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ok2015 2019-07-17

而到了世纪之交, 随着新型经济 形态的兴起和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 像 周大顺这种农民加企业家背景的人, 不 倒灶同样是不可能的. 积弊渐深而势使 之然也. 在周大顺得到省委书记的关照成 为县政协委员、 事业顺风顺水的时候, 周大顺的另一个学生别不立曾经断言, 周大顺要不了多少年就将以失败告终. 他坚信经济应与政治分离, 办企业与政 治绑得太紧, 被政治裹挟, 是没有出路 的, 只有走专一的市场路线, 才有可能 保证事业长盛不衰. 这是典型的书生之 见. 后来的事实狠狠地扇了他一巴掌. 周大顺发迹发达的过程, 哪一步不是得 益于搞活经济的政策和各级领导的关 怀. 且不说那些高官, 就是高官之子, 也 能帮他轻松搞定市委书记和省里的厅 长、 主任. 周大顺门槛渐精, 把其中的门 道摸得清清楚楚. 别不立长期待在政 界, 常随高官左右, 总算悟出其中的奥 妙, 不得不承认他当初判断有误, 下错 了赌注. 然而, 滑稽的是, 别不立承认下错 了赌注, 他当初的预言却一语成谶. 难 道是应了盛极而衰的规律? 不一定, 但 对周大顺来说, 却无可置疑.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走政治路线可以走活, 也可 以走死. 把周大顺出了问题的庞大企业 转让出去的, 不就是上级主管部门! 也 只有主管部门出面, 才能收拾周大顺盲 目扩张留下的烂摊子, 平息由高息揽储 引发的骚乱. 事已至此, 谁也救不了他 周大顺. 周大顺的原型也姓周, 也跛, 也精 明过人, 也头顶各种荣誉光环, 也靠做 裁缝起家, 也染指多种业务, 也办过信 用社, 也兴办过发电厂、 变电站、 铝厂, 也因摊子铺得过大导致资金链断裂破 产, 他是江汉平原的另一个董事长兼 总经理, 曾经名噪一时, 声闻遐迩. 没 料想,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 不知 . 知其然而欲知其所以然, 此乃 人之常情. 那些事后诸葛亮探其败因, 着眼点主要放在主观方面. 比较常见 的一个说法是: 周出身于草根阶层, 深 知底层生存的艰辛, 适遇良机做出点 成绩来了, 就会野心勃发, 贪大求洋, 一味扩展基业, 把生意做大做强;

这样 干, 既可魇足一己的虚荣心和物欲, 又 可投政界发展经济之所好. 殊不知这 正是他步入万劫不复之地的原因. 从 个人特殊的经历和心理推断其败因, 有 一定道理, 但未抓住问题实质. 把责任 一股脑儿推给周个人, 这是最便利的做 法.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 没有任何一个 成大事者不受野心物欲的驱使, 不尽其 所能持续扩展自己的基业. 周是失败者 不假, 但成功者也不乏其人. 他的失败 绝对不限于主观因素, 还有客观方面的 原因. 不妨重复一遍前面说过的话, 他 突破了政治设定的底限, 坏了规矩, 乱 了秩序, 偏离了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现 实中周的败因, 也就是作品中周大顺的 败因. 一个巴掌拍不响. 圆凿方枘, 卯榫 不合. 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相背离, 必 败无疑. 政府可以给他政策上的保障, 却不可能无条件、 无限制地给他放款, 代他承担经营的风险. 不得已只好自办 信用社, 搞风险极大的民间融资. 他盲 目跟进, 上马潜藏危机的项目. 他看得 见眼前钢材生意的红火, 却看不见未来 小钢厂遍地开花的恶果. 村企合一, 以 工养农, 可以收一时之效, 却难以长足 发展. 假设周大顺做成了三大项目, 可 以料定, 他会死得更惨. 国家经济政策调整, 发展重心转 移, 传统产业危机四伏, 转型刻不容缓;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