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于世美 2019-10-26
本报记者 李梦孙亚飞 本报通讯员 许永飞 刘`5月8日,冠县东古城镇公曹村的一处樱 桃种植园,负责人边洪阳正组织村民将最后 一批大红樱桃装箱.

我们这批樱桃与烟台、 大连等樱桃主产区的上市时间错开近一个 月, 价格很不错, 每斤能卖到40元. 边洪阳告 诉记者, 今年大棚红樱桃即将售罄, 再过几 天, 露天樱桃也成熟了, 正好接上市场. 冠县地处鲁西黄河故道,土质酸碱度 和微量元素含量都达到种植优质樱桃的需 求,加之气候适中,利于樱桃早熟、早上 市. 最早引进樱桃品种的原冠县林业局负 责人王国正回忆说,当初在冠县试栽植樱 桃,群众却持怀疑态度,支持率低. 为了确保樱桃能在冠县生长,王国正首 先将当时最优质的几个樱桃品种引来,并通 过刻芽、拉枝、环剥等技术,不断探索可行 办法.经过反复试验,总结出一套 大樱桃 早期丰产优质配套技术 ,并于1995年与时 任东古城镇田马园村党支部书记田洪勋达成 合作,建起了百余亩樱桃示范园. 樱桃能卖多少钱?当时我也不知道, 只知道价格很高. 王国正说.2000年,王 国正问在北京出差的朋友,得知每斤樱桃能 卖40元左右, 他就跟田洪勋组织村民, 将80斤 樱桃装箱送往北京, 并以每斤20元的价格试 卖, 结果瞬间被抢空. 自此, 冠县樱桃种植从田马园逐步延伸, 目前全县樱桃种植面积2万多亩, 其中大棚樱 桃面积1000余亩, 樱桃总产量1万多吨, 年产值 过亿元. 2013年 冠县樱桃 被国家工商总局 商标局核准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在东古城镇田马园村, 90后党支部书记 田英冲告诉记者, 他们村人均年收入在26000 元左右, 靠的就是樱桃园. 34岁的村民李志富曾在外地搞建筑. 后 来看到村里樱桃产业活跃起来, 就决定回乡 卖樱桃. 现在李志富和媳妇通过电商平台、 微 信等卖樱桃, 拥有大量客户. 在李志富的家里, 发往重庆、 成都、 厦门 等地的快递单有许多. 我们一般通过淘宝、 微信朋友圈向散户、 商超销售, 樱桃包装规格 分2斤、 3斤、 5斤三种. 最贵的时候, 大棚樱桃 卖到80元一斤. 李志富笑着告诉记者, 今年, 他通过网销平台仅销售大棚樱桃就达到60多 万元. 为了来年能够多囤积些樱桃, 他向村里 递交了建设冷库的申请. 目前, 他的冷库已开 工建设. 我这不算啥, 我兄弟用 '

快手'

卖樱 桃, 粉丝量达到了55万. 李志富说. 田马园村现在已有30多户电商从事网 上销售. 田英冲说, 村里几乎户户有樱桃, 差不多一半是网上销售的. 这些天, 顺丰、 EMS等快递公司的人正在村里考察, 准备和 村里开展合作. 为提高村民种樱桃增收入的积极性, 冠 县出台经济林奖补政策, 减少村民的前期投 入. 比如, 村民栽植面积100亩(含100亩)以上、 300亩(不含300亩)以下, 且保存率达90%以上 的, 县财政每株苗木补助15元;

栽植面积达到 300亩(含300亩)以上、 500亩(不含500亩)以下, 且保存率均达到90%以上的, 县财政分两年给 予补助, 第一年每株苗木补助15元, 第二年每 株苗木补助15元;

栽植面积达到500亩(含500 亩)以上、 1000亩(不含1000亩)以下, 且保存率 均达到90%以上的, 除享受第2条补助外, 县财 政连续三年每亩补助300元的土地承包费;

栽 植面积达到1000亩(含1000亩)以上, 且保存率 均达到90%以上的, 除享受第2条补助外, 县财 政连续三年每亩补助1000元的土地承包费. 除了政策支持, 示范带动作用也很关 键. 我们也要通过拉动示范户、 示范村, 让周 边村民真正了解樱桃栽植, 真正参与到樱桃 栽植中来, 用好的收益说服他们, 才有助于全 县樱桃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王国正说. 错峰上市最高卖到每斤80元―― ― 冠县樱桃 成长 记

本报记者 姜言明 本报通讯员 肖根法 周晓在新泰市,人们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很 多,但最后去了哪里,又是如何处理的?近日,记者带着疑问,前去一探究竟. 一进四出 焚烧发电 4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新泰市新甫街 道的新泰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这里以处 理生活垃圾为主. 我们一天处理生活垃圾 600多吨,焚烧一吨生活垃圾可以提供250多 度电力,既解决了以往垃圾填埋浪费能源、 污染环境的问题,也实现了垃圾变废为宝. 新泰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孙祚新说. 垃圾焚烧发电的过程可以用'

一进四 出'

来概括 ,孙祚新告诉记者,一进是指 垃圾进来,在垃圾仓内经发酵后,投入焚烧 炉中焚烧,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加热锅炉 中的水,变成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机发出 电能. 四出 是指垃圾处理产出的炉渣、 飞灰、烟气及渗滤液的达标处理.炉渣处 置,就是垃圾在炉膛中经过高温焚烧后,大 约会产生30%左右重量的炉渣,通过排渣机 排到渣池中,炉渣经过分类、筛选等一系列 工艺处理后,制成行道砖、环保砖、路基建 材等;

飞灰处置,就是焚烧过程产生的飞灰 送入螯合车间进行螯合固化,稳定化处理 后,经化验合格,运送至飞灰填埋场进行专 库填埋;

烟气处置,就是烟气净化采用炉内 脱硝、半干法、干法、活性炭喷射、布袋除 尘处理工艺,使烟气排放指标全面优于欧盟 标准,通过烟囱排放大气;

渗滤液处置,也 就是垃圾里面的 汤汤水水 ,经过生物处 理和膜处理后,产水达到工业回用水标准, 全部循环利用到生产系统中. 烟气监测近零排放 在垃圾吊机控制室,透过玻璃板可以看 到巨大的垃圾山,一名操作人员正在熟练操 纵一个巨大吊手将垃圾投入焚烧炉. 孙祚新说: 我们项目烟气排放全面执行 国家标准, 烟气在线监测指标日均值优于欧 盟标准, 在生产中始终坚持近零排放、 精益求 精、 追求完美, 真正做到 '

经得起看、 经得起 听、 经得起闻、 经得起测'

的管理新模式. 孙祚新介绍: 这些先进的设备保障了 我们的日处理能力,而为当地量身打造的焚 烧炉结构紧凑,单台处理能力较大,热效率 高,特别适合我国高水分、低热值垃圾的特 点,炉内温度高达1000多度,足以焚烧各种 生活垃圾,同时我们具备完善的烟气、废水、飞灰、炉渣处理系统,烟气的排放严格 执行欧盟2010标准. 孙祚新耐心地解释记 者提出的问题,每一处细节,每一个步骤, 从他的介绍中可见他的责任心和自豪感. 随后,记者又参观了渗滤液处理系统, 记者看到了废水变成清水的样本,从深黑的 渗沥液原液,到棕色的厌氧罐出水液,到黄 色的A/O 池出水液,到淡黄色的超滤出水 液,再到接近透明的纳滤出水液,最后到透 明的反渗透出水液,经历五个环节层层过 滤,最终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 准》一级A排放标准后全部回用.工作人员 指着一个反渗透产水电动阀下的水柱说,这 些水经过高温消毒后,是可以饮用的. 社会责任重于企业利益 安全运营是基础,达标排放是天职. 孙祚新表示,新泰项目投资3 .

39 亿元,2016年5月开工建设,2017年8月投产运 营至今, 共处理生活垃圾38 . 45万吨, 渗滤液

7 . 50万吨, 累计提供绿色电力1 . 3263亿千瓦 时, 上网电量1 . 1192亿千瓦时, 没有出现过一 起安全及环境事故. 在烟气、 飞灰的监督管理 上, 除了政府定期抽样检查外, 还建立了自行 监测、 群众监督和执法监管铁三角模式. 新泰市环卫处主任王建告诉记者: 之前 我们脚下是新泰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主 要采用分选和填埋的方式处理垃圾,自2014 年来,随着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推 进,垃圾量超过原垃圾场的处理负荷,无法 实现垃圾减量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场区垃 圾渗滤液处理压力也随之加大,经组织专家 论证,我们确定改变垃圾处理工艺,采取生 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工艺.经过多方考察, 最终通过公开招标引进了光大国际,截至目 前,项目运行情况是非常不错的. 垃圾能变废为宝固然重要,但垃圾能够 环保安全处理更为重要.项目的建成投运, 改善了新泰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状况,节约了 有限的土地资源,减少了对土壤、地下水和 空气质量造成的污染,实现了垃圾减量化、 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目标,既为周边创造 了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又促进了城市的可 持续快速发展. 一进四出 ,垃圾变废为宝 ―― ― 走进新泰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本报记者 张环泽 本报通讯员 赵连友 今年54岁的张建风,家住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西集 村,她是老滕县羊庄镇蒋行村唐氏木杆秤手工制作第6代 传承人,也是唯一的女传承人. 4月23日,见记者到来,正专心制作木杆秤的张建风 对记者说: 再难,再苦,也不能让唐氏木杆秤手艺在咱 手里断了. 张建风师从父亲张兴民.张兴民年幼时来到当时的滕 县羊庄镇蒋行村木杆秤手工制作世家唐家,拜唐朝恩为 师,16岁时学成归来,凭着高超的制秤技艺,走遍徐州、 枣庄、苍山、平邑、兖州、邹县等方圆200里的城市乡村 制售木杆秤,直到1990年去世,一生制作木杆秤10万余 杆. 张建风共有姐妹三人,她排行第二.1976年,大姐不 幸病逝,大姐的去世对父亲打击很大,导致张兴民体弱多 病,他更为木杆秤技艺传承忧心忡忡.张建风看在眼里急 在心里,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父亲的技艺接过来、传下 去. 1978年,为了继承父业,张建风初中没毕业就离开了 学校,接过父亲的担子.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加上个人天 资聪慧和努力,她很快学会了木杆秤制作技艺,制作的木 杆秤跟父亲一样受到欢迎. 张建风说,木杆秤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 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制木杆秤是一门精细的手艺,大小 工序加起来有三四十道,每一道都得小心谨慎对待,稍有 闪失,秤就会出现偏差.一杆可承受15公斤的木杆秤要钻 将近300个秤孔,这道工序很需耐心,稍有疏忽就会戳穿 木杆而前功尽弃.打好木杆秤的秤孔,再将细铜丝插入秤 孔中,剪断,锉平,便留下了一个个星点.几百个秤孔, 当然要几百次穿插、剪断、锉平.用锤子敲打铜丝后,突 出的铜丝就嵌入了秤杆的秤孔里. 制作木杆秤的手艺人,俗称 钉秤匠 .古时侯,钉 秤匠是高级手艺人,需要会三种匠人的技能:制秤杆是木 工活;

打秤刀、秤钩、秤销是铁艺;

制秤盘是钣金.张建 风制秤用材考究、技艺精湛、工艺完美,一秤一景致,每 一杆秤都堪称艺术品,具有实用、观赏和收藏等多种价值 特征.她继承父业,一干就是40年,制秤10万有余,代表 作品有200kg木杆钩秤、10kg盘秤、250g戥秤. 现在随着电子秤的普及,用木杆秤的人少了,会这 门手艺的人也不多了.为了留住木杆秤,张建风不忘对 父亲的承诺,坚持赶集出摊.大学美术专业毕业的大儿 子姜国栋自主创业,业余时间跟着母亲学习木杆秤制作 技艺,并主动承诺接续传承木杆秤制作这一古老的民间 技艺. 张建风说,木杆秤既是一件工具也是一种文化,需要 传承下去.近年来,张建风注重木杆秤文化资料和实物的 搜集整理,创办了家庭木杆秤展览室,免费向青少年学生 开放,并义务担任讲解员,向青年人讲授木杆秤的历史和 文化,让木杆秤这一民间技艺世代相传. 当好唐氏木杆秤 手工制作的传承人―― ― 张建风: 矢志不渝的 民间匠人 2019年5月14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 梁利杰 宫梅

电话:(0531)85193248 Email:dzrbxyb@163.com 县域

6 广告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