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52276522 2019-07-16
E-mail:ccwbccsp@163.

com yihui7777@126.com 春城时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cwbccsp 春城时评 主编 赵文宣 责编 易晖美编 赵云萍 组版 徐亚南 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A03 人们对于老龄化社会的担忧主 要集中在两点: 一是老龄化意味着 劳动力人口的减少, 而蓬勃发展的 市场经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是否 会出现劳动力资源短缺的状况;

二 是担心老龄人口越来越多, 如何做 到 老有所依 、 老有所养 . 根据 《 中国统计年鉴 》 的数据显示, 1970年~2008年的三十多年时间里, 我 国出生人口数量波动较大, 整体呈下降 趋势, 目前趋于平稳, 保持在1500万左 右.劳动力资源短缺已经初见端倪, 中 国的廉价劳动力再也不是想象中的取 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 而是越来越有限 供应, 民工荒 就是一个例子. 然而, 中国目前的劳动力短缺, 是一种结构性短缺, 而不是劳动力资 源的供不应求.一方面, 部分用人单 位招不到劳动者, 另一方面, 劳动者 也存在着找工作难的问题.随着社 会流动的加快, 劳动者有了更多的选 择机会, 也就有了与用人单位就工 资、 休假、 奖金等进行利益博弈的 底气 .我国的人口依然保持着相当数 量的正增长, 因此, 在短时期内, 人 口红利 依然可以惠及中国. 其实, 社会老龄化并不可怕, 可 怕的是面对社会出现的新变化、 新问 题, 整个社会缺乏制度化的应对能 力.一旦社会新变化被及时地规则 化, 被及时地吸纳到已有的社会生活 秩序中来, 使之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常 态, 整个社会依然会沿着平稳、 快速 的轨道继续前行.从这个意义上讲, 社会老龄化或许就是一只 纸老虎 , 我们只需要理性、 平和地去面对. 老龄化社会并非有弊无利. 一方面,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迫使我 省必须在现在的社会保障体制上 进行改革和完善, 以建立一个更加 合理的、 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从现收现付养老保障制度向完全 个人积累制度过渡.因此, 就必须 将包括农民和农民工在内的所有 社会成员都纳入, 并提高缴纳比例 和标准, 让保障的基础更加厚实. 另一方面, 老龄化的加剧则意味着 人口红利的消失, 甚至进入劳动力 短缺的现状. 用工荒 的出现, 有 利于增加劳动者的报酬, 也逼得企 业必须实现发展模式转型, 从对劳 动力过度依赖, 向技术和装备更新 方面发展;

而地方经济也可以由劳 动密集型、 粗放型向技术投入型和 集约型方面迈进. 同时,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将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 而基于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的需 要, 又必须以城市化和工业化作为 依托, 这无疑会使城市化和工业化 加速, 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 动力和支撑.同时, 老龄化社会的 到来, 意味着从事生产的人减少, 纯粹的消费者将增多, 整个社会持 续40%的高储蓄率将下降, 长期积 压在银行的资金将得到释放.消 费的增加, 将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 另一引擎. 对云南来说, 虽然老龄化社会 面临的情况跟全国有共性, 但作 为欠发达地区, 可以在起点上更 高一些, 比如因受到劳动力的限 制, 在规划和布局产业结构时, 就 不得不考虑劳动力持续供应的问 题, 在构建保障体系时, 就得考虑 省情地情, 有助于避免走弯路, 从 而为地方全面发展搭建一个更高 的平台. 昨日 《广州日报》 报道, 广东将 制定出台低收入家庭中生活不能自 理的老年人和伤残老年人入住养老 服务机构的补贴政策, 并建立老年 人居家养老补贴政策, 以及家庭成 员照顾老年人的奖励扶助制度. 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 照 料赡养老人已经成为一个沉重的 负担.子女收入的多寡、 时间的多 少以及性格、 感情、 品德等因素, 都 可能对赡养老人产生影响.政府 部门出台政策对家庭成员照顾老 人予以奖励和扶助, 显得非常及时 和重要.对照顾老人的家庭成员 进行奖励扶助, 可以有效减轻赡养 老人的经济负担, 也是对社会公序 良俗的一种肯定. 我们的近邻韩国和日本, 都从 制度上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赡养. 比如韩国, 和老人一同居住的家庭, 在购房和税收上都能够享受到优惠 或者免税的待遇.在日本, 老人与 子女的同居率非常高.日本政府规 定, 如果子女照顾70岁以上收入低 的老人, 可以享受减税;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