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ubingb 2013-03-08

脑为元神之府,舌窍机关为神所主;

足太阴经、足少阴经、手少阴络与舌本相连,足太阳之筋结于舌本.因此,心之机能失常或痰浊、瘀血等病邪阻滞脑络及上述经络,均可导致舌窍失灵,语言、吞咽等功能障碍. 【治疗】 治法:调神导气,通关利窍.以手厥阴、手少阴经及督脉穴为主. 取穴:内关 水沟 通里 风池 完骨 翳风 金津 玉液 咽后壁 操作:内关、水沟、通里用泻法;

风池、完骨、翳风针向喉结,震颤徐入2~2.5寸,施小幅度捻转补法,以咽喉部麻胀为佳,应持续捻转1~3分钟;

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用3寸以上长针点刺咽后壁. 【附注】 1.针灸治疗本病效果较好,但应注意针刺的深度和手法刺激量,如果针刺深度不够,手法操作刺激量不足,疗效差.. 2.导致皮质延髓束损伤的原发病稳定并逐渐恢复时,预后良好.原发病的加重和反复发作,预后不佳. 病名含义及主症 眩指眼花;

晕指头晕,临床上头晕与眼花常同时并见,故合称为 眩晕 .眩晕有轻重程度不同,轻者闭目休息片刻即可缓解,重者如坐舟车之中,旋转不定,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晕欲倒.病位主要在脑髓清窍.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 【治疗】 基本治疗 (1) 实证 治法:平肝化痰,定眩.以足少阳经、督 脉及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风池 百会 内关 太冲 配穴:肝阳上亢者,加行间、侠溪、太溪;

痰湿中阻者,加头维、丰隆、中脘、阴陵泉. 操作:毫针泻法. 本证型处方包括平肝、化痰、定眩三部分.用风池、太冲平抑肝阳 ,用内关运脾和中化痰,用百会清利脑窍而定眩. (2)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定眩.以足少阳经、督脉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风池 百会 肝俞 肾俞 足三里 配穴:气血两虚者,加气海、脾俞、胃俞;

肾精亏虚者,加太溪、悬钟、三阴交. 操作:风池用平补平泻法,肝俞、肾俞、足三里等穴用补法. 其他治疗 (1)头针法:选顶中线,沿头皮刺人,快速捻转,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2)耳针法:选肾上腺、皮质下、额.肝阳上亢者,加肝、胆;

痰湿中阻者,加脾;

气血两虚者,加脾、胃;

肾精亏虚者,加肾、脑.毫针刺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经验介绍】 【附注】 【小结】 【思考题】 眩晕常见有几种证型?如何进行针灸治疗? 面瘫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故又称 口眼歪斜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 本病的主症为一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因而发生口眼歪斜.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名称较多,如 口歪 、 口僻 、 面瘫 、 歪嘴风 等, 多列在 中风 门下.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太阳、阳明经筋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 【辨证】 【鉴别诊断】 注意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以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攒竹 鱼腰 阳白 四白 颧s 颊车 地仓 合谷 昆仑 配穴:风寒证加风池;

风热证加曲池;

恢复期加足三里;

人中沟歪斜者,加水沟;

鼻唇沟浅者,加迎香. 操作: 【经验介绍】 1.临床治疗常用局部灸法,如温和灸,雀啄灸,隔姜灸等疗法. 2.穴位贴敷:冰片

10、乳香

10、丁香

6、肉桂

6、Vit B1 20片,共研末撒在麝香风湿膏胶布上,剪成1.2*1.2cm大小,贴在翳风、下关、太阳,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3.局部可配合TDP照射及穴位按摩. 其他治疗:详见讲义 【附注】 【思考........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