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枪械砖家 2019-07-13
3

3 潘家铮 (1927―2012) 是国内外知名的水利水电专家 和坝工权威、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

同时, 潘家铮还是一位科幻作家, 他的科幻作品数量丰富, 质量上乘, 深受读者欢迎. 科学家与科幻文学 潘家铮从事科幻创作完全出于偶然.按照 《科技 潮》 时任社长兼主编李慰饴的回忆:

1992 年3月, 李慰饴 就三峡工程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采访潘家铮, 随后向潘 家铮约稿, 没想到潘家铮当即拿出几篇自称 练笔 的科 幻小说.很快, 《康柯小姐的悲剧》 刊发于 《科技发展与 改革》 (即 《科技潮》 前身)

1992 年第

7 期, 随后 《一千年前 的谋杀案》 又连载于 《科技潮》 1993年第

1、 2期.1993年8 月, 潘家铮将其科幻作品结集, 命名为 《一千年前的谋杀 案》 , 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97 年恰逢国际科幻大会在北京召开.是年

7 月, 科学普及出版社又出版了潘家铮的科幻作品集 《偷脑的 贼》 .2006年 9月,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将潘家铮此前发 表及未发表过的科幻作品 30篇以 潘家铮院士科幻作品 集 的名义分

4 册出版, 分别是 《蛇人》 《吸毒犯》 《地球末日记》 《UFO 的辩护 律师》 .2006 年12 月14 日, 《潘家铮院士科幻作品集》 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 在北京召开. 科学家一向以思维严谨著称, 似乎与以感性为特征的文学创作大相径 庭.然而, 潘家铮偏偏对文学创作情有独钟, 创作出大量的散文随笔以及 科普作品.然而潘家铮仍不满足, 大概他觉得一般的文学作品还不足以表 达他饱含激情的思维与心境, 一定要创作 真正的 、 更占主流地位的小说 作品.理工出身的潘家铮迷上了科幻小说这一形式. 科幻作品注重幻想的特征, 更需要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而当此时, 潘家铮就表现出了科学家的另一个特征: 丰富的想象力. 构思、 题材与科技内核 科幻小说的独到之处就是构思的重要.一篇科幻小说的构思是否精 巧奇妙, 有时直接决定作品的成功与否. 就构思而言, 潘家铮实可谓独辟蹊径, 他总是寻找最容易吸引人的 点子 .比如作为一名以量化为标准的科学家, 潘家铮关注 人的生活能否量 化 : 《人才天平》 肯定了量化标准却指出了它的难以实施, 《关于 PMP 程序 的故事》 描写了有人试图对人际交往量化处理却弄巧成拙, 而 《康柯小姐的 悲剧》 则揭示了感情难以量化的残酷事实. 潘家铮科幻小说中的题材可谓五花八门.作为一名水利水电工程师, 潘家铮虽然对有关水利的题材也有涉猎, 但更多的却是关注其他领域的进 展, 诸如电脑、 网络、 人工智能等.而且潘家铮深入探讨了各种技术进步: 《高科技杀手》 探讨了高科技犯罪, 《神眼》 探讨了超常器官使人具有超常能 力, 《偷脑的贼》 探讨了获取知识的新途径, 《还魂奇案》 探讨了将智慧数据 化的可能, 而 《洞中幽灵》 则探讨了通过技术在某种意义上使人获得永生的 可能, 《地球末日记》 描述了彗星撞地球的灾难及人类的自救计划, 《绿色瘟 疫》 描述了生态灾难及其解决方案. 当然, 潘家铮所热衷探讨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 更多的是科技发展下 人的思想与行为.比如 《梦里乾坤》 《雀巢梦》 《吸毒犯》 几篇作品, 都展示出 技术进步对人欲望的刺激与提升, 提醒人们予以警惕.作为科幻文学的一 种形式和思考, 潘家铮在其科幻小说中也探讨了不同生命形态及相互间交 流的可能. 《南柯之战》 探讨了蚂蚁的社会秩序, 而 《晶晶的抗议》 则探讨了 宇宙中的生命与能源. 有些科幻作品与潘家铮的工作直接相关或十分接近. 《子虚峡大坝兴 亡记》 是与潘家铮工作最为接近的一篇科幻小说, 描写了有关水坝工程的 建设;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