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苹果的酸 2019-10-11
? 校对、整理:小草帽? ? ? ?

1 练一练 第19 期 物理思与行 [ [人 人教 教网 网・ ・初 初中 中物 物理 理・ ・高 高中 中物 物理 理版 版权 权所 所有 有] ] 物态变化现象,重在观察和实验,在切身体验中思考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理解物态变化跟吸热放热的关系, 区别物态变化现象的同时了解一些重要的科学方法.

另外由于这部分的内容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因而涉 及到本部分知识的题目一般均能较好地体现"从生活到物理p从物理到社会"的科学理念.试举几例,帮助大家进 一步地体会.

一、物态变化与俗语民谚 题1.我国民间有种说法叫做"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水 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一层均匀分布的小水珠,关于出现小水珠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水的蒸发现象 B.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是水分子的扩散现象 D.水缸有裂缝,水渗了出来 解析:下雨之前,空气的湿度较大,水蒸气的含量较高,而水缸中盛水部分温度较低,因而空气中的水蒸气遇 到温度较低的水缸外壁液化而成为小水珠.选B. 题2.俗话说: "霜前冷,雪后寒. "这里面包含着的物理含义是( ) A.霜形成前的气温没有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的气温比雪形成的气温要低 C.霜形成前气温一定较低,水蒸气凝华成霜;

下雪后雪熔化、升华时吸热,气温一定较低 D.下霜前气温一定比下霜后气温低,下雪后气温一定比下雪前气温低 解析: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直接凝华而成的,条件是温度较低,因而出现了霜一定是温度特别低;

下雪后,雪要熔化与升华,而这两个过程都是要吸热的,因而使得温度较低.选C.

二、物态变化与科学报道 题3. 据报道

2001 年1月4日, 阴天, 气温约为-15℃, 在新疆罗布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 5cm-10cm 的积雪,然而过了约 20min,雪不见了,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请你用所学 过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 校对、整理:小草帽? ? ? ?

2 练一练 第19 期 物理思与行 [ [人 人教 教网 网・ ・初 初中 中物 物理 理・ ・高 高中 中物 物理 理版 版权 权所 所有 有] ] (1)请提出你的看法,这雪为什么就不见了呢? (2)简单解释你提出的看法: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原来沙丘上覆盖着 5cm-10cm 的积雪,20min 后消失了.可能是雪熔化成水后渗入了沙中;

可能是雪熔化成水后再蒸发;

也可能是雪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在这些可能中有没有可能是熔化呢?不可能.因为的 当时的气温较低(-15℃) ,达不到雪的熔点. "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也从一方面印证了雪并没有熔化成为水.我们 知道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雪在很冷的气温下是可以升华的,尤其是气温较低且又十分干燥的沙漠地区. 只是这种现象平时不易看到,是因为平时的升华进行的时间都比较长,现象不是太明显. 答案: (1)雪发生了升华现象,由固态的雪直接变成为气态的水蒸气. (2)当时的气温比较低,雪没有熔化的 温度条件, "脚下干爽"说明没有留下痕迹, 所以不可能是熔化后渗入了沙中, 而雪是可以固态直接升华变成气态的, 所以只能是发生了升华现象. 题4. 《扬子晚报》2005 年9月27 日报道:广东一奇人全身无毛孔,此人全身没有毛孔,一年四季,只有冬天 能给他带来丝丝凉爽.暑天,自然风和电风扇对他来说是不起作用的,唯有不断地往身上淋水才能感到舒服.因此, 无论他走到哪里,总是提着一桶水. (1)针对上文,请你提出一个与物态变化知识有关的问题? (2)简单解释你的问题: 解析:本题是借助一则新闻提供了一个物理情景,让我们利用现有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首先要知道自然风与 电风扇可以使人感觉凉快的原因,然后思考毛孔不渗出汗珠,将会影响到什么物态变化的生成.淋水的目的实际就 是代替或补充本来应该从毛孔渗出的汗液. 答案: (1)为什么风扇对他不起作用?为什么淋水会感觉舒服? (2)自然风和风扇使平常人感觉舒服是由于人毛孔中冒出的汗水蒸发吸热,而他没有毛孔,因而也不会有汗液 冒出.淋水时皮肤上附着了一些水,水蒸发时从他的皮肤表面吸收热量.

三、物态变化与杂技 题5.江湖艺人经常表演"油中捞钱"的把戏:具有"神异功能的大师"会表演油锅捞钱的骗人把戏.他将手 放入翻滚的油锅中将锅中的铜钱捞出来,而自己的手却没有被烫伤. "同学们,神奇吗,但是可不要随意尝试呀,没 有经过训练是很危险的.其实,这里面有个很简单的物理学道理,你能说说吗? 解析:将手放入油锅而手却并没有受伤,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油锅的温度不会太高,二是在较短的时间内, 手所吸收的热量不多.根据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在一个标准气压下,食用油的沸点很高,可以达到

300 摄氏度,比沸水的温度高得多.将手放入沸水中较短时间的话,我们的手往往是会受伤的,那么放入沸油中是一定 要受伤的.其实"大师"表演的只是一个魔术,是伪科学的欺骗行为. "大师"在锅中放入的其实是醋,然后在醋的 表面倒一点食用油.油和醋是不相溶的,不会均匀地混合在一起,从而在油的表面形成了一层油膜,让别人看起来 好像全部是油.当对锅加热时,由于醋的沸点只有四十多摄氏度,在这个温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沸腾,观众会认为 真的是油沸腾了.试想一下,我们平时将手放入四十多摄氏度的热水中,并且动作又很快,我们会受伤吗?当然不 会!如果有机会我们遇到了这样的表演,我们也可以提出表演一下我们也是具有"特异功能"的, "大师"的"神功 ? 校对、整理:小草帽? ? ? ?

3 练一练 第19 期 物理思与行 [ [人 人教 教网 网・ ・初 初中 中物 物理 理・ ・高 高中 中物 物理 理版 版权 权所 所有 有] ] 表演"也就会不攻自破了. 题6.赤脚踏火:表演者能够赤着脚在一堆烧红的木炭上行走,此时炭火的温度高达六七百摄氏度,表演者可 以在炭火上行走好几米的距离,惊险而又刺激的表演令观众目瞪口呆.这里面也包含着一些简单的物理知识,请你 解释一下. 解析:表演者在表演时脚底下有足够多的汗水,由于汗水在高温下吸热而迅速汽化,而汽化是吸热的,这样就 可以从脚底和炭火接触的地方吸走大量的热;

同时汽化产生的水蒸气有一部分存留在脚和炭火之间,而水蒸气是热 的不良导体,不易将炭火的热传到脚上来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脚不至受伤的作用.我们平时在从锅中取出蒸熟 的馒头时往往在手上沾一些水,主要是一方面利用汽化吸热,另一方面就是产生的水蒸气存留在手和馒头之间起到 隔热的作用,与赤脚在炭火上行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