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梦三石 2019-07-17

质变中渗透量变,这是指质变过程中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对实践反作用具有两重性: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错误的认识则 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甚至导致实践的失败.

1982 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做出了新的论述和概 括: 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 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939 年10 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阐明了统一战线、武装斗 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同时也是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三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总路线

1948 年4月,毛泽东在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表述中明确指出: 无产阶级领 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 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它以简洁的文字,精 确地规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动力、对象、任务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为: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2.从实践标准到 三个有利于 标准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 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尊重实践必须尊重群众的愿望和群众的首创精神,认真 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 善于总结群众创造的经验, 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来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 村官备考群:821771636 咨询

电话:18130463657(微信同) ah.offcn.com……3 问题,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邓小平提出要搞清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其实质就是要求在坚持社 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1.社会主义的本质

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 这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的新内容,作出的新贡献.他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 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科 学概括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有内在的严密逻辑,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既是我们搞社会主 义的目的, 也是检验我们是否真的搞社会主义的标准. 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根本依据.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重要借鉴.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 方法是统筹兼顾.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的问题,集 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加强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 一条主线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两大课题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三大目标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四大危险 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四大考验 执政考验、........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