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雨林姑娘 2019-08-10
罗义俊! 王者以道治天下#$$$马一浮儒学古典名言的政治观%下&

! ! #$%&

'

()'

*+,- % ) .

/ (

0 ,

12 + ,34

5 0 67%

2 +2 + ,*

8 4 $ $ $

98 $ % : ( ;

1

1 ,4 : <

4 ) : ( = %

8 )<

0 8

1 1 % =

8 0 >

8 ? % ) .

12 4@ A B

5 ,

1 1C % 1D

4 0 %

2 % =

8 0 # (

2 0

4 4 E % <

4 )

2 % ) ( ,

6 &

收稿日期! # $ % $ ! 作者简介罗义俊(男*上海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主要从事经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 !此文上篇刊载于本刊 ! # 年第 ( 期, ! 世纪儒学研究 王者以道治天下 马一浮儒学古典名言的政治观下 ! 罗义俊 ( 上海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上海 ! ! ) 摘)要王道政治的整体形态与总原则是以教摄政*为政以德, 马一浮认为道德之外无别有所谓政治, 而一言可以该摄性德 之全者曰仁, 故德教即仁政, 德教仁政落实在制度上即礼乐制度, 他认为舍礼乐无以为政*凡一切政典皆为礼之所摄, 而孝 则是王道政治本始的实践原则, 盖礼乐之义*行之必自孝*一言而可以该行仁道者曰孝, 故马先生的王道政治观*概括为德教 仁政可*概括为礼乐制度或礼治可*概括为- 以孝治天下. 亦可, 此类概括皆方便*其实三者一体存在*为王道政治展现的基本 内容*是马先生王道政治观的基本思想组成, 关键词以教摄政/为政以德/礼乐制度/以孝治天下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 ! $ % $ &

四)以教摄政为政以德 以教摄政*为政以德*是0六艺1 王道政治的 整体形态与总原则, 0书1 以导政*马一浮先生明 确说0论语1 - 为政以德. 一章为0 书1 之要义, 他 又认为0六艺1之政为0 六艺1 之教所摄*其教- 摄 一切政.*强调-政亦教之所摄. 2%3 ( . / !%!) , 由马 先生的引诠 及其思路*我们可 以看 出以 教摄政+ 为政以德是他对王道政治的总概括, 这组概括*包含着二层蕴涵的逻辑关系, 一 层是 总义蕴涵别义* 二层就是教蕴涵政* 即0六艺1之教蕴涵0六艺1 之政, 二层所指是一, 按马 先生之见*0 六艺1 之教是总义*0 六艺1 之政属别 义, 总义蕴 涵别义*即教蕴涵政, 总不离别*别 不离 总* 举总以该别* 由别以见总* 亦即教不离政*政不离教*举教以该政*由政以见教*教 与政 同时互存*分别而为二, 而0六艺1 之教总为德教*以教摄政亦即以德教总摄政治, 故可见为政 以德是这二 层蕴 涵关 系的 必然 的逻 辑结 果, 这 组概括*若分 解地 说*则以 教摄政正 透示这二层 逻辑关系*表明德教与德的涵盖性+总持性+贯通 性*而为政以德即是以教摄政的逻辑结果与实践 的必然*亦就是为0六艺1之教所蕴涵+所申出, 对德教及 德 与政 治 的这 个逻辑与 实践的关系*在解释- 为政以德. 时*马先生提出深一层的 本源性的哲学说明*这就是-政事皆原本于德.'

六经总为德教而尚书 道政事 皆原本 于德尧舜禹汤文武所以同人心而出治道者修德尽性而已矣 离德 教则政事无所施故曰为政以德 2%3 ( . / -!#) 在马先生的引诠中*- 政事皆原本于德.*亦即-政皆原本于德.*并概括为德本政迹'

- 德是政 之本*政是德之迹,.2%3 ( . / %('

) 这段话的意思非常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4社会科学版5! % 年-月6第!期# F4(5)804:C8).G+4(H

4 5 I8

0 ) % J ,

5 1 %

2 ?

4 >

4 = %

8 0 >

= % , ) = , 1@

6 %

2 %

4 )

5 H

4 K ! K

98 5 K ! % 清楚'

%/ 从理上说明以教摄政+为政以德的根据就 在政皆原本 于德*在德本政 迹, 德 是政 的本源* 政是 德的表现业迹, 马先生讲-本迹体用.

2 %

3 ( . / -- ) , 德本政迹也就是德体政用*为本为体的 德即是心德,

0 六艺1 总为德教亦即0 六艺1 之体 为德教为内圣, 故以教摄政实即以内圣摄外王* 内圣为体外 王为用, 为政 以德由 以教 摄政 所蕴 涵所申出*细说即由德教由内 圣所 蕴涵 所申出, 由内圣所蕴涵所申出的政 治始是 有本 有原 的政治*德教总摄 下的政治 始 是王 道政 治*故马 先生 从不挂 空地说政治* 一定要讲以教摄政* 德本政迹, !/ 从史上说明三代 治道 出于内 圣*强调-修德尽性而已矣.*即强调政原本于德+政只是德之 迹, 是故*马先生强调-7 为政以德8 即是从本垂 迹*由迹显本, 离本无以为迹*离德无以为政. 2%3 ( . / -#%) , -/ 从事上指明-离德教则政事无所施.*透示 德教的涵盖性+遍在性+贯通性*总摄一切政事* 贯通 一切政事, 德教乃正德之事, - 正德* 教也,.2%3 ( . / -00 ) 马先 生指 出0尚书1 所 谓三 事(正德+利用+厚生) 八政(食+ 货+ 祀+ 司空+ 司徒+ 司寇+宾+师)*- 皆所以正德*故 名为

7 政8.*- 八政 皆正人之事*即正德之事., 2%

3 ( . / -0- ) 他认 为道 德外无别有所谓政治*引0 大戴礼9盛德篇1 所说 0周官1大义以为证'

-古之御政以治天下者*冢宰 之官以成道*司徒之官以成德*宗伯之官以成人* 司马之官以成 圣*司寇之官以 成义*司 空之 官以 成礼,.指谓-此见政为教摄*以今语译之*则政治 即是道德*道德外无别有所谓政治.2%3 ( . / !0) , 由马先生 的引诠与说 明*可知在以教摄政+ 为政以德中*德教与德乃以总摄的身份*涵盖+遍在+贯通的性格治理政事*是政治的总原则+总方 向+总基础, 就此*对马先生的王道政治观*可以 作如下的理解'

以德教与德摄定方向与性质的政 治始是王道政治*离开了德教与德总摄的所谓政 治不能确认为王道政治/以教摄政落实在为政以 德上*故亦可 径说为政 以 德即 王道 政治*而 王道 政治也就是一道德的政治+教化的政治, 此道德 的政治+教化的政治说到底*依马先生*即是天德 -见诸行事*则为王道.2%3 ( . / %&

) , 性德则即天德, -政治即是道德.云云*亦当作如是解, 道德的政治+教化的政治*依马先生之意*亦 即是仁政, 仁是儒家的核心观念*仁政亦是儒家 基本的政治思想, 马先生指出孔门问仁甚多*认 为孔子应机答问(即0论语1仁字凡一百有五见)* 备具四(第一义+世界+为人+对治) 悉檀 , 他亦 有-仁政.2%3 ( . / %,#) 的概念, 他认为- 为政以德. 之义具于0洪范1, 三代王者以道治天下*必以修 德+行仁+事 义为 内容, - 舜+禹 之道*王 者修德+ 行仁+事义咸备于此( 指0洪范1),. 2%

3 ( . / -!&

) 王 者修德+行仁+事义乃内圣外王一体说*若落到政 治上说*则完全可以概括为行仁政, 其理据即在 -一言而可以该德性之全者*曰仁. 2%3 ( . / !('

) #, 故-为政以德.实即-为政以仁.*以德定政亦即以 仁定政, 马先生引诠董仲舒与胡安国说

0 春秋1 -五始.大义*即指明以仁定政之意, 五始者*即 元年一+春二+王三+正月 四+公即位五, 引董仲舒之形而上学曰'

-谓一元者*大始也,

0 春秋1 变 一谓之元*元犹原也, 其义以随天地终始也, 故 元者为万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又曰'

-0 春秋1 何贵乎元(而言之): 元者*始也*言本正也, 道* 王道也, 王者*人之始也,. 又曰'

-0 春秋1 之道* 以元之深*正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诸 侯之即位/以 诸侯 之即 位*正 竟内 之治, 五者俱正而化大行,.最后引胡安国曰'

- 元即仁也,. 2%3 ( . . / 元为大始本正*元即仁, 由 此可知* 在马先生的 概 念中*仁不仅是形 上学原理*随天 地终始*为万 物之 本/也是政治 学 原理, 董仲舒五正说的政 治 学意 义*也就是以 仁正政*以仁正 天下/仁是王道政治之本, 马先生引

0 汉书

9 刑 法志1所谓- 不仁爱则不能群.*- 仁爱德让*王道 之本 也., 以仁正政* 即以仁定政+ 以仁行政, -仁是性德*道是行仁.2%3 ( . / %(%) , 故行仁政就是 行王道*顺着说倒着说*意思一样, 德教仁政 并由与霸 道力政对显而明, 马先生引孟子所引- 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后指出'

凡圣之辨*义利之辨*夷夏之辨*治乱之辨*王霸 之辨*人禽之辨*皆于是乎分途, 2%3 ( . / %&

% ) 他所 # 悉檀'

佛家语12

3345 67 5的音译, 又作悉昙+ 悉谈, 原出天台0智度论1 , 古师多译为成就之义, 天台南岳大师以悉为汉语* 普遍之义*檀为梵语*布施之义*合即谓普遍之法施, 依龙树菩 萨判*乃释尊教化众生之方法, 或以为天台义与古师义冲突* 其实互含也*教化众生即含成就众生之义, 马先生采天台说, 见0 马一浮集1 第一册*第%(% 页, 马先生认为这是历代儒者的共识*说'

- 从来说性德者*举一全 该则曰仁,. 见0 马一浮集1 第一册*第%# 页, 罗义俊! 王者以道治天下#$$$马一浮儒学古典名言的政治观%下&

$ ! #$%&

'

()'

*+,- % ) ./ (

0 ,

12 + ,34

5 0 67%

2 +2 + ,*

8 4 $ $ $

98 $ % : ( ;

1

1 ,4 : <

4 ) : ( = %

8 )<

0 8

1 1 % =

8 0 >

8 ? % ) .

12 4@ A B

5 ,

1 1C % 1D

4 0 %

2 % =

8 0 # (

2 0

4 4 E % <

4 )

2 % ) ( ,

6 &

肯认的儒 家传布两千多年的重要观点$ $ $贵德不贵力*即表达了这个德教仁政与霸道力政的对 显, 在前诠释0六艺1治道的那篇概要中*就由引 伊川+孟子言 而点出孔 孟 言政 之要*亦 是王 霸之 辨*只在贵德不贵力, 后来讲

0 洪范约义1*又强 调-贵德不贵力*乃0书1教要义., 在马先生的概 念中*以权力高于一切*好言征服自然( 向外征服 的意识)*暴殄天物*虐害百姓*乃至以 暴力 征服 者*皆贵力之意识与表现, 2%3 ( . / --'

) 这 就是说* 崇尚权力*则政不为教 摄 不受 德定*而 摆脱 或失 去教摄德定的政治亦必走向暴虐刑政/不是教化 天下*而只是-把持天下., 0六艺1 思想原就以德与刑为贵贱相对的概 念, 在讲0论语大义9春秋教下1 中*马先生即专 说刑德贵贱 义, 他肯定董 仲舒天 任德 不任 刑之 说*以为其义承自0 大戴礼1 所引孔子言- 阳为德* 阴为刑. 与0 论语1 - 为政以德. 及- 道之以政. 二章*认定-刑之不可任以成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 岁也, 为政而任刑谓之逆天*非王道也., 2%3 ( . / ! '

) 由此德教仁政之与霸道力政对显*则可 知马 先生主张以教 摄政+为 政以德*其 消极 意义即在 反对霸道力政+暴虐刑政*软化+减杀+消解 政治 的权力性*反对-把持天下., -把持天下. 就是私 天下, 五)政之实礼乐是也 本节不是全面阐述马先生的礼乐观*乃注意 他重在引诠礼乐与王道政治一体同在的关系*以 及礼乐对王 道政 治 的作用, 他有 个重 要观点概 括了这个关系与作用*这就是'

- 政之实*礼 乐是 也., 2%3 ( . / -!-) 也 就是 说*王道政 治落 实到制度 上即是礼 乐制度* 这是王道政治的制度体现与实现, 这个关系与作用*他集中通 过引 诠0礼记

9 仲尼燕居1 所述礼之大义加以说明, 在 儒家*说礼*即含乐, 礼本身有制度的基本含义, 礼乐是 文化制度$*此马先生已引孔子言- 制度在礼*文 为在乐.加以点明*........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