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匕趟臃39 2019-07-06

盐桥中的钾离子 向 极移动,盐桥中的氯离子向 极移动. 思考:盐桥中的钾离子和氯离子为什么要这样移动? 分析:在整个装置的电流回路中,溶液中的电流通路是靠离子迁移完成的.Zn失去电子形成的Zn2+进入ZnSO4溶液,ZnSO4溶液因Zn2+增多而带正电荷.同时,CuSO4则由于Cu2+ 变为Cu ,使得 SO42-相对较多而带负电荷.溶液不保持电中性,这两种因素均会阻止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造成电流中断.所以说盐桥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保持正极区和负级区溶液的电中性. (5)归纳盐桥的作用是: ⑴沟通(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 ⑵中和两烧杯中溶液的电荷,大幅提高原电池效率. (6)回归问题:为什么用一瓣橘子制作的水果电池,电流会逐渐减小?现在明白了吗?我们用硫酸来模拟橘子汁.(学生回答)

3、【我检测我达标】-------训练反馈 环节五:学生活动四:根据2Fe3++Fe == 3Fe2+,设计一个有盐桥的原电池.注意标明正极液和负极液名称,导线中电子的流向和溶液中离子的流向.

4、【我学习我知道了】-------本节课小结(回归目标) 环节六:学完本节课你应该知道 (1)必修二中学习的单池单液原电池是一种低效率原电池,不能长时间供电,高效率的原电池应该是: ①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区域(两个半电池)进行 ②再以适当的方式(如盐桥)连接起来的原电池 (2)盐桥的作用 ①沟通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 ②中和正极区和负级区溶液的电荷,使其溶液保持电中性.

3、设计原电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一步:先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确定两个半反应:正极反应和负极反应 第二步:再根据反应确定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第三步:用盐桥把两个反应区域连接起来

4、【我训练,我收获】------课外训练 ①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②完成学案练习题.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东湖高中 易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三次理论分析使学生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产生更完整的认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橘子电池的实验活动,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通过Zn-CuSO4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感受高效率原电池原理形成过程.通过双液双池模型的建构,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教学重点:盐桥概念的建立以及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5、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发生(分池、分液)

6、教法和学法:采用 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理论分析 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建构原电池模型,结合理论分析,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二、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制作橘子电池 复习已知 【引入】环节一:独立自学-------我复习我知道 从制作一个橘子电池开始复习必修2关于原电池的基础知识. 实验要求:要求以一瓣橘子制作一个橘子电池.锌片和铜片插进去不要拔出,等一会后观察指针偏转变化. 实验1:可供选择的材料: 灵敏电流计、铜丝、锌条、导线、培养皿、一瓣橘子 【小组实验】实验要求:要求以一瓣橘子制作一个橘子电池. 【回顾复习】根据制作的橘子电池,对照学案复习原电池基础知识. 【小组展示】 开始实验意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和学案,实现第一次理论分析,复习已经掌握的原电池概念,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为后面的深化发展提供基础. 橘子实验 提炼模型 【环节二:合作共学-----提炼出原电池模型】 教师引导:一瓣橘子 盛有电解质溶液的烧杯. 小结:该电池的特点是两个电极都插入在同一烧杯中,我们称为单池;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