 划分的修复技术类型 类别 修复技术种类 物理修复技术 土壤混合/稀释技术、土壤淋洗(土壤清洗) 、土壤气相抽提、 机械通风(挥发) 、溶剂萃取 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萃取、焚烧、氧化还原、电动力学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降解、 生物通风、 生物堆、 泥浆相生物处理、 植物修复、 空气注入、监控式自然衰减 污染介质 治理技术 物理化学修复 技术 固化稳定化、热解吸、玻璃化、抽出处理,渗透性反应墙 污染途径阻断技术 封顶、填埋、垂直/水平阻断 受体保护技术 制度控制措施、人口迁移 ? 4? ?

三、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土壤修复技术的种类较多,原理较为复杂,有些技术的应用是多种反应原理 联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本指南主要按照技术的主导作用原理进行概括介绍,基 本囊括了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或已在国内外有所应用的技术方法. 1. 土壤混合/稀释技术(Soil Blending, Mixing or Dilution) 技术原理:土壤混合/稀释技术是指用清洁土壤取代或者部分取代污染土壤, 覆盖在土壤表层或者混匀, 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到临界危害浓度以下的一种修复技 术. 通过混合和稀释, 减少污染物与植物根系的接触, 并减少污染物进入食物链. 技术特点:土壤混合/稀释修复技术可以是单一的修复技术,也可以作为其 它修复技术的一部分,如固定化稳定化、氧化还原等.土壤混合/稀释修复技术 作为其它修复技术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增加添加剂(如固化/稳定化剂、氧 化剂、还原剂)的传输速度,使添加剂尽量和反应剂接触.使用此技术时需根据 土壤污染物浓度、范围和土壤修复目标值,计算需要混合的干净土壤的量.混合 时尽量垂直方向混合,少水平方向混合,以免扩大污染面积.混合/稀释可以是 原位混合,也可以是异位混合. 适用范围:土壤中的污染物不具危险特性,且含量不高(一般不超过修复目 标值的

2 倍) .该技术适合于土壤渗流区,即土壤含水量较低的土壤,当土壤含 水量较高时,混合不均匀会影响混合效果. 2. 填埋法(Landfill Cap) 技术原理:填埋法是将污染土壤进行掩埋覆盖,采用防渗、封顶等配套设施 防止污染物扩散的处理方法.填埋法不能降低土壤中污染物本身的毒性和体积, 但可以降低污染物在地表的暴露及其迁移性. 技术特点: 填埋法是修复技术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在填埋的污染土壤的上 方需布设阻隔层和排水层.阻隔层应是低渗透性的粘土层或者土工合成粘土层, 排水层的设置可以避免地表降水入渗造成污染物的进一步扩散. 通常干旱气候条 件要求填埋系统简单一些,湿润气候条件可以设计比较复杂的填埋系统.填埋法 的费用通常小于其它技术. ? 5? ? 适用范围: 在填埋场合适的情况下, 可以用来临时存放或者最终处置各类污 染土壤.该技术通常适用于地下水位之上的污染土壤.由于填埋的顶盖只能阻挡 垂向水流入渗,因此需要建设垂向阻隔墙以避免水平流动导致的污染扩散.填埋 场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顶盖不被破坏. 3. 固化稳定化技术(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 技术原理: 固化稳定化技术是指将污染土壤与黏结剂混合形成凝固体而达到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