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wtshxd 2019-07-15
悦享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应该是每个在亲密关系中的人都想要的结局,但在成年人的现实生活里,理想与 现实之间永远相隔着一个"马里亚纳海沟", 真正的亲密关系,并没有想象中容易达成,即使两个人外表看起 来是关系密切的情侣或夫妻,仍然避免不了"假性亲密关系"(Irrelationship)的侵扰,而近年来日渐趋 高的离婚率,也从侧面显示出亲密关系的疏离化,正在成为某种社会现实.

何谓"假性亲密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假性亲密关系泛指人在情感里的连结处于很浅层而同时又 不作为的状态. 这种状态的产生,可能是彼此情感的因素或个人性格,或者是因为对对方的疏忽和不重视,再 有就是原生家庭对个体成长的影响,自己可能并不了解自己,而与伴侣之间也没有彼此了解,于是,这个世界 上原本应该除父母兄长外关系最亲密的人,往往真实的状态所呈现出的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无奈. 当我们尚未被电脑、 智能手机等 " 大杀器"捕获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或许显得更为直接和单纯, 存在 更多互动与交流,但如今,被"锁屏"了 的人们注意力更多放在了电子产品 上, 对人与人彼此情感之间的交流互 动,就被磨灭得越来越淡泊.一个人毕 竟时间精力有限, 时间和精力被分了 去其它地方,就必然是 " 此长彼消"的 状态. 而且从成长的角度上来说, 原生 家庭当中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 流,同样受大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很难 体会到亲密关系的美好, 另一方面也 不懂得建立良好模式的亲密关系,加 上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 似乎也并不 需要亲密关系的支持. 于是, 当一个人不懂得也不享受 亲密关系的美好、 但在社会所谓主流 价值观的压力之下又被迫要表现出亲 密关系的美好状态时 (例如走进婚姻 生活),就往往会让 " 假性亲密关系"成 为现实存在的状态. 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 最理想的 状态是依附理论 ( Attachment theory) 中的 " 安全型依附关系",即彼此对对 方感到安心、信任、有安全感,不会有 焦虑或不信任的感觉, 双方的互动过 程和情绪流动顺畅. 但是, 每个人的个性都会多少带 有焦虑性或回避性特质, 这种性格特 质与原生家庭有一定的关系, 原生家 庭当中极少有父母能做到十全十美, 在家庭成员的相处过程中, 不可避免 地会要面对和处理焦虑、不信任、缺乏 安全感等问题. 人为什么会在亲密关系中感到焦 虑、不信任或缺乏安全感?从依附理论 的角度来说, 是因为早期经验中体验 过被扶养人抛弃或可能被抛弃的风 险, 因而会在自己的亲密关系当中感 到焦虑或回避, 这本质上是内心对被 抛弃的恐惧和伤痛感, 也就是所谓的 " 原生情绪". 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 当一个人 在面对恐惧或伤心的情绪时, 又会衍 生出很多 " 次生情绪",有人用冷漠掩 饰伤心,有人用愤怒掩盖恐惧,这可以 理解为是我们自发形成的" 自我防御 机制",很多人其实是带着这些 " 次生 情绪"的"自我防御机制"长大成人并 走入亲密关系当中的. 如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在一段亲 密关系当中,A 会因为害怕被抛弃而 愤怒地指责对方为什么不在乎自己, 对方会感到同样愤怒, 因为感觉遭到 了侮辱,不能容忍这种态度,于是两人 之间会产生争吵,争吵更激发矛盾,矛 盾会进一步升级,但本质上 A 的"原生情绪"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安抚. 这种 " 恶性循环"的互动,在非常 多的夫妻或情侣的亲密关系当中存 在, 导致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无法自 然深入, 概因双方对自己和对对方的 " 原生情绪"及"次生情绪"缺少认知, 即自己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对方, 从而阻碍了两个人获得更亲密、 更安 全的关系. " 不知不觉,结婚已经十年,回想这十年的婚 姻生活,却禁不住有一种强烈的陌生感. "小洁告 诉记者. 刚结婚那一年, 夫妻俩是睡在同一张床上 的,自从有了小宝宝之后,自然而然地就开始了 " 分房而卧"的形态,生活,也随之进入到一种 " 程 序化"的"标准格式"状态. 每天早上七时,小洁会准时起床做好早餐带 孩子吃,然后走向上学和上班的路,八点钟,小洁 老公才会起身,吃完早餐去上班…… 晚上六时,小洁急匆匆的身影会在各种场景 下闪过,菜市场买菜、家里煮饭,其间夹杂着对孩 子的大吼: " 别玩儿手机啦! " " 快做作业! "忙到一 身大汗. 近晚上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