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雷昨昀 2013-02-15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梳理】

一、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1、原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 争鸣 局面.) ①经济:井田制的崩溃 ②政治:周王室的衰微 ③阶级关系:士的活跃,受重用.思想文化: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2、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3、影响:① 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 百家争鸣 ,是中国历史上 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③ 是中国 、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春秋DD孔子 (1)历史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 圣人 . (2)思想主张: ①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 仁 和 礼 . A. 仁 即 仁者爱人 ,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

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爱人 就要遵循 忠恕 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礼 就是要 克己复礼 , 克制自己,复合礼制,实质是维护西周时期的周礼(等级秩序),具有保守性. C. 为政以德 ,在以 德 、 礼 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②哲学思想: 敬鬼神而远之 ,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③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学对象―― 有教无类 ;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

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 、 当仁不让于师 :学习方法―― 温故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 ④伦理观:性相近. ⑤整理古籍: 六经 《诗》、《书》、《礼》、《易》、《乐》、《春秋》 (3)评价:① 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 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 圣人 .

2、战国DD孟、荀DD贡献(作用或地位):总结改造儒家思想,体系更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之大宗. (1)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 亚圣 . 主张:①发展了仁,提出 仁政 思想,省刑罚,薄税敛. ②民本思想: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即 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主张 性本善 ,要用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即 性善论 ④价值观:倡导 养浩然之气 ,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评价:① 仁政 、 民本 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② 重义 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 亚圣 ,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2)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另一重要代表,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主张:①政治主张:施政用 仁义 和 王道 ,以德服人;

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提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即 君舟民水 关系. ②伦理观:主张 性恶论 但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③自然观:提出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的命题. 评价:① 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 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结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统一;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