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nDa_学友 | 2019-07-18 |
x i n mi n . c n
2 4 小时读者热线:
9 6
2 5
5 5 编辑
邮箱: y x h @ x mw b . c o m. c n 读者来信: d z l x @ x mw b . c o m. c n B
1 4
2 0
1 4 年12月7日星期日 晚晴风景 / 冯裕根七十七岁作家在山间中国画将美丽进行到底 文!陆丽芳 文!杨蕴石 一个人留在自己的城市里 找保姆 文!郑宗明 老人老话九 文!张大成 隔代亲 在现场 她,一个 "# 岁高龄的老太太, 我 的好友. 她生有一对儿女, 儿子是个成 功人士, 现居香港, 女儿定居美国. 她一个人独居在风光秀丽的南方 城市, 一个高档小区里;
一辈子在小学 教书, 是该市著名的模范校长;
同仁中 口碑极佳, 她又生性热情好客, 呼朋唤 友, 生活十分滋润. 可现在她有一个问题很纠结.年 纪老了, 子女们劝她同小字辈住在一 起.香港的儿子在半山腰有座豪宅, 房间给她安排好, 媳妇贤惠、 孝顺, 孙 子在美国读书.居家养老的条件十分 的好. 美国的女儿也要她去, 条件也好, 外孙女已经在纽约的高层机构任职, 这也是她从小带大的宝贝,因此更盼 望外婆去美国定居. 这下她为难了.她想, 香港、 美国 生活条件固然好, 可是她都去过, 只住 了一阵子又回老家了.原因是反而有 孤独感, 小字辈每天早出晚归, 整天一 个人呆坐, 加之吃不惯. 有时儿女也带 她去朋友家玩, 可她只能是个旁观者, 永远当不上主角,要知道她是个当惯 主角的人,没有几个朋友的生活她难 以忍受. 她苦苦地思索了很多很多天, 掂 量的结果, 终于作出了选择. 她来电向 我诉说,她决定一个人留在自己的城 市里.目前, 她有众多朋友, 交际广泛 且频繁, 一天的生活总是排得满满的. 清晨, 去湖滨花园晨练, 那里有固 定的七八个拳友, 有男有女. 晨练结束 后, 大伙儿坐在亭子里神聊, 有时长达 一两个小时,接触了一些高层次的人 物, 自然形成了一个 "沙龙" .话题很 多,等于每天在听课,使她知识丰富 了, 视野开阔了, 不怎么读书看报的她 对天下大小事都了然于胸,思想完全 跟上时代的步伐. 白天,她很少在家,所以不用保 姆, 她可以天马行空悠游. 外出活动的 内容是: 小麻将解闷;
赴宴、 旅游;
与朋 友茶吧聚会;
出席社会活动做些慈善 事情.她豪放、 慷慨, 本来就是个女汉 子,越老越有王者气概. "我买单!" ―― ―一年四季,她在上好的饭店都会 有定座,她的朋友圈怎么不爱煞那种 谈笑有鸿儒的氛围? 众星托月, 她当然 是绝对的主角, 仿佛红楼梦中的贾母. 别人开心了, 她更开心.她跟我说, 她 舍不得那些朋友,舍不得离开这个城 市, 离开那些熟悉的地方熟悉的朋友. 我说那你年纪更大了怎么办?她说她 想好了, 进养老院, 她相信自己能适应 群体生活.听此言就无话可说,不劝 了.她老了, 还是一条女汉子, 说一不 二, 儿女们再劝也没有用. 她说只求子 女抽空来看看她就行了. 我欣赏她的选择. 编者按 一个 岁高龄的老太太子女孝 顺富裕 但她依然对自己的未来岁月 作了她自己独有的选择更老了以后 怎么办子女想照顾她跟她生活在 一起怎么办 她的天伦之乐与她的 个性选择能否可以相融 欢迎读者 无论长幼年龄都来参加讨论让我们 看看在新时代一个人的老年究竟应 该如何保有精彩而完满的选择 妻子的产假满了,儿子没人 照料, 我和妻子商量, 决定请一名 保姆. 我很快拟定了一份招聘广 告,到家附近的打字复印店, 复 印了一份, 贴在附近的马路电杆 上, 招聘广告上面写着: 本人需 要一名保姆带孩子, 需要身体健 康, 年龄不限, 自带被子, 月薪四 千元, 包吃住, 有意者电话联系: $#%&'( 几天过去了, 一直没人打电 话, 我心中纳闷了: 难道是嫌月薪 低吗? 正想着电话就响了,一接是 邻居老钱, 他说, 小郑啊你是不是 想钱想疯了,招聘保姆还让人家 自带月薪,只有傻子才去给你当 保姆哩. 我听了一愣,急忙跑出去走 到路边电杆旁,一看那张招聘广 告, 原来不知道是谁恶作剧把 "自 带被子" 的 "被子" 用笔擦掉了, 变 成了自带月薪四千元.怪不得没 有人来应聘啊!气得我一手将广 告纸撕了下来. 回到家里, 我正愁着的时候, 突然门铃响了起来, 我开门一看, 门外站着的竟然是我的母亲.我 大吃一惊: "妈, 您怎么来了?" 母 亲笑哈哈地说: "我知道你们要上 班, 没有人带孩子, 我来给你当保 姆啊!给, 这是这个月的养老金, 统统给你!" 母亲一面说, 一面兴 冲冲直奔儿子的小床说: "孙子, 奶奶给你当保姆……" 我又高兴又激动,不知如何 是好…… 前不久去北京的高铁车厢里, 一 群老太太吸引了我的目光. 那是一群 美丽大方的老太太, 她们穿着做工精 细、 色彩明快的衣服, 满头银发梳得 时髦有型, 皮肤白里透红.虽是满脸 皱纹却化着朴素的淡妆,说话轻声 细语, 见人就眉开眼笑, 透着温和、 亲切和慈祥.见我一个人坐在那里 发呆, 一位老太太笑着走过来, 亲切 地拉着我的手,叽叽喳喳地说了几 句生硬的中文,从中我得知这群老 太太是赴北京旅游, 她们从韩国来. 看到这群可爱的韩国老太太,我不 由感慨颇多. 看看我们周围的不少老人, 别说 化妆打扮, 就是穿件品位好点的衣服 都舍不得. 许多老人穿衣服穿了十年 八年还舍不得 "旧衣换新" , 还有的老 人居然穿着自己的子女旧衣服, 既不 合体, 又不雅观.并非这些老人消费 不起, 只是觉得自己人老了, 只要身 体好就行, 还要啥个漂亮?还赶啥个 浪头?否则别人会把自己当作 "老妖 精" , 当作 "老不正经!" 其实细细想来, 人老只是一种自 然规律, 也无法抗拒.可重要的是自 己的心万万不能老, 而要永远保持一 份年轻的心态. 唯有这样老人们才会 更加珍惜每一天, 更加提高自己的生 活质量, 也使小日子过得更有滋味. 老有所乐 女友几个, 每次聚会, 谈天说地时还 有个必然落不下的话题: 如何 "斗" 妈. 孝顺女儿怎会和自己的亲妈作对 呢?别急,听后就明白了: ) 友父母双 全, 条件也数她父母最好, 父亲离休前 是位局级干部.如今老两口腿脚不灵 便了, 基本上窝在家里不出门.于是, 请位住家保姆成了 ) 的一件心事.她 前后请过好多个保姆, 可最后都被父母 以种种理由 "作" 掉了, 他们的理由是 不习惯让陌生人整天围着转,既不自 在, 又不自由…… 不围着转行吗? 父母住的是多层房, 要下个楼还得女婿女儿一起架着"走" , 因为不住在一起, 谁天天给他们买菜、 拿 报纸?这次 ) 又找到个脾气格外温和的 崇明阿姨, 悄悄地跟她说, 如果老人嘴碎 让阿姨受了委曲, 她一定弥补. "弥补" 自然是用钱堵嘴, 除工资外, 每月通讯、 交通费也一样不能少. 双休日 ) 还顶 * 天班,让阿姨回崇明去一家团 聚了.这些暗箱操作可是从来不让父母 知晓的.让)十分欣慰的是父母见 "赶" 不走外来者, 只能默认了事实. 这个回合 )"斗赢" 了, 但她内心还在担心胜利果 实的持久性. + 友单身贵族一个,好端端的非要 和老母分开另住,母亲只好把感情寄托 在了股票市场. 老太太炒股, 其实更大的 需求是在交易大厅里交几个可以说说话 的老朋友. + 很支持母亲炒股, 她一周回 家二三次, 有股友陪母亲聊天, 她放心. 问题是 + 发现每次回家打开冰箱, 里面藏的都是她上次回家吃剩下的菜: 一小碟鳝丝,几块爆鱼……冰箱岂是保 险箱, 不变质才怪? + 一股脑儿地将剩菜 倒掉, 母亲心疼得一个劲叫 "作孽" .+ 说, 哪怕股市里套牢再多的钱, 也不要克 扣自己.钱不够她给!就这样, + 去一次 检查一次又扔一次,她妈拧不过女儿的 恒心, 冰箱里 "单纯" 多了. + 不知母亲是 真的接受了吃隔夜菜不卫生的理论, 还 是在跟她在捉迷藏? , 友和母亲同住,老太太是名副其 实的大管家, 把个家料理得头头是道., 朋友不少,有好东西总不忘记给她捎上 一份, 不过, 东西进门开心, 要往外搬的 话管家脸上就挂不住了.可是那些土特 产什么的都是有保质期的,时间一长管 家自己也忘记放哪儿了,等到再见时不 是长了毛, 就是变了质, 只得狠心扔掉. , 知道老母亲并非小气,她只不过 想保留一份女儿被人关注的满足,于是 , 采取的是高调进门, 低调出门的方法, 不是天天放在母亲眼前的东西,她最多 几天的记忆,以后根本就忘得一干二净 了.她要拿出去与亲朋分享时就像是搞 地下工作的, 悄悄地往外送, 自然再没见 过管家的一张冷脸. 每家每户都有不同的 "斗" 妈心得, 这是两代人之间观念的较量. 其实, 只要 做儿女的为孝、 为善与妈 "斗" , 何乐而不 为呢? 爱上一个人, 付出是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