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鸟 2019-07-15
E-mail:sjy@gmw.

cn

3 家园本版编辑: 舒晋瑜

电话: 010-67078074 2019年 6月 19日 周先慎老师离开我们一年 了, 我不时会想起他, 那熟悉的面 影, 熟悉的话音.仿佛他并没有 离去, 有时还会回来系里, 还会在 校医院碰到他拿药, 我们总会说 上许多话. 我和周老师不是一个教研 室, 他教古典文学, 我讲现代文 学, 平时交往并不很多, 但总感觉 很熟悉, 是那种可以无话不说的 熟悉.也有一两次交往是较密切 的, 回想起来, 如同昨天. 一次是去烟台大学教书.那是1990 年秋,我和他受北大委派, 到烟台大学 "支教" .当时北 大、 清华支持兴办烟台大学, 北 大中文系承担了组建烟大中文 系的任务, 孙庆升老师担任烟大 中文系的系主任, 有些课还要招 呼北大的老师去讲.我和周老 师就一起坐了十几个钟头的火 车到了烟台.住进教师宿舍, 我 们住两隔壁.记得那时蚊子很 多, 要挂蚊帐.晚上找周老师聊 天, 推门进去, 见他正赤膊坐在 蚊帐里头看书呢.周老师很认 真, 每次上课都要仔细准备.我说, 讲那么多遍了, 还得重新备 课呀?他说怕有错漏, 再说学生 情况也不一样, 希望能讲得更有 针对性.我没有听过他的课, 但 学生反映说, 周先慎讲课深入浅 出, 比较贴近学生阅读写作训练 的需要, 收获很大.我有时碰到 古代文学方面的问题, 也会向他 请教, 从他那里学到不少东西. 我们在烟台住了一个多月, 经常 一起去海边散步.天已经很凉, 他还敢下海游泳.那时他也才 五十出头吧. 另一次较密切的交往是2003 年, 我主持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 即 "十五讲系列" 的组稿, 请的大都 是人文学科各个领域拔尖的学 者, 为大学生撰写讲座式的书, 介绍相关学科知识.我知道周 老师的课讲得好,擅长艺术鉴赏, 就请他来写 《中国文学十五 讲》 .周老师二话不说,爽快地 接受了稿约, 并且在很短时间内 交稿了.他这本书不算厚, 却要 "打通" 从先秦到清代的文学史, 又要尽可能让非中文系的年轻 读者能喜欢, 也真不容易.但周 老师做到了.这本书很受读者 欢迎, 至今已多次印刷, 还被一 些大学指定为通识课教材.周 老师写这本书可以说是举重若 轻, 因为有厚实的学术的积累, 文笔又很好, 当然, 也因为他心 中始终有读者.我想他写这本 书时, 是会时常想着读者是否喜 欢的.

2006 年冬, 我和周老师又有 了第三次密切交往.当时我应 重庆出版社的邀约, 要编一套大 学语文.坊间的大学语文教材 已经不少, 许多学校还有自编的 文教材, 重庆出版社想新编一套, 叫 《中国语文》 , 也是有些设想的, 希望能通过我找一些北大的老师 来编, 来一套高标准的.我就找 了周先慎老师, 还有何久盈、 吴晓 东、孔庆东等几位老师一起来编.我们在重庆一间郊区温泉宾 馆讨论了一两天, 周老师很投入, 出了不少主意.他领衔编了其中 一本 "理科版" 的 《中国语文》 , 编 得还真有些特色.教材分为 "古 代文" "现代文" "古今诗歌" 和 "西 文中译" 四个版块, 周老师和何九 盈先生分工负责古代诗文部分, 下了很大功夫, 注释都是重新考 订的.从学术质量来说, 《中国语 文》 明显高出于坊间许多互相 "克隆" 的同类教材.我再次领略了 周老师治学的扎实和认真.可惜 出版社推广不力, 这套教材"淹没" 在众多大学语文教材之中, 未 能发挥更大的影响. 周先慎老师几次和我说起, 他当年是 "阴差阳错" 从外省大学 分配到北大中文系的, 似乎感到 有些特别的幸运.其实周老师的 学问很有特色, 他的努力也为北 大中文系争光.周老师的研究集 中在小说, 特别是 《聊斋志异》 , 如 《论 〈聊斋志异〉 清官作品的思想 基础》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