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静看花开花落 2019-07-14
曼 每每读到朱仁民图文并茂的 《甲 子碎片》 , 总会忍俊不禁, 甚至笑出声 来.

作者喝着东海的水, 品着普陀山 佛茶, 用浓重的舟山方言, 天马行空的 思维, 跳跃式的叙述自己成长的艰辛 历程.一章一节, 可以独立又可以组 合, 一笔一划, 挥洒如意, 栩栩如生. 掩卷时我的眼泪却常在眼眶中打转, 不得不承认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描述他 六十年悲欣交集、 如梦如幻的人生轨 迹, 更需要大智慧与幽默感, 让我联想 起张艺谋导演、 余华编剧的电影 《活着》 . 《活着》 也是通过演员葛优轻喜剧 式的表演展示文革期间的社会丑陋与 人性伦丧.这种寓庄于谐、 寓哭于笑 的表现手法凸显时代的丑恶与黑暗, 使人性的光辉愈加灿烂, 对社会的批 判愈加深刻.而朱仁民 《甲子碎片》 的 大背景比 《活着》 更恢弘更广阔.那些 笑中有泪的文字力透纸背, 发人深省, 催人奋进. 读 《甲子碎片》 我才知道: 七岁的 朱仁民随父母从台州迁到舟山岛沈家 门.他的父亲曾是陈立夫的秘书, 他 又是国画大师潘天寿的外孙, 家学渊 源, 身体里流淌着家族传承的艺术家 血脉, 自幼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10岁获舟山市全市美术一等奖.初中 毕业报考浙江美院附中, 专业成绩名 列华东地区考生第一名.其时外公潘 天寿虽还担任浙江美院院长, 却因父 亲历史问题落榜, 从此开始了颠沛流 离30 余年的海岛 放逐生活 .他在 岛上当过渔民、 铁匠、 救生员、 教师 ……从张网、 出渔、 刷漆、 打铁、 教书到 游泳池救生员、 舞台设计、 美术干部, 他的足迹遍布东海之滨的小岛、 渔村.在打工的闲暇, 他潜心学习素 描.不仅获得国画大师陆俨少 将门 虎子、 潘老遗风 的赞誉.时来运转, 1979年获得全国美展的铜奖. 如果不是此后再一次遭遇 命运 的摆弄 , 或许他早就在艺术界功成名 就.1981 年,当他正在创作一幅中国 画巨作 《大道 ・ 海天篇》 时, 从几十米高 处摔下.医生当时断言: 你再也站不 起来了. 他住进了普陀山隐秀庵, 边疗伤边思考边创作, 天天面朝卧佛 莲花岛, 暗暗许下心愿: 有朝一日, 我 会买下莲花岛, 再塑海天观音像.五 年后, 他不但重新站立起来, 果然买下 了莲花岛, 而且走出舟山, 走向世界广 阔的天地, 成为艺术界一颗耀眼的国 际巨星.他创立了 《人类生态修复 学》 , 受邀到美国名牌大学讲学并多次 领到国际大奖, 蜚声中外.往近处说, 杭州到千岛湖、 杭州到上海、 龙游到龙 泉、 绍兴到诸暨、 诸暨到永康……因建 造高速公路被开挖的山体裸崖重新绿 化美化, 都是他的杰作: 往远处说, 从 东海到南海, 从江河到湿地, 从山川到 沙漠, 到处有他的景观艺术鸿篇巨 作.他是以大地山川为画幅的艺术 家, 是修复人类生态的设计师.我曾 多次去莲花岛欣赏他用心血雕塑的神 态不一的五百罗汉, 每个罗汉都融入 了他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几十年 来, 作者面对命运从未低过头, 任何打 压、 歧视、 屈辱, 都不能阻止他对美好 信念的不渝追求.他的一系列生态修 复景观艺术, 不仅空绝千古, 也是千古 绝唱. 阅读 《甲子碎片》 让我想起一些往 事: 早在七十年代, 我常见到那个在 普陀剧团中搞美工的朱仁民.当时好 奇他是潘天寿的外孙, 也听说过他感 天动地的恋爱故事.那时他很年轻, 个子不高不矮, 脸很白, 五官端正, 脸 上有浅浅的酒窝, 性格内向, 不善言 辞.我在普陀剧团有个最好的女友, 而我的女友与朱仁民的女友也是最好 的朋友, 郎才女貌, 我们觉得他俩特般 配, 两人相爱得既轰轰烈烈又缠绵悱 恻, 最终感动上苍, 有情人终成眷属.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 朱仁民的 母亲潘秀兰老师一直在普陀中学教 书.一九七六年冬我曾在普陀中学听 课一月, 就住在潘老师隔壁, 几乎天天 照面, 至今依稀还能记得她高瘦清秀 的形象, 但对她的事迹知之甚少.这 回从 《甲子碎片》 读了朱仁民写的 高 山仰止 那一章, 才知道潘老师感人的 事迹可以垒起 妈妈这座高山很高很 高 的 高度 , 叠起 比外公伟大多了 的 伟大 . 有三个情节感人肺腑: 雾过天晴, 大地回春, 历尽劫难的 潘老师, 终于迎来为父亲、 丈夫平反的 那一天.潘老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毫 不犹豫地将价值三个亿的潘天寿画作 无偿捐献给国家, 把国家奖励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