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520855 2022-11-04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专题质量评估

(三) 专题三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问题主要有( ) ①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②官场贪污腐败,人民负担重 ③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 ④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 A.B. C.D.①②③④ 2.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的 均田 是指( ) A.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农民 B.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 C.将荒地收归国有,招募流民垦种 D.将全国土地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 3.恩格斯说: 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改革应该是( ) A.梭伦改革 B.吴起变法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 4.(2012・南昌模拟)孝文帝改革促进了中国北方民族融合, 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游牧民族农业化 C.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5.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 庄园 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 庄园 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6.北魏孝文帝说: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 拓跋 为汉姓 元 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 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 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 7.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 ) ①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 ②推行新的土地制度 ③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 ④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 A.B. C.D.①②③④ 8.(2012・潍坊模拟)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风.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 ) A.均田制 B.统一黄河流域 C.整顿吏治 D.汉化政策 9. 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这是对下列哪次改革的描述( ) A.伯里克利改革 B.商鞅变法 C.梭伦改革 D.孝文帝改革 10.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现象是( ) A.北方民族融合 B.北方的分裂与统一 C.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完成 D.汉族地主势力的消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1题16分,第12题16分,第13题13分,第14题15分,共60分) 11.(2012・ 杭州模拟)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男子受露田40亩、桑田20亩;

妇女受露田20亩,不受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受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1)图一和图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2)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6分) (3)结合材料说明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6分) 12.(2012・南京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

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

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采取均田制的原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次改革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4分) 13.(2012・济宁模拟) 迁都洛阳 是北魏孝文帝推行 汉化 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

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 ――《魏书・成淹传》 材料二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

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列传第七中》 材料四 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廿二史札记・崔浩传》 (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些材料? 除迁都外,北魏政权 行汉法 的举措还有哪些?(6分) (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 汉化 行为 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 .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请指出赵翼对北魏 汉化 政策的观点.并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7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和)十有八年(公元494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六月乙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九月庚午,六官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书・高祖纪》下 材料二 北齐初,(齐文宣帝)高洋曾问汉族士大夫杜弼:'

治国当用什么人?'

杜弼说:'

鲜卑人只会骑马坐车,治国当用汉人.'

高洋听后,不久就把杜弼杀了.甚至他的太子高殷也因受汉文化的熏陶,被认为是得了'

汉家性质'

,几乎被杀掉.北齐末,(齐后主)高纬又杀汉族官吏,被杀汉族官吏的家属发往北边,妇女罚作官奴婢……这样,北齐政权日益鲜卑化,鲜卑语也渐渐流行. (北周奠基人)宇文泰是外鲜卑人,重用汉人苏绰制定制度,苏绰对汉族统治者的治国经验加以总结,奏上'

六条诏书'

.宇文泰下令官吏学习,并颁布全国实行.北周后期,周武帝解脱了鲜卑旧俗,真正接触汉文化优秀部分,最明显的表现是释放奴婢……基本解决了魏晋以来残存的奴隶制问题. 北齐和北周,东西相对,以黄河为界.先时,河西的周人唯恐........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