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nDa_学友 2022-11-08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茶香在水墨里氤氲刘向东我写有一篇心得, 名为《品茶与读书》 .

体会是 人不能不读书,读书不能 没有茶. 茶可清心致静, 书 可解惑益智.所以只要拿 起书, 就会想到茶. 一边读 书, 一边品茶, 仿佛字里行 间都荡漾着茶的清香.有 时读了好书,就会生出一 些共鸣,便又想写下一点 感想. 久而久之, 品 茶与写作也就有了 姻缘.感触尤深的 是,写作不仅可以 消化书中的道理, 而且还可以把生活 中的难忘故事和各 种亲历感受提炼成 美好的回忆.那种 让茶水净染心扉, 让茶香细梳思绪, 让笔尖在纸上耕耘 的感觉简直如同农 人在阡陌的田间悠 然耕作,或是在灿 烂的秋阳下欣赏着 无边无际的金色收 获. 其实,无论是读书写 作, 还是丹青书画, 茶香袅 袅,墨香缕缕的意境向来 是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 在他们看来, 人生在尘世, 要避免尘埃污染,就必须 清净心灵. 而诗文经典、 丹 青佳作、品茶论道源自于 精神升华,也自然就有陶 冶和净化心灵的功能.我 曾经的同事王次恩先生就 是这么一个孜孜不怠的追 求者. 那年, 我从检察院调 入政法委机关时,他已是 从公安派出所到机关工作 多年的老同志了,可他并 无 老公安 的架子, 在和 我搭档共事期间,除了他 做事认真,为人厚道的品 行始终在影响着我以外, 他品茶吟诗、 书法丹青、 金 石篆刻和收藏鉴赏的高雅 兴趣也同样影响和熏陶了 我,并使我常常会享受到 一种清净悠远的惬意.次 恩先生特别钟爱荷花、 梅 花和兰花,而且每次作画 都要在茶的陪伴中 挥毫泼墨.他笔下 的荷亭亭净植、 风 姿高洁;

他画的梅 风骨凛然、冷艳遒 丽;

他画的兰坚韧 劲节、 清丽秀逸, 似 乎水墨之中都飘逸 着花的暗香和茶的 清香. 照理说, 他的 工作十分繁忙, 很 少有清闲的时间写 字作画.但他忙里 偷闲, 坚持不懈, 书 画作品不仅屡屡获 奖,而且工作之余 还全力搭建各种平 台展示和交流技艺. 凡有新的作品, 他都会 约上爱好者一起品茶说 画. 我是纯粹的外行, 从不 敢妄加评论,可他的谦逊 总会让我在欣赏的愉悦中 又多了几份敬意.更难能 可贵的是,他退休后积极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通过 书画为百姓文化 和社会文明不知 疲倦地传播着正 能量. 夏日的午后, 次恩先生来电说有好茶, 让我去他的工作室品尝. 几天前,他还说退休后第 一件事就是要装饰间工作 室,好让朋友们有个喝茶 的地方.没想到这么快他 就如愿了.这天午后闷热 难耐, 可一进其工作室, 则 顿感清爽怡人.室内虽不 宽敞, 却兼茶艺、 书画 为一体,无不弥漫着 茶香墨香的清心逸气. 茶过三巡, 我见他 铺着宣纸准备作画的 架势就有心讨教. 他说, 茶 可清心, 清心可聚神, 若是 让茶香在水墨里氤氲, 书 画就有灵气了. 说完, 他嘬 了一口茶,拿起笔.不一 会, 一头形态憨厚、 步履坚 实的水墨耕牛便跃然纸 上. 当我读了题跋, 才豁然 明白, 那双角苍劲、 牛气冲 天的气势不正寓示着他的 退休生活如耕牛一样, 坚 忍不拔奋蹄向前吗! 七夕会 美食新民网: w w w . x i n mi n . c n2

4 小时读者热线:

9 6

2 5

5 5读者来信: d z l x @ x mw b . c o m. c n

1 4

2 0

1 7 年8月5日星期六 责任编辑∶史佳林 编辑

邮箱: s h i j l @x mw b . c o m. c n 无人报亭可否有 王妙瑞 进入互联网 时代,有些异想 天开的事情正在 变为可能.干了 二十多年商业工 作的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商店可以不要 有营业员, 让顾客自助购物与支付. 最近 阿里的无人商店在杭州亮相,虽然引发 了不少争议, 但也使人大开眼界. 无人商店的问世, 让我联想到, 无人 报刊亭能否来到我们生活中呢?从互联 网技术看应该没有问题.既然能有无人 商店, 那么搞无人报亭也不是难事. 而且 从某种程度来说,无人报亭比起无人商 店的开发要容易一些.比如无人 商店放置各种各样的商品, 对室 温要求较高, 没有空调设备还不 行, 否则影响正常运作.而无人 报刊亭则不同, 它以文化商品为 主,纸质的报纸和刊物一般不受温度高 低的影响.上海几乎所有区级图书馆已 经都有了 无人图书馆 , 读者自助借书 还书, 说明这是行得通的. 技术的问题不谈了,让专家们去研 究吧. 我还想说的是, 上海不能没有报刊 亭.很多年前, 街头报刊亭还很简陋, 大 街小巷常见的是木板搭个摊,放一些报 纸刊物就成了报摊. 后来, 书报亭如雨后 春笋般在街头拔地而起, 漂亮的亭子, 丰 富的报刊, 令人啧啧称赞.不过, 今年以 来,很多都不见 了踪影.报纸的 零售点没了, 很 多仍然有买报纸 习惯的老读者, 也只能被迫 转向 了. 听说背后原因很复杂,既有新媒体 的冲击带来的经营困难,也有书报亭本 身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前一方面来 说, 如果有了无人报刊亭, 至少, 经营成 本应该可以得到控制.而我还有另一个 想法:城市报刊亭某种程度上可以打造 成一个文化符号. 这一点, 法国的做法值 得一谈. 巴黎的市民把报刊亭视为 首都 的象征 , 说没有报刊亭就像没有 埃菲尔铁塔.去年在报刊亭诞生 周年之际,巴黎市政府举办 了 巴黎离不开报刊亭 活动, 受 到广泛的欢迎,今年又办了一次 这样的活动.虽然同样受到新媒体时代 的冲击, 但市政府出于文化方面的考量, 专项投入资金进行维护与升级. 报刊亭好像正在渐渐远去,想要它 重新回来绝非易事.无人报刊亭也只是 我的想象, 或者说一个愿望而已. 当高铁 互联网订餐在今年 月就已实现的新闻 传来,喜欢传统阅读方式的我,也期盼 无人报刊亭 ―― ―或者有其他名称, 其 他形式―― ―也为我们送来裹挟着时代芳 香气息的精神食粮. 老头儿 王琼下班路上遇到老头儿. 弓着背在草丛里翻空瓶子. 老头儿是我爷爷, 今年 岁. 四年前的 大寿, 我问奶奶要不要办酒席请吃饭, 奶奶说不用, 于是只在邻里发了几百个寿桃和桶面. 老头儿其实对过寿没有感觉.他完全没明白他已 经 岁了.那个时候, 他在专心劈柴. 奶奶说, 老头儿年轻时很凶. 谁不听话就打谁. 岁有了第一个儿子, 我爹. 我爹 岁有了我. 爹和我都 是同辈里的老大. 我很小的时候喜欢缠着老头儿,因为他总是在自 己喝酒的时候, 用筷子头给我蘸一点黄酒过过瘾, 还总 是夹他最爱的黄鳝给我吃. 无聊的时候, 我就喜欢搬个 小凳子坐在他家门口, 沿着河, 看远道而来的画家画那 些年代久远的石板桥. 老头儿最听爹和我的话.笑的时候会露出那两颗 补过的银牙. 老头儿十个手指都是 斗,算命的说这是非常好 的, 可以做大官儿. 可是老 头儿没做成官.唯一还留 着的身份就是个资深老党员. 老头儿老年痴呆了. 老头儿从来不生小病. 他跟医院的缘分就两次, 一 次是胆结石, 现在肚子上深深的刀疤就是见证;

另一次 是脑梗塞,吃面的时候突然丧失了用筷子的技能直接 伸出了舌头, 住院后大半夜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 第二 天愣是挺过来了. 人家都说, 一个人小毛小病惯了, 身体机能是不容 易出事的, 最怕的就是平时身板硬朗的, 一出事就是大 病. 真是应了这句话. 老头儿病好了以后说不清楚话, 分不清楚东西, 看见谁来都是 你来了啊、 你走了啊 这 么几句, 其他的交流就跟猜谜语一样, 出去买包烟有可 能直接把全身家当都给了别人. 出院后医生嘱咐不能喝酒抽烟. 可是老头儿拗. 每 餐前必喝酒, 刚开始怕我们责怪就用小酒盅, 后来胆子 越来越大, 直接换成了碗, 再后来一定要先嘬几口再把 酒倒满.饭后来上一根烟, 潇洒得很. 老头儿原本养了两只鸡, 每天都给它们放风, 顺便 自己出门溜达. 鸡生了蛋就给我收着. 后来因为禽流感, 鸡都送人了.还养过一条狗, 因为不听话不着家被打瘸 了.最后一回那狗在外误食老鼠药又加难产死掉了, 爹 和我冒雨给埋的.为此我还跟老头儿哭闹了好久. 那个时候老头儿意识还很清醒. 后来养了一只猫, 某一天不知道 从哪里抱回来的, 老头儿把它喂得很 肥很肥, 某个冬天跑出去再没回来. 还有四只乌龟, 夏天给它们放盆 里给它们捞鱼吃, 冬天怕它们冷给它们塞棉布. 有一次 倒了热水给它们取暖, 烫死了一只. 现在他热衷于捡瓶子. 然后卖几个钱. 虽然他不知道 可以卖多少钱, 也不知道这些钱能买几瓶酒几包烟. 可他 乐此不疲, 捡的瓶子谁也不许碰, 生怕我们偷去似的. 我想他总是要找点事情打发时光的. 老头儿每次散步路过我家都要问我啥时候嫁出 去, 钱还留着呢. 他说这话倒是清楚得很. 后来见我 始终没希望了, 就不常问了. 前个月街道贴通知要拆迁. 老头儿他们的老房子也 列在其中.他在饭桌上边吃鱼边说没事啊这里不要了. 老头儿不喜欢吃菜, 很喜欢吃肉, 可是他用筷子指 指给我看所剩无几的牙.于是几乎每顿都只能吃鱼和 粥.我总是偷偷夹蔬菜放他碗里. 奶奶说人都老了还要搬到陌生的地方去等死, 指不 定搬个地方哪天老头儿走出去就不认识回家的路了. 我说给老头儿挂个防走失牌吧. 老头儿听了, 绷脸不高兴, 说不要.嫌难看. 我凑近问老头儿干嘛呢? 他回头给我看看捡到的瓶子, 嘴里说了一些话, 其 实我不太猜得懂. 我说走吧, 回家吧.老头儿就跟我一起回家去. 他喜欢沿着河边走. 踉跄地走在我前面. 被太阳晒 得黝黑的皮肤.还有那日渐消瘦的身板儿.我跟在后 面, 眼泪掉了下来. 苦拌盛夏 周铁钧 连日暑热,闷得人倦怠乏 力、头晕目眩.邻居老杨是中 医, 他说: 盛夏, 天暑下迫、 地 湿上蒸, 烦倦眩燥、 脘闷纳少, 此症称 '

疰夏'

, 也叫苦夏. 我问: 有何良策可治? 老 杨笑道: 俗说'

春食野,夏吃 苦'

, 苦是夏之本味, 苦味菜肴 能消燥火. 上网查询,果然不错, 《论语》 说: 暑时, 无苦不食 , 《诗经》 有云: 茹荼苦炎、 解劳燥 , 《本草备要》 记载: 苦者能泻燥 火 .看来盛热食苦, 是老祖宗 留下的消暑妙方. 苦味蔬菜最常见的是苦 瓜, 《本草纲 目》 称它 除 烦热, 解劳乏, 消心明目 . 冰镇 银耳拌苦瓜,素有消暑御膳之 美誉. 先将银耳泡好, 撕成小朵 加冰块备用. 苦瓜削皮、 挖瓤切 块,加少量精盐腌 分钟攥 水, 把 克鸡汤熬至 克左 右, 置凉放精盐、 白醋、 绵糖适 量, 倒入苦瓜、 银耳、 冰块拌匀, 冰镇 分钟, 挑去冰块, 拌香油 入盘, 苦瓜碧如翡翠、 银耳白似 美玉, 入口冰爽清脆, 苦冽鲜香. 拌完端给老杨品味,他尝 过连声呼好,但说: 这道菜属 寒性, 阳衰虚寒者不宜多吃. 没几日,老杨也端来一盘 翠绿和一小碗拌汁,进门便叫 道: 尝尝我的手艺'

凉拌三 苦'

. 原来, 他将苦荬、 苦苣、 蒲 公英三种苦菜切段, 混装一盘, 把浓汁浇入盘中拌匀,夹一撮 填进嘴里, 嚼几下, 沥冽的苦味 蔓延开来,令我想起小时候吃 苦菜的情景: 那时家住山村, 每 年夏季, 苦荬、 苦苣是家常蘸酱 菜. 我嫌苦不爱吃, 母亲就把苦 菜切成段, 撒上精盐味素, 加半 匙香油拌匀,苦菜即刻变得脆 嫩鲜香.今天吃到苦菜, 浓浓的 回味滞留舌尖,像柔韧的绳子, 把记忆拽回了张扬无忌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