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山南水北 2019-07-15
生命之重的话语承载 ――论罗伯特 ・ 哈斯诗歌的 催眠 艺术 盛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外国语学院, 武汉 430073) 摘要: 罗伯特・哈斯是集创作、 翻译与文艺评论之大成的美国现代派诗人.

哈斯用词语流开辟进入潜意识的 通道, 在创作中自觉地以诗的节奏完成了诗之 催眠 .诗人用催眠性的语言缔造梦一般的感受, 同时又清醒而自 知, 常在结尾处唤醒梦境.从三个方面可对哈斯诗歌中的催眠艺术进行解读和阐释: 第一, 哈斯将词语流植入到诗 中, 借助由季语构成的词语流, 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 缔造诗之催眠与梦的营造;

第二, 在哈斯的诗中 光 有柔化 现实、 净化记忆、 唤醒噩梦的功能. 光 多次在诗歌中将 我 从梦境或是回忆中唤醒;

第三, 诗中催眠术的实质是对 于现实的柔化, 将诗作为承载现实重量的容器, 通过 诗 消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关键词: 罗伯特・哈斯;

美国诗人;

词语流;

催眠;

话语 中图分类号: I106.2 文章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6152 (2016) 05-0055-07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6.05.007 罗伯特・哈斯于

1941 年出生于美国旧金山, 在1995―1997 年间任美国桂冠诗人, 是波兰诗人米沃 什(Czeslaw Milosz) 的英译者.哈斯思维深邃、 视野 广阔、 情感细腻、 论著颇丰, 是一位集创作、 翻译与 文艺评论之大成的诗人. 哈斯早年希望成为小说家和散文家, 后受到加 里・斯奈德 (Gary Snyder) 和艾伦・金斯堡 (Allen Gins? berg) 的启发, 最终转向诗歌创作.哈斯生长于加利 福尼亚, 他吸收了西海岸的文学传统, 受到了加州 的亚系影响 (California'

s Asian influence) 、 激进的政 治观念和地理风貌等因素的熏陶[1] .哈斯常被称 为 加州诗人 或 西海岸诗人 [2]49 , 他的诗呈现了 美国自然风貌并多次获奖, 其中包括

1984 年国家图 书文艺评论奖和

2008 年普利策诗歌大奖等.哈斯 的主要诗集有 《奥利玛的苹果树》 (2010) 、 《时间与 物质》 (2007) 、 《阳光下的树林》 (1996) 、 《人类的愿 望》 (1989) 、 《赞美》 (1979) 、 《野地向导》 (1972) .诗 学文集有 《二十世纪的欢愉: 诗歌视角》 (1984) 和 《光可以做什么》 (2012) .大多数西方读者对于哈 斯的认识缘于

2009 年他在华盛顿邮报开设的专栏 诗人的选择 , 在专栏中哈斯或自创诗歌或推荐 诗人. 哈斯的诗有秉承加州传统的享乐主义倾向, 绝 望与伤心的情绪在哈斯的诗歌中也有体现.这也 许源于诗人童年时母亲酗酒的经历[3] .享乐主义 常与诗人营造的如梦般的景象同时出现, 而在结束 处, 哈斯诗歌又呈现出与梦境不符合的幻灭、 消极 情绪.另一方面, 哈斯的第二任妻子, 诗人布兰达・ 希尔曼 (Brenda Hillman) , 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新 的动力.在布兰达的影响下, 哈斯综观了艾米丽・ 狄金森 (Emily Dickinson) 和塞尔维亚・普拉斯 (Sal? via Plath) 的诗歌, 书写下很多通过催眠和冥想而深 入潜意识的诗[1] .在与催眠艺术相关的诗歌创作 中, 哈斯隐匿地表达了他对日常生活的态度: 缔造 梦一般的感受, 自我催眠, 对现实清醒的自知使得 诗人每在结尾处将梦境唤醒.尽管哈斯在诗歌中 传递了脆弱和敏感, 但是在诗的起伏转折中并未屈 服于现代诗中常见的自白性语言, 他传达了一种严 收稿日期: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