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鱼饵虫 2019-10-20
暖 暖气 气房 房成 成菏 菏泽 泽租 租房 房市 市场 场""香 香饽 饽饽 饽" " 同一小区, 暖气房比不带暖气的房子贵200元左右 本报菏泽12月9日讯(记者 张朋通讯员 张兆义) 为将自己 的宠物狗追回, 8日上午, 牡丹区高 庄镇郑尧村三岁男童峥峥跟着宠 物狗跑到了3里外的鲍楼村, 迷了 路.

在好心人郑春英的帮助下, 峥 峥被送到正在着急寻找的爷爷身 边. "这是谁家的孩子? " 12月8日 早晨7点多钟, 看着自家孩子领回 的这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 牡丹区 高庄镇鲍楼村的郑春英满是疑问. 小男孩浑身沾满泥土, 哭闹不 止. 郑春英上前询问, 小男孩只能 说清自己的年龄是3岁, 叫 "郑灯 灯" , 家庭住址、 电话号码、 父母名 字等信息都说不清楚. 郑春英知道白虎集附近村子 有姓郑的, 带着小男孩到白虎集 挨家挨户地询问, 同时报了警. 高 庄镇派出所民警在赶来的路上, 接到了郑尧村村民的报警称走丢 了一小男孩. 经过证实, 正是郑春 英带来的小男孩. 大半晌的时间, 男孩对郑春英产生了依赖, 一直 抓着她的手不放, 郑春英又把孩 子送到了三里外的家中. 据了解, 男童名叫郑峥峥, 是 个留守儿童, 峥峥的父母外出打 工, 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 前几天, 奶奶患病被姑姑接走, 家中只剩爷 孙两人. 8日天刚亮, 小峥峥怕自己 的小狗跑丢了, 就跟在小狗后面想 把它抱回来, 不成想他越追, 小狗 就跑得越快, 就这样一直跑到了离 村三里多地外的鲍楼村. "两个村子之间有徐河和干 渠, 还有好几处桥闸, 想想都后 怕, 我都快急疯啦, 多亏了好心人 郑春英, 太谢谢你了! " 看到自己 的孙子安然无恙地被送了回来, 郑思奇流出了感动的泪水. 3岁娃意外迷路 好心人送其回家 本报菏泽12月9日讯(记者 袁慧) 9日, 记者走访菏泽市 区多家租房中介了解到, 随着 近日气温持续走低, 暖气房租 赁市场逐渐升温, 面积在80平方 左右的小户型供暖房颇受租房 者青睐, 身价一再攀升, 而一些 没有供暖的房屋则备受冷落. 记者在华阳房产门口遇到 了正在找房子的黄女士, 她称 冬天来临, 带暖气的小户型特 别紧张. 她看了三四天才找到 一处80 平方米带暖气的房子, "租金每月1000元,取暖费大约 2000元,再找个朋友合租, 还是 可以接受的. " "以银座商圈的房子为例, 租一套两室一厅不带暖气的房 子大约每月700元, 带暖气的每 月则需要900元左右, 而且暖气 费另算. 天气越来越冷, 暖气备 受重视, 暖气房很抢手, 几乎一 天一个价. " 长江路一家房产中 介公司李女士表示, 租客中有 很多是因为家里有老人和孩子, 而住的房子没暖气, 打算出 来租暖气房过冬, "相比一些不 带暖气的房子只能用降低租赁 费的方式来吸引顾客. " "天气正在变冷, 没暖气孩 子受不了. " 市民王先生说, 他租 住在市双河路附近一居民院里, 虽然便宜, 但没有暖气, 冬天取 暖成了问题. 现在正在寻找带暖 气的房子, 但走访了周边几个小 区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 C04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编辑: 张莹 组版: 皇甫海丽 今日菏泽 身边 定陶 "吉祥三宝" : " "发 发挥 挥余 余热 热, , 活 活着 着才 才有 有意 意思 思" "

本报记者 董梦婕 通讯员 马剑 宋娜 在定陶县孟海镇南王庄村有三位年逾八旬的老人, 他们是同窗、战友,还是无话不谈的 "兄弟" . 虽然年纪大了, 行动不便, 三位老人仍坚持每 天练书法、听新闻、发挥余热动员修路,让暮年焕发光彩,被村里人戏称为 "吉祥三宝" . 八十余年友情 患难与共 "童年同窗是仁兄, 中岁革 命为先锋, 现在已是耋耄岁, 三 天两次碰酒盅. " 还未进院, 就听见屋里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三位老人正在吟诗作对, 这 首诗就是出自他们之手, 也是 他们八十多年友谊的写照. 这三位老人就是南王庄村 的 "吉祥三宝" 刘文彬、 刘文化 和王培养. 虽然年事已高, 但他 们个个耳聪目明、 精神矍铄. 谈起三人的友情, 刘文彬老 人总有说不完的话: "俺三个在 一起的日子, 比你们在座的年轻 人的岁数还长哩! 八十多年从没 红过脸. 八岁结伴去私塾, 十七 岁一起加入儿童团, 我任政委, 王培养任团长. 后来又进入抗日 联合会参加革命. 我和刘文化是 1947年入党, 王培养是1948年入 党. " 老人说, 在战争年代里, 他 们一块挖地道沟, 掰开吃一个桑 叶饼, "俺三个算得上是患难与 共, 无话不谈的朋友了. " 练书法, 听新闻 要 "赶上形势" 虽年过八旬, 老人们却总 也闲不下来, 每天清晨五六点 钟起床锻炼身体. 往往吃过早 饭, 王培养就哼着小曲来到刘 文彬家中,摆上笔墨,推开宣纸, 提笔挥毫, 交流心得, 在墨 香中开始充实的一天. "字不练, 手就生, 一定要 坚持天天练习. " 老人们说, 每 天练一练书法, 不仅能活络经 脉、舒缓身心还能陶冶情操,绝对是百益而无一害的. 作为 第一大爱好, 几位老人平均每 天要花二三个小时练习书法. 除了练习书法, 老人们还 喜欢看新闻, 每天晚上都要准 时收听收看新闻联播. 连三岁 的小重孙都知道, 这是老爷爷 雷打不动的习惯. " 我有两个收音机,一个听地方新闻,一个听中央新闻, 每天一到点我就打开收音 机, 漏了一天心里都觉得少点 什么. 我们老了, 得常听新闻, 才能赶得上形势."刘文化笑着告诉记者. 发挥余热 主动请缨集资修路 "村里这条泥路早就想修, 但一直没人带头, 今年几个老 人带头集资, 很快就修好了, 一 出门就敞亮. " 孟海镇南王庄村 村民王晖说, 这1800多米三纵两 横的水泥路绵延到了村两头, 村民出行非常方便. 据了解, 今年夏天听说村 里决定修路后, 刘文彬、 刘文化 和王培养主动请缨筹集配套资 金, 带头捐资修路. 老人们的执 着和热情感动了村民, 20余万元 的修路资金很快解决, 修葺过 程中, 老人们还和年轻人一起 干活, 帮助道路尽快完工. "修路可是造福村里几代 人的大事, 我们能尽一份力很 高兴,别看我们老了,但是在工地上打打下手还是可以的, 现在不都谈 '中国梦' 吗, 我们 的梦想就是锻炼好身体发挥点自己的余热, 那活着才有意 思呢. " 三位老人笑着说. 村民口中的 "吉祥三宝" 个个耳聪目明、 精神矍铄. 通讯员 马剑 宋娜 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