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烂衣小孩 2015-09-03

实现不同层级的信息交互.在计量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实现供热全系统的自动控制,并实现调度管理的信息化. 楼宇系统设计 3.2.1 楼宇内热计量装置和自动温控装置必须同时实施. 3.2.2 室温和热量表数据应上传. 3.2.3 热用户室内的设计应能够采集室内温度,并能够设置室温. 3.2.4 热用户应安装热计量(或分摊)装置和自动调温装置,实现分户(室)控制. 3.2.5 户用热量表至少能上传瞬时流量、热功率、供水温度、回水温度、累计流量、累计热量、热表故障代码等. 3.2.6 其他户用热量分摊装置,应根据其工作原理上传相关的技术数据参数. 3.2.7 在建筑物的热力入口的供、回水总管上应设置温度表和压力表,回水总管上还应设置带有远传功能的热量表.能够自动计算、记录及远传建筑物的热量、热媒的温度和压力. 热力站系统设计 3.3.1 热力站包括首站、换热站、调压站等. 3.3.2 热力站的市政热网入口处,必须安装热计量装置和其他能源计量装置. 3.3.3 二级热力站必须安装自动调节控制装置. 3.3.4 二级热力站必须安装自动气候补偿装置. 3.3.5 二级热力站宜实现与热源、首站、用户的联动自动控制调节. 3.3.6 热力站内,市政热网的总供汽管道安装蒸汽流量表、温度表、压力表;

一次热水供水管道应按安装温度表、压力表;

一次回水管道应设置热量表、温度表、压力表. 3.3.7 能够自动计算和记录每条蒸汽或热水管道站界处的流量、热量、温度、压力. 3.3.8 带有蒸汽凝结水回收的热力系统,还应在凝结水回收管道上安装流量表、温度表、压力表. 3.3.9 采集参与调节的阀门开度和反馈值、水泵启停状态和运转频率等. 3.3.10 采集热力站用电总表、补水流量表的内置参数. 3.3.11 采集报警值等. 热源系统设计 3.4.1 热源出口必须安装热计量装置. 3.4.2 热源运行应实现自动控制. 3.4.3 在每条蒸汽或热水管道上厂界处安装热量表(或蒸汽流量表)以及温度表、压力表.能够自动计算和记录每条蒸汽或热水管道厂界处的流量、热量、温度、压力. 带有蒸汽凝结水回收的热力系统,还应在凝结水回收管道上安装热量表、温度表、压力表. 热水供热系统的回水管道上也应安装流量表、温度表、压力表. 热网系统设计 3.5.1 管网大分支处等重点部位处安装热量表(流量表)、温度表、压力表.能够自动计算和记录节点处的流量、热量、温度、压力. 3.5.2 上传管网运行和计量的相关数据. 系统兼容性设计 3.6.1 通讯方式 系统的全部通讯链路环节选择适当的通讯型式,应保证通讯稳定并能保证数据传输质量. 能够实现层级间的数据信息的传输和信息交互.层级系统之间采用数据库通讯级别. 3.6.2 对接标准规约 见附件一. 3.6.3 计量仪表选型设计 所选用的仪表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带有数据传输接口,模拟量接口采用4-20mA或0-10V输出,数字量终端接口符合M-BUS,MOD-BUS,RS-232,RS-485通讯协议.用于费用结算的仪表精度不低于二级,测量仪表精度不低于三级. 供热节能计量一体化平台设计 4.0.1 设区市和县(市)供热主管部门必须设置供热计量一体化监管平台,供热公司必须设置供热节能计量一体化调控与管理平台. 4.0.2 平台实现的功能 公司的调控与管理平台包括的基本功能:基本信息、数据采集、调度调整控制、实时监测、故障统计、供热质量监督、投诉处理、能源消耗和利用率统计、费用生成、视频监控等功能. 管理部门的监管平台不包括调度调整控制功能.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