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52276522 2019-07-16
试论顺口溜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高正(曲阜师范大学 文学院, 山东 曲阜

2 7

3 1

6 5 ) * 摘要:顺口溜作为一种灵活的教学辅助手段, 被广泛运用在语文课堂中.

文章认为, 根据语文教学的课堂目 标和学生的发展阶段特点去选编顺口溜, 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兴趣、 感知力和记忆力, 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要 恰当采编语文课堂中的顺口溜, 就要充分认识、 分析顺口溜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在语文课堂中应根据顺口溜 的使用特点进行分类, 并结合语言学、 语文教育学等学科研究方法, 针对各类顺口溜在语文教学中展现出的工具 性、 人文性效果, 对语文课堂中的顺口溜进行选编. 关键词:顺口溜;

语文教学;

工具性;

人文性 d o 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5

6 4 2.

2 0

1 8.

0 6.

0 5

2 中图分类号: G

6 2 3.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 0

9 5 -

5 6

4 2 (

2 0

1 8 )

0 6 -

0 0

5 2 -

0 6 虽有很多学者讨论过顺口溜这一概念的界定, 但其界限仍很模糊.乌丙安先生认为, 顺口溜是 民间诗 歌的一种― ― ―民谣 [

1 ] .季世昌把顺口溜看作 一种内容更为广泛、 形式更为自由、 篇幅短小、 合辙押韵的群 众口头创作的形式 [

2 ] .本文讨论的顺口溜主要介于两者之间, 更倾向于《 现代汉语词典》 的界定, 即 民间流 行的一种口头韵文, 句子长短不齐, 纯用口语, 念起来很顺口 [ 3] .笔者认为, 顺口溜产生于民间, 由人民群众 口头传诵, 多短小精悍、 通俗易懂, 相似于民谣, 是一种反映历代社会生活的民间口谣.因此顺口溜在语文课 堂中不仅发挥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工具性作用, 而且是一种潜在的、 可以被吸纳的语文教学人文性资源.而 顺口溜的人文性作用虽有学者认可, 却很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来.深刻分析顺口溜的特点和其在语 文课堂中的使用特点, 可以使其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一、 顺口溜的语言形式特点适合语文课堂教学 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存在于悠久的历史中, 顺口溜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 而这些特点也决定着其为 何被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 ( 一) 节奏鲜明 结构整齐 顺口溜作为民间口谣被广为流传, 很大限度上是因其鲜明的节奏美.这类似于古代诗歌的讲究平仄, 其 靠汉语特有音节结构和语音特色营造的节拍群具有独特的音乐美.例如: 1. 二二三节拍 (

1 ) 好谷|好米|好饭香, 好鱼|好肉|煲好汤, 好情|好义|好相处, 好朋|好友|好交往. 2. 二三节拍 (

2 ) 上课|要做到, 时刻|不吵闹, 课堂|书声飘, 学习|呱呱叫.

2 5 第3 4卷第6期Vol.34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J OUR NA LO FCHE N G DU NO RMA LUN I V E R S I T Y

2 0

1 8年6月Jun.2018*收稿日期:

2 0

1 8 -

0 3 -

2 2 作者简介: 高正(

1 9

9 2―) , 女, 山东枣庄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3. 二一节拍 (

3 ) 一门| n , 二门| m, 直腿| q , 弯腿| g . 还有一些顺口溜是结合不同节拍, 进而形成排列结构上的整齐, 但也多以某一节拍为主.例如: 1. 以二一节拍为主, 辅之以二二节拍 (

4 ) 歌舞|星, 影视|星, 吃喝|星, 星罗|棋布;

足球|迷, 垂钓|迷, 股票|迷, 迷你|发疯;

旅游|热, 考察|热, 出国|热, 热浪|滚滚;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