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赵志强 2019-08-12
流亡中的日常意义沉思 源自抗战时期丰子恺的经历 朱小田 内容提要 在抗战时期的流亡生活中, 丰子恺的日常意义思考, 涵蕴了诸多异于承平时代的元 素.

战争凸显了 活着 !的价值;

面对无可闪避的肉体灭失, 丰子恺发展起个体生命的社会延续思 想, 并将 活着!的原始价值置于人类文明的坐标中进行充分估量和合理定位.战争将个体生存的 方式汇聚于身外之物;

在丰子恺眼里, 日常生存之道不过是 本身之物!与身外之物的比较、 身外之 物的取舍与满足, 而这一切与个体生存成本基本没有关系;

战时外交关系触发了丰子恺的思维灵 感: 在不同的时空域中, 私密的人际交往与社会交往具有不同质的意义.战争唤醒了共同体归依意 识;

背离世代植根的乡井, 丰子恺获得了对共同体要素和时空特征的清晰意识, 并将之在 家 !的怀 想中集中表达出来. 关键词 日常意义 丰子恺 抗战 流亡 自在的日常意义需要非日常的自觉方能获得.置身于日常时光中, 丰子恺抱持着理性的问题 意识, 以艺术家的敏锐洞察力, 对熟视无睹的日常生活时时进行意义追问.不过, 故国闲居, 生活 平凡悠逸!, 打开日记本, 既无可记, 亦懒于握笔.勉强为之, 则虎头蛇尾!. ? 似乎不记也罢, 缺乏 意义追问的使命感. 进入 20世纪 30年代, 日寇的炮声从华北渐逼江南, 1937年11月 6日石门湾小镇# 被轰炸, 丰 子恺仓促辞别故园, 率亲族十余人, 辗转千里, 流离不居. ? 流亡是战争年代日常生活的特殊表现 形式.尽管丰子恺极力避开兵镝, 但它如影随形, 牵引思绪;

到达桂林乡间之两江泮塘岭, 丰子恺虽 得喘息于西南山水之间, 但 蛮夷猾夏不已, 神州丧乱日甚% %心岂能如故国平居时之悠逸哉? !从 此感念 兴而不息 !. &

石门湾被炸的当天下午, 从十里外的悦来村放来一只航船 平日里极平 常地来往于镇乡的载货和代步工具, 这时在丰子恺的眼里, 犹如救世宝筏, 能超渡我们登彼岸 去!. ? 1939年 4月 8日在广西, 丰子恺于一路旁草地坐憩;

遥望屋宇稠密的宜山山城, 静卧山脚之 (

107 ( ? # ? &

? 丰子恺: )教师日记 ?, 丰陈宝、 丰一吟编: )丰子恺文集 ?第 7卷, 浙江文艺、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 第 5页. 时属浙江崇德县. 据丰一吟、 丰陈宝 )丰子恺年表 ? (丰陈宝、 丰一吟编: )丰子恺文集 ?第 7卷 )述丰子恺之流亡路线: 初, 急 避附近乡间, 负喧 (浙江)桐庐, 离开浙江, 经江西萍乡、 湖南长沙、 湖北汉口、 广西桂林、 贵州遵义, 抵四川重庆, 至1946年秋返回 江南, 居杭州;

其间 暂居超过两月的地方有: 萍乡乡下暇鸭塘, 桂林乡间之两江泮塘岭, 广西宜山龙岗园, 遵义狮子桥堍南坛巷, 重庆沙坪坝. 丰子恺: )教师日记 ?, 丰陈宝、 丰一吟编: )丰子恺文集 ?第 7卷, 第 5页. 丰子恺: )桐庐负暄 ?, 丰陈宝、 丰一吟编: )丰子恺文集 ?第 6卷, 浙江文艺、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 第 2页. 下, 竟产生这样的联想: 仿佛赤子仰卧地上, 静待虎狼之来食者.人间何世, 有此景象? !? 就连饮 食起居, 也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中: 盛筵当我前, 良朋坐我侧, 为念流离苦, 停杯不能食 ! (同名漫 画). # 碰见村民喂猪, 就联想到汉奸, 于是有漫画题为: 暴敌养汉奸, 如人养畜生, 今日给你吃, 他 日要你命! (同名漫画 ). ? 战争时势及其流亡经历由此极大地影响到艺术家的思想;

当日常生活的 意义成为丰子恺思考的主题时, 其间自然涵蕴了许多不同于承平时代的元素. 活着 !的原始驱动 丰子恺特别关注的 护生!主题&

, 撇开其宗教意味, 在凡俗的意义上就是生命的维护, 它是战 争年代首当其冲的本能行为.需要我们首先确定的是, 生命的维护!所指何为? 在唯物主义经典 作家那里, 生命的维护!作为 历史中的决定因素 !, 被称之为 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 包含 两层意义: 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 衣服、 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

另一方面是人类 自身的生产, 即种的蕃衍. !? 生产 !在这里其实就是维护, 包括: 生活资料的占有与消费;

生命的蕃 衍.然而, 在更原始、 更纯粹的意义上, 生命的维护还应当内含 防范肉体的意外灭没或缺损 !, 或 不妨正向表达为求生, 即追求 活着!的本能. + 平居时的 活着!意识, 通常以人类学所谓的 通过仪式! ( rites of passage), 规律性地楔入均匀 流驶的日常时间中, 人为地造成生命的 间歇!而得到提醒.作为通过仪式, 祝寿是很特别的一种: 不妨多次地进行;

逢十年龄的仪式更为隆重;

因为直接跟进年龄, 其明显地包含着对 人活着 !的警 醒.但祝寿的自然依据毕竟是人的生理节奏, 它的警醒性在自然规律的呈现中不经意地被削弱了. 1937年, 丰子恺 40岁;

农历九月二十六日生日那天, 祝寿按老规矩照常进行: 糕桃寿面, 陈列 了两桌;

远近亲朋, 坐满了一学堂.堂上高烧红烛, 室内开设素筵.屋里充满了祥瑞之色和祝贺之 意. !一切似乎都是往昔程序的重复与循环, 但按另外一种纪年, 此日为公元 1937年11月17日, 时(108 ( )抗日战争研究?2009年第 4期?#?&

?+丰子恺: )教师日记 ?, 丰陈宝、 丰一吟编: )丰子恺文集 ?第 7卷, 第126页. 丰陈宝、 丰一吟编: )丰子恺漫画全集 ?第 6卷, 京华出版社 2001年版, 第39页.按, 本文涉 及一个史 料应用的 基本问题: (丰 子恺 )漫画能否作为史料? 参见拙作: )漫画: 在何 种意 义上成 为社会 史素材 以丰 子恺 漫画为 对象的 分析 ?, )近 代史研 究?2006年第 1期. 丰陈宝、 丰一吟编: )丰子恺漫画全集 ?第 3卷, 京华出版社 2001年版, 第280页. 1928年, 丰子恺为预祝弘一法师 50岁生日, 在上海与法师合作 )护生画集 ?, 丰之 画, 弘之字, 共50幅;

1938年弘一法 师50岁 生日之际, 丰子恺避居广西宜山, 又与驻锡福建泉州的法师合作 )护 生画续集 ?.时值全国人 民奋勇杀 敌的年代, 丰子恺的护 生画遭到许多人的非难.说者大约 认为: 抗战, 正要 鼓励杀 敌;

倘主 张护生, 就变成 不抵 抗. !丰子恺 期期不 以为 然, 指出, )护生画集 ?之旨, 是劝人爱惜生命戒除残杀, 由此长养仁爱, 鼓吹和平 !, 护生 !就是 护心 ! 涵养 仁爱之心 ! (丰一吟 编: )我和爸爸丰子恺 ?,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8年版, 第63页).以此观之, 从日 本方面言, 这么惨 无人道的狗彘 豺狼一般的 侵略者 %%违背人道, 荼毒生灵, 所以要 ,杀?!;

在我方面, 为公理而抗战, 为正义而抗战, 为人道而抗战, 为和平而抗战.我 们是 ,以杀止杀 ?, 不是鼓励杀生.我们是护生而抗战 ! (丰子恺: )一饭之恩 避寇日记之一 ?, )丰子恺文集 ?第 5卷, 第656 页).丰氏的这种护生思想成为其思考生命价值的出发点和基础. 恩格斯: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卷, 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 第 2页. 从 生命的维护 !中析出 活着 !的本能, 笔者受到两位思想家 的启发尤 多: 一是中 国哲学家 李泽厚, 他 所建构的 人类学历史 本体论 !之出发点便是 人活着 !这一原始现象 (李泽厚: )人类学历史本体论 ?,天津社 会科学出版社 2008年版, 第 4页 ).二 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 (T onnies , 1855~ 1936)在 )共同体与社会 ?(商务印书 馆1999年版, 第153页 )中指 出, 在人的意志 中, 存在着天生的对某些事物或某些活动的乐趣, 他称之为 普通的、 动物本能的本性 !;

这种意志 可以 用三重属性 来理解: A. 作 为一般求生的意志, 即肯定促进生命和否定妨碍生命的活动或感觉;

B. 作为要求饮食 以及与此相关 的活动或感 觉的意志;

C . 作为要求繁衍后代的意志 !.因为 与这些需要或渴求相适应的机能是一切有机体所共有的 !, 当然也包含在人的需要中.在 这里, 滕尼斯将 求生 !在与 饮食以及与此相关的活动!和 繁衍 !的对比中, 专门提出来, 应该对我们认识 活着 !在生命维护 中的重要意义有所启发. 在北平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四个多月、 在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三个多月, 数年来不断出现在日 常交谈中的 东洋人!已经打到了江南, 松江已经失守, 嘉兴已经炸得不成样子. !前来祝寿的宾朋 中, 有从上海逃回来的, 谈话异乎寻常!: (在上海南站 )忽听得飞机声, 火车突然飞奔, 顶上的人纷纷坠下, 有的坠在轨道旁, 手脚 被轮子碾断, 惊呼号啕之声淹没了火车的开动声% %无数难民无家可归, 聚立在民国路法租界 的紧闭的铁栅门边% %法租界里的同胞拿面包隔铁栅抛过去.无数饿人乱抢.有的面包落在 地上的大小便中, 他们管自挣得去吃! 我们一个本家从嘉兴逃回来.他说有一次轰炸, 他躲在 东门的铁路桥下.看见一个妇人抱着一个婴孩, 躲在墙脚边喂奶.忽然车站附近落下一个炸 弹.弹片飞来, 恰好把那妇人的人头削去.在削去后的一瞬间中, 这无头的妇人依旧抱着婴孩 危坐着, 并不倒下;

婴孩也依旧吃奶. ? 按常规, 生日只是简单的日常 间歇 !: 通过共同体内部的程序性安排给不宠无惊的生命流程 着上标记, 但个体的日常生活与整体的社会生活是同步的, 此时, 来自外部的非日常事件已经渗入 日常生活;

战火映照的生辰祝福, 完全不同于曾经举行过无数次的其他家人和邻里的生日庆典, 而且, 作为负面事件, 日寇侵华最足令人震撼的便是对百姓生命的威胁, 唤醒起人们强烈的求生意识. 丰子恺说: 炸弹杀人, 我祝人寿.除了极少数的暴徒以外, 世界没有一个人不厌恶惨死而欢喜长 寿, 没有一个人不好仁而恶暴. !他坚信 仁能克暴. ! # 仁与暴, 即善待生命与践踏生命, 本来同时 存在于日常与非日常之中, 但在这里, 一者: 仁 日常 长寿, 一者: 暴 非日常 惨死, 系列对应, 鲜明比照;

祝寿仪式所隐含的 仁!义为之凸显. 当41岁生日到来的时候, 流亡中的丰子恺一忆三叹: 过去一年中, 艰苦, 焦灼, 紧张, 危险, 已经备尝.在他方面, 侥幸, 脱险, 新鲜, 快意的滋味, 也尝过不少.所谓 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用来比方我这一年间的生活, 很是恰 当. ? 丰子恺在战争阴霾中历经的这一年, 胜过之前的四十年, 求生意识变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强 烈.激发这种意识的, 莫过于活生生的杀戮.

1938 年9月24日, 有族人自嘉兴来, 目击其状云: 嘉兴吃炸弹, 死伤甚惨.一女打去屁股.一母打脱头, 手中犹紧抱襁褓. !&

1939年夏, 丰子恺在 广西宜山龙岗园, 几乎天天逃警报!, 并遭遇了一次真正的轰炸: 警报钟响了, 门前逃过的人形色特........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