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无理的喜欢 2019-08-12
发改办农经[2009]446号文附件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 (2008~2030 年)

2009 年2月I目录

第一章 区域概况.

2

第一节 自然环境特征.2

第二节 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5

第二章 生态环境建设情况.13

第一节 建设成就.13

第二节 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7

第三章 规划的总体思路.19

第一节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9

第二节 总体布局.22

第四章 重点建设工程.28

第一节 生态保护工程.29

第二节 生态建设工程.30

第三节 支撑保障工程.31

第五章 规划的效益分析和保障措施.31

第一节 效益分析.31

第二节 保障措施.32

2

第一章 区域概况

第一节 自然环境特征 西藏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面积

120 多万平方公里,约 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1/8,仅次于新疆,为我国第二大省(区) .国 境线长达

4000 多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 1/6 以上.

一、地质地貌 西藏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 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 下形成的一个巨大的块状隆起区, 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地质构造单 元.根据西藏境内地势变化和地貌类型组合特点,可将西藏地貌 环境归纳为如下四大特征:高亢辽阔的高原、巍峨高峻的群山、 长而宽广的山间平地、幽深狭窄的峡谷. 藏北羌塘高原,地域辽阔,是由许多坡度和缓的高原丘陵山 地和湖盆宽谷所构成的高海拔高原,高原面形态保存完整;

在高 原面上及其边缘分布有一系列的绵延耸立的高大山脉. 根据山脉 走向,大体可分为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组;

东西向山脉从北到南有 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喜 马拉雅山.南北向山脉自西向东有伯舒拉岭―高黎贡山、他念他 翁山―怒山、 宁静山―云岭. 南北向山脉与南北向深谷相间排列, 自西向东分别有怒江深谷、澜沧江深谷和金沙江深谷.高山深谷 南北延伸、相间排列引起的气候生态效应十分典型和独特.

3 在藏南和藏西高原山地间,宽谷发育,平地面积大,长度较 长和宽度较大的宽谷平地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及其 主要支流拉萨河、 年楚河、 尼洋河等中下游, 其次为朋曲、 雄曲、 狮泉河、象泉河等中游. 西藏东部和东南部发育了世界上罕见的幽深狭窄的峡谷地 貌类型,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峡谷.

二、气象与水文 西藏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青藏高原气候区, 其基本特点是太 阳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气温低、空气稀薄、大气干洁、干湿 季分明、冬春季多大风.西藏太阳总辐射值全国最高,呈现东南 低,西北高的特点. 西藏气温地域差异明显,高原东南部河谷地区气温高,并表 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 温度最高的地方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以南低山区和横断山脉地区的 三江 并流区,年均气温分别在 16℃和10℃以上,最热月均温分别在 22℃和15℃以上.藏西北 高原温度低,多数地区年均气温 0℃以下,最冷月均气温低于 -10℃, 极端最低温度达-44.6℃, 一年中月均气温在 0℃以下的月 份长达 6~7 个月以上,大部分地区无霜期只有 10~20 天. 西藏气温年较差较小,但从东南往西北有增大趋势.气温日 较差大,表现出一天中升温和降温迅速,在冬季尤为显著,藏北 高原

1 月平均日较差达 10℃以上. 西藏降水主要受暖湿西南季风所支配, 形成年降水量的空间

4 变化规律如下:藏东南低山平原区年降水量达

4000 毫米以上, 是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由此向高原西北地区逐渐减少, 藏北羌塘高原为 100~300 毫米,藏西北改则、日土县北部不足

100 毫米,局部地区只有

50 毫米左右. 西藏不仅大风多、强度大,而且连续出现的时间长,那曲、 申扎、改则和狮泉河年均大风(≥8 级)出现日数均在

100 天以 上. 西藏是我国河流最多的省区之一.西藏是我国湖泊、沼泽分 布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湖沼分布区和 世界上山地冰川最发育的地区.

三、植被与土壤 西藏受地势、地貌和水热条件变化的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 植被类型,主要有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等. 西藏境内土壤类型多样, 具有从热带到高山冰缘环境的各种 土壤类型, 大体上可划分为两大系统: ①大陆性荒漠土、 草原土、 草甸土系统,包括高原面上各种草被下发育的高寒土类;

②海洋 性森林土系统, 包括藏东南和喜马拉雅山南翼各类森林及高山灌 丛植被下发育的土壤.西藏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反映在土壤特征 上具有成土过程的年轻性和土壤发生的多元性.

5

第二节 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一、草甸与草原生态系统 草甸与草原生态系统是西藏草地的主体生态系统类型, 草地 类型丰富多样,草甸与草原草地类型有

7 个,其中草甸草地类有 高寒草甸草地类、高寒草甸草原草地类、山地草甸草原类、温性 草甸草原草地类、低地草甸草地类等;

草原草地类主要有高寒草 原草地类和温性草原草地类. 按草地面积大小以高寒草原草地类 分布面积最大;

其次是高寒草甸草地类;

第三是高寒草甸草原草 地类;

第四是温性草原草地类;

第五是山地草甸类.

(一)高寒草原类 该类型是在高山和青藏高原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下, 由耐寒 的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或小半灌木为主所组成的高寒草地类型. 高寒草原草地植物组成简单.

(二)高寒草甸类 该类型是在寒冷而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由耐寒的多年生中生 草本植物为主而形成的一种矮草草地类型.植物种类组成较简 单,主要由莎草科的嵩草属和苔草属的植物组成.高寒草甸类草 地生长期短,植株矮小,草层低矮,产草量较低.草层分化不明 显,草群覆盖度大.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耐践踏,适于放牧 利用.

(三)高寒草甸草原类 该类型是高寒草甸与高寒草原的过渡类型, 是由耐寒的旱中

6 生或中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而组成的草地类型.

(四)温性草原类 该类型是在温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 由中温性旱生多年生草 本植物或旱生小半灌木为优势种组成的草地.

(五)山地草甸类 该类型是在山地温带、 寒温带温暖湿润、 半湿润气候条件下, 由多年生中生植物为优势而组成的草地类型. 该类草地植物种类 组成复杂,种的饱和度大,是西藏自治区内分布的各类草地中植 物种饱和度最大的类型,是西藏牧草产量较高的草地类型之一. 多宜于秋季牲畜抓膘及冬春放牧利用, 有些草地还是良好的刈割 草地,对于解决草畜供求季节不平衡的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六)温性草甸草原类 该类型是在温暖半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由中温性中旱生和旱 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 中生植物大量渗入而组成的草地 类型.草地植物组成较丰富,杂类草成分较多,盖度大,产草量 较高.草群中以丛生禾草和蒿属植物占优势.

(七)低地草甸类 该类型是在土壤水分适中的条件下, 由多年生中生的草本植 物为主,生长发育的一种草地类型.该类草地植物组成简单,禾 本科和莎草科等一些喜湿的中生植物占优势.草群生长茂密,总 盖度较大.

7

二、荒漠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是藏西和藏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 主要类型有温性荒漠和高寒荒漠两类.主要分布在狮泉河、象泉 河、班公湖流域一带以及藏北高原和西藏西部湖盆、宽谷之中.

(一)温性荒漠 温性荒漠集中分布在阿里地区狮泉河河谷、 象泉河河谷与班 公湖流域一带,植被主要由强旱生的半灌........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