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笔墨随风 2019-07-13
5 【论文】 唐朝西域东部异族通婚考论 李方唐朝西域东部西州是一个以汉人为主的多民族地区.

在这个地区里,有当地胡人车师的后裔, 有西汉以来不断移入的汉人,有西来的粟特(昭武九姓) 、天竺、大月氏,有北来的铁勒、高车、 突厥,还有东来的鲜卑、氐、卢水胡,南来的吐谷浑、吐蕃,以及西域本地龟兹、焉耆、疏勒、 鄯善等国的移民.这些民族长期居住在一起,逐渐发生融合,而这种民族之间融合最有效的手段 就是异民族之间的通婚,这既是民族融合的前提,也是民族融合的标志.因此,研究异民族之间 的通婚,就成为我们研究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十多年来,学术界研究比较多的是粟特人(又称昭武九姓)的通婚问题.如蔡鸿生先生指 出,粟特婚姻可分为王室婚姻和民间婚姻两大类,王室婚姻中,有昭武九姓内部的王室联婚和昭 武九姓王室与突厥汗庭的联婚,而民间婚姻中,则盛行九姓胡内部联姻制,并列举了七种胡姓联 婚现象:

(一)康曹联婚;

(二)康石联婚;

(三)安何联婚;

(四)安康联婚;

(五)何康联姻;

(六)何安 联姻;

(七)石康联姻.1 卢兆荫、程越先生亦分别用其他材料证明唐代入华粟特人的内部联姻现 象,程越先生并指出,粟特人也有与汉族通婚的事例.2 陈海涛、刘惠琴先生主要根据唐代墓志 研究入华粟特人的婚姻状况, 指出: 唐前期, 入华粟特人多内部通婚, 间或与其他少数民族通婚, 与汉族通婚较少;

在唐后期,粟特人之间内部通婚逐渐减少,而与汉族之间的通婚逐渐频繁,这 一趋势,实际上也反映了入华粟特人的汉化进程. 并指出,从单个粟特人先娶粟特女子,后娶汉 族女子,单个粟特家族上辈本族人内部通婚, 后辈与汉族通婚, 更鲜明表现出唐代入华粟特人汉 化进程的阶段性特点 .3这是迄今为止,研究粟特通婚问题最全面、所用材料最多的论著.荣新 江先生亦根据墓志探讨了粟特通婚问题,他侧重于 粟特聚落的婚姻形态 的研究,他说: 笔者 统计了公元

700 年以前去世的粟特人墓志中所记婚姻情况,……这些资料充分说明,在粟特聚落 没有离散之前,粟特人主要是采取内部通婚的制度,时而与其他胡人(特别是伊朗系统的胡人) 通婚,而基本上未见与汉人通婚的例子.

4 韩香先生对入居长安的粟特人进行了研究,她将粟特 人有关情况制成表格,其中包含所有已知居住长安粟特人的婚姻情况.

5 学者们对西域东部粟特婚姻问题也进行了一些研究. 池田温先生指出, 唐代户婚律以徒二年 的刑法禁止同姓结婚, (吐鲁番)阿斯塔那发现《神龙元年(705)康富多夫人康氏墓志》 ,显示了 外族未被汉风同化的实情 .

6 姜伯勤先生指出, 唐时入籍粟特人的婚姻情况也值得注意. 如在 〈唐1蔡鸿生先生: 《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 九姓胡礼俗丛考・婚姻 ,中华书局

1998 年,第22-24 页. 九姓胡礼 俗丛考 先发表于《文史》35 辑.

2 卢兆荫, 何文哲墓志考释――兼谈唐时期在中国的中亚何国人 , 《考古》1986 年9期841-848 页.程越, 从 石刻史料看入华粟特人汉华 , 《史学月刊》1994 年1期,22-27 页.

3 他们在专著《来自文明十字路口的民族――唐代入华粟特人研究》中专辟一章节,讨论 从通婚的变化看唐代 入华粟特人的汉化 问题.商务印书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