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夸张的诗人 2019-07-16
文/肉唐僧 艾吕雅和毕加索一样,第一任妻子都是 俄裔, 她们有着斯拉夫女子共同的性格特 点:神经质、喜好排场、浮夸和卖弄风情.

毕 加索就是因为实在忍受不了没完没了的领 结、晚宴、关于门第和餐桌礼仪的絮叨而与 奥尔加离婚的. 奥尔加只是个芭蕾舞演员, 艾吕雅的妻子加拉当然不会那么俗气,她的 主要兴趣在于令身边的男人神魂颠倒寤寐 思服. 不幸的是,她确实具有令男人们无法 抗拒的谈吐、容貌和风情,一如马勒的妻子 艾尔玛,所向披靡. 迎风落泪对影伤秋的诗人,一如飞蛾之 于火焰,对加拉这样的女人既无法驾驭又不 能摆脱,只有无尽的痛苦和屈辱.每到此时, 加拉就会向丈夫敞开睡袍,露出 尖翘而不 失浑圆的双乳,在这方面她并不吝啬 . 两个人的婚姻, 在十年后因为萨尔瓦 多・达利的出现而戏剧性地画上了休止符. 加拉与达利相识于加泰罗尼亚的一次朋友 聚会. 分别的时候,加拉当着五位朋友和女 儿的面拒绝回巴黎,要留下来和这个比她小 十岁的男人在一起. 那是

1927 年,加拉

35 岁.以后的日子里,达利并非没有痛苦,但绝 无抱怨,一如其前任.达利的那幅著名的 《 软表》,多半被评论家解读为对阳萎的恐惧.但 据达利自己供称,他的创作灵感源于某个晚 上加拉与某个朋友外出 看电影 ,他突然感 觉到可能会失去她的恐惧…… 多年后, 艾吕雅给远在美国的加拉写 信: 我爱了你

20 年,我们是不可分离的. 假 如有一天,你孤独而忧伤,那就再来找我吧. ……如果我们非得老去,那我们也要在一起 老去. 事实上,艾吕雅虽然后来又结了两次 婚,但内心深处对加拉的爱却从未冷却. 他 的第二任妻子努什非常爱他且专情,但他还 是费了很大的劲去说服她,与另一对年轻的 夫妻建立起 彼此通室 的四人分享关系.我 把这理解为一种模糊的怀念、投射,或延续 的愿望. 在创作方面,艾吕雅虽然被打上 超现 实主义 的标签,但是抛开政治立场和个人 性格因素,仅就文学立场而言,艾吕雅是一 直倾向于达达主义的查拉甚于超现实主义 的布勒东的. 超现实主义从知识谱系上看, 可以理解为达达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的杂 交,二者有颇深的渊源,但鉴于文学理论往 往只是对绘画创新的事后总结和追认,所以,阿尔普和米罗们就像小白鼠,在自身懵 懂无知的情况下被文人们分别贴上了达达 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标签,画家本人却未必 理解这标签的含义.鉴于我完全读不出诗的 好坏,所以只能从把玩查拉与布勒东的观点 分歧入手,去尝试对艾吕雅的理解. 我们知道, 对世界命名与描述的过程, 需要遵循联想的法则.如果我们把词语世界 想象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系统―― ―事 实上它肯定就是这样一个系统. 那么,词语 联想的范式就会不定期地产生相变以实现 更新.诗人的使命在于改变词语世界的联想 规则. 每一首诗的创作,都是这样的一次尝 试. 对于真正创新的评价和理解,只能取决 于对已有规则世界的掌握.这是诗人在创作 之先就要成立小团伙,以达成彼此默契的原 因. 孔子夸子贡,说 赐也,可以与言诗已 矣 ,理由正是他能够 告诸往而知来者 ,说 明联想的默契已经在师徒二人间形成. 回到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主张上 来:二者都认为诗是自洽的,并不存在外在 于它的其他目的.二者的另一个共性是对现 有联想规则的蔑视和反抗,认为既有的联想 规则是思想和语言的毒药,所以达达主义者 们将报纸剪成无数碎片装在蛇皮袋里,从中 随机抽取出来拼接成 诗 . 从方法上看,这 显然是受了勃拉克和毕加索的综合立体主 义的启发和影响. 但是新的秩序,正如考夫 曼所说, 并不能产生于混沌状态的无秩序, 而只能产生于既有秩序. 所以,达达主义的 困境就像那个声称要发明可以溶解一切东 西的液体的那个年轻人. 可是你打算用什 么容器去装它呢? 在爱迪生的诘难下,悖论 立现―― ―任何秩序甫一诞生,按照达达们自 己的观点,就应该立即被废弃和打倒. 甚至 从蛇皮袋里往外掏碎报纸的把戏也只能演 一次,第二次就成了反动派了.说句题外话, 达达主义的这个遗产, 在1968 年被左派学 生们以令人莞尔的方式继承.当时他们提出 的口号是: 谁与同一个女人睡两次,谁就是 资产阶级! 超现实主义者为了摆脱达达主义者只 破不立的困境, 求助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 主张梦境写作和无意识写作. 从认识论上, 这是对达达主义的倒退和背叛;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