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645135144 2019-09-28
中华拳术明镜录马国兴

2 ・杂论卷(龙涎集)・ 刘玉生先生序.

3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与儒家道学之渊源

7 再论传统拳学与儒家学说之渊源.10 内圣外王拳意解.13 拳打两不知 精义解.16 真诀不传六耳 解.18 专论传统拳术中 横 的精义.21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 推手 、 打手 的 用力 与 不用力 之解析一

24 从两家之论述看拳本一家.32 读《易筋经》以文观法明练用精义解

34 劲整、整劲 解析.40 投明师访高友须知.44 明师、名师辨.50 读《易筋经》以文观法明练用精义解

53 《浑元剑经》的价值.59 杂论篇论套路节选.66 论拳术三性之修.67 杂论篇之《论戒贪》69 八步打灯和拔步打灯.70 论 四两拨千斤 和 借力打人 方法之异同

72 宋书铭 五乘功夫 说解析.75 拳术之 三练78 论站桩81 论双重90 鸟台、鼍 二形解析.98 形意拳 校二十四法 内容小议.101 对《拳经、拳法备要》的评价.108 初识 夫子三拱手

112 中华传统武术与散打的区别.115 什么是 崩 拳.118 也论拳术 内外 家.119 六和十大要序的第十内劲全文.123 功贵得传而自珍.125 九要论中的一要论的阐释.128 怎样读拳谱

131 拳术、拳道 中枢 论.135 论 推 手

140 肩撑肘横 与 沉肩坠肘 解析

149 3 刘玉生先生序 应网友要求,在此提供部分稿件电子稿文字版全文,以利于处理.如果广大网友有什么 意见和建议,还请多多提出,以便进一步交流. 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如果只把守着一个角落而遗充四方,就象抛弃了其它物品而只 取一件,这样,损失的太多而得到的就非常少.以这样理念的方法治理自身来修练传统拳术 攻防之道,也就流于表面肤浅的状态之境了,也就违背了 拳术体万物而不遗 的宗旨了. 修练传统拳术从 道 的大处着眼,治理自身上下内外,就容易成就大智慧,而获取大 功德.如以具体的一方一法而曲解辩说,难以阐明精髓、触及真谛,如何以成就聪明慧颖的 拳师?是故,从古至今,慧通豁达的人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不会去做对治理自身没有益 处而又对调理自身带来困惑和烦扰的事情.故能对正确的予以肯定,对于错误的敢于改正, 对于不完善的给予完善,对不清晰的给予澄清,自然就会 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 了.这样,方是大德诚于内者之所言,形于外者之所为.此乃修练拳道调身明心的是非之根 本:一方面可使自身内外各部位器官同一意向往道而归于朴,一方面可使习拳者齐同如一而 归往 道 境.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练、体、用之学问是深奥的,但决不是众习拳者所不能达到的. 对于传统拳术的修练、体、用之方法、准则、规矩、规律及其精髓、真谛,如果不从多方面、 多角度、多层次、大视野地加以细腻阐发述明,那么,就不能客观地表达 她 的内在本质 的实际情况;

如果不广博的引证论说,那么,就不能通达 她 的意旨之精髓和微妙玄通的 真谛.辞语虽然曲折而又好象散乱,交错纷纭而又象松弛遥远,但用来荡涤、清除、淘汰个 人对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旧有的错误的牢固观念,使每个习拳者对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练用精 髓、真谛,认知清楚而又畅通.那么,每个习拳者修练和运用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艺境就不 会松弛涣散,对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获得就不会觉其遥远.江河中腐尸烂骨数不清,但它广 大,人能从中汲水而饮;

一杯掉进了苍蝇的美酒,无人品尝,是因为它狭小.修练传统拳术 攻防之道的人,果真能从《中华拳术明镜录》诸篇论述中读懂、读通而得其要旨,则能用来 长生有道,护身有术,保身有功 ,为人处世自得通融练达之妙,成就其事业乃成易事了, 潇洒人生自能悠闲自然了.这乃是《中华拳术明镜录》一书的圣德之功果. 自古而今,阐发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皆争宗立派,分门别户.习拳者皆趋 正宗、名门、 大派 而事之,各言其是而议人非.唯马国兴先生 大公而无私 ,只谈 唯道适从者是, 背道而驰者非 ,只此 一是非 .阐述、论证 中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 的练、体、用之 理法,确实做到 常后而不先,常应而不倡 的 述而不作 的治学之美德.而在历代诸前 贤阐发、论述的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寻求传统拳术的真谛,此乃是 不进而求 之德.只此,能较完善地阐发明白诸前贤的拳学宗旨、精髓、真谛.而又处处谦让、推辞,皆 诸前 贤的功德 ,真可谓 不退而让 之德.虽其 常后而不先,亦不为后;

常应而不倡,亦不

4 失为前. 故从其所论诸篇之内容中,总是给予别人想要得到的.何以能如此?马先生习拳 练艺,不单独具 以文观法 之智慧,更擅长 以形鉴真 之才能.故其文中所谈所论,皆 为印证后的文字记录而已,乃 诚 者之所言. 从全书诸篇文章的论述中可以观察到马先生的拳术攻防功夫之炉火纯青的艺境,非一般 习拳者可以望其项背.可以体会到马先生的人品清净廉洁,安乐自在其中.观其日常生活, 平淡如水,情操高雅,自然就觉得十分充实;

接人处事热情豪放,温暖怡人,又觉其得当自 然而又朴实.象这样的洋洋百多万言,把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理、法、术、功、形、意、体、 用等方方面面,阐发得如此条目清晰,淋漓尽致;

又能以此理、法、术、功、形、意、体、 用的内容,把自己调理得时时处处符合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艺境的人,而又能 以形鉴真 , 理法如一 之人, 是完全可以畅谈 拳道 了. 正所谓 诚之者 之言. 自然能使人信赖了. 观其授徒传艺,以精辟的理论阐释论述传统拳术练、体用方法之精义;

严谨的系列的训 练方法、准则,韬诲弟子;

启悟式的教学方法,可使弟子们做到 明理知法、按法而修、层 层递进、艺境升华、井然有序、法法能以形鉴真,层层艺境分明 .故其弟子们出师之时, 攻防功夫艺境水平高、技艺精纯,乃水到渠成,很自然的了. 明师出高徒 ,此言可鉴. 然马先生又以 授徒传艺 之事,以为 自我鉴别 之法.可见马先生之为人、处世、做学 问,乃 诚信 之人.只此 诚于内而形于外 的表里如一,即可为人师表.故其宏扬中华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于世间,乃习拳者之福音. 善于保全自己的人,修身立本而能明心见性,就会忘记高贵而处卑下;

得大道之虚灵妙 境,就会忘记富贵而安处贫困之境.然处卑而不贱,处困而不窘.马先生历时半个世纪,研 修中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忍常人所不能忍,坚强的意志,功名利禄皆不可动摇,可谓对传 统拳术攻防之道痴迷而愚了吧!然而 大智若愚,大器晚成 的圣训,马先生之修练拳道的 始终,直接印证了先圣的格言之确切.亦足见马先生于修身治学的虔诚之心了. 然 一人之举措,造福天下人 ,真可谓极大之功德.其志向之大,感天动地;

精诚所 至,金石为开. 《中华拳术明镜录》一言立论,万古不灭,非圣贤之举,何能达此: 一统万 拳之优劣,沟通古今之议论;

处小人之卑位,阐圣贤之大道;

明千古之迷津,渡众生于彼岸;

释拳学之微旨,造清福于后人 .是可谓之伟业垂青;

小人物做大事情,其魄力通透千古. 试问拳术界,古今几人矣? 马先生谈拳论道,深通 海不让滴水能成其大;

山不失垒土能成其高 的宗旨,著《中 华拳术明镜录》一书.深得 圣人无私而能成其私 之精义;

自见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之妙趣,而怡然畅书百多万言,字字无私而公见,乃诚之者所能为之.幸甚!传统拳学,不为 广陵散 矣!幸甚!历代拳学圣贤无憾矣!幸甚!习拳者有此明灯,可不迷途矣! 习拳者必择人方可以师事之.马先生一生,生活境遇颇多坎坷.然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做人,除传统拳学精邃,攻防技击功夫精纯,以示其卓然超人之才华,使世人称羡.而奉父 母至孝,亦当今为人子者之楷模,论其人品孝道至德亦为上上之选.有此传统拳学之才华,

5 技击功夫之造诣,事父母至孝之人品,可完全承当 拳师 之名,行 传道、授业、解惑 之事,亦属问心无愧矣! 我从

1991 年07 月有缘结识了马国兴先生,得马先生的内功心法之传授,修炼至今,受 益匪浅.我今虽已古稀之年,仍然身体康健,精神益发清爽,心情开阔,体活灵巧,愈发敏 捷轻利.对马先生授艺之德,无以为报,值奉《中华拳术明镜录・杂论卷》出版之际,成此 文以为 序 .诚如时人所言:马先生的拳学著作之出版,乃当今武林之大幸,乃习拳者之 大幸,是为当代研究传统拳学的一件具有时代代表的大事情.难表欢跃之情,不辞冒昧,成 五言绝句 一首,略表对马先生呕心沥血著书立论辛劳之钦敬!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孝忠天下人, 剖心沥肝肠. 河北定兴 刘玉生

2001 年07 月6《中华拳术明镜录》书稿内容简介 《古拳论阐释》是马老师通过自身功夫对古拳谱的解释.看书应该把握两条主 线:内劲(气);

外形.书里面没有单独提出具体练功方法,但是在拳谱解释 里面还是有一些练功方法可以借鉴. 《中华拳术明镜录》应该算是一套具体的修炼体系,其中包括: 1.启蒙篇:阐述初学拳者,如何认定拳学内容 2.易经篇:以易经理法诠释传统拳术的精髓真谛. 3.道德经篇:以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全面阐释传统拳术攻防之 道 . 4.黄帝内经篇:阐释以中医传统理论如何指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练习. 5. 兵法篇: 以孙子兵法十三篇全面阐述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法则、 法规和规律. 6.杂论篇:对拳术疑难问题的阐释和解答. 7.古拳论阐释篇: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内功法、外功法攻防招法等内容的分析 和讲解.对初学者大有裨益.

7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与儒家道学之渊源 我在研究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理论体系中,及对《古拳论》的阐释解述过程中,发现从 《九要论》起,到《太极拳经》 《太极拳论》及太极拳门的 形、意、体、用 的宗旨,和孙 禄堂先生集 太极、形意、八卦 三家拳法精髓、真谛,无不与 儒家学说 的宗旨相吻合. 在中国古代,孔孟儒学、老庄道学,皆是 儒道 不分.儒道等各家学派的分家.最早 见于班固的《汉文志》中.故古代文化中,以统摄天人之际,为天地万物总体的功能,名之 曰 道 .而道的本能,自然具备有一阴一阳,正反相成相制的作用.而传统拳术亦是 一 阴一阳为拳,拳打一阴一阳 ,这就是为什么称为 中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 .因为 拳术 之道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 武学拳门 具体结晶.因其 食母 ,这也就说明了传统拳 术攻防之道的发生、成长、壮大、成熟的学术理论体系,自然来源于传统文化体系之中.而 拳学的一些主导思想就来源于儒家学说,即 圣门道学 中,为了证明这一论断之正确,下 面举例论述以正之. 《九要论》的作者,有人推断是出于儒家弟子之大手笔,我亦赞同此判断之定论,其在 一要 之中有: 观圣门一贯之学,必俟多闻强识、格物致知,才能有功,是知事无难易, 功惟自进,不可躐等,不可急就. 此论取意乃用自《大学》中的格物致知之语,来说明拳 术攻防之道的 形、意、体、用 的道理,而 观圣门一贯之学 一句,就说明观看 圣门 的《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易经》等课程,就能明白《大学》中所阐明的 修身 的 知、止、定、静、安、虑、得 的格物致知之 七妙法门 ,就能得到《中庸》所论的 不偏不倚、 无过不及, 内气、 外形的中和之道 的攻防功夫, 进一步 明德 而能达到 虚 灵不昧 的 太极艺境 之功夫. 而此《九要论》为河南心意六合拳门的看家拳谱,而形意门乃出自 心意六合拳 ,得此〈九要论〉而又有所发展.陈氏太极拳门亦有,但加上了《刚柔第十》而成为《十要论》 , 芗翁论拳,亦多用《九要论》之说,竹林拳学亦有此《九要论》 ,而又有说少林门亦有此《九 要论》 ,即可知其影响之大,影响之深远,故使后来的 太极拳门,形意拳门 等,皆以圣门 道学的一贯之学来论述拳术攻防之道的理法,皆《九要论》之功也. 《太极拳经》中的 健顺参半,引进精详 一句,更明确的说明,论拳之理法,是以儒 家诸经书之首的《易经》学说来论述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 形、意、体、用 . 继之王宗岳又以《太极拳论》的名义,公诸于世,将儒门道学的一................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