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赵志强 2019-07-11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曾育荣 (&

'

('

% ) , 男, 湖北鄂州人,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 究员, 历史学博士, 主要从事五代十国史、 宋代史及湖北地方史研究.

王禹 系宋初政治改革思潮的先驱与复兴古文的旗手, 历来是研究北宋太祖、 太宗、 真 宗三朝政事与文学相关问题无法绕开的人物, 备受学界瞩目, 亦由此形成众多成果, 详情参见田宏瑞+&

, 、 祝令甫+!, 的两篇综述. 潘守皎、 李善奎的 《王禹评传》 , 则以人物生平为主线, 系统反映了传主在仕宦、 文学、 思想诸方面的成就与特征 . 事实上, 在此之外, 王禹在史学方面亦有精深造诣, 曾撰写出为数不少 的史著与史论. 因而 ! 世纪 $ 年代末, 徐规先生即已指出, 王禹是一名 据实直书、 不畏时忌的史 家 +-, &

, 可谓当时直道著史的代表. 不过, 在宋初复杂、 敏感的政治氛围之下, 史学以循默因袭、 讳言时忌 为主流, 而王禹直笔著史的史学风格, 明显与之有所不同. 两者的不相对应本身就足以引人深思, 对此 的解读又无疑有益于今人进一步理解宋初政治与史学的密切关联, 并为考察北宋中叶之后史学风气的丕 变提供比照与新的思考. 勿庸讳言, 学界前贤曾从不同角度涉及该论题的某些方面. 如顾宏义考证 《建隆遗事》 系王禹所 撰, 其内容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

谢贵安详细梳理了王禹修纂 《太祖实录》 、 《建隆遗事》 的事实+), !(, &

!! . 此 类成果对于今人认识王禹的史著和史学活动, 大有裨益, 惜乎有欠全面, 尚不足以揭示王禹史学活 动总体面貌及特征, 似仍有补充的必要. 职此之故, 在该项研究迄今仍然缺乏专题论著予以集中阐发的 情形下, 本文拟围绕王禹史学实践与著述、 直书实录精神为特色的史学思想等问题稍加剖析, 冀望形 成对王禹之史学成就的客观认识, 以期有助于宋初史学的系统深入研究.

一、 丰富的史学实践与多样的历史撰述 太平兴国八年 ('

.-) , 王禹进士及第, 自此踏入仕途. 由于文采出众, 深得太宗赏识, 端拱元年 ('

..) 正月即拜右拾遗、 直史馆. 当年春天, 王禹与夏侯嘉正、 罗处约、 杜镐表请同校 三史 书, 多所厘 正+(, '

$'

* . 稍后, 王禹还奉命与散骑常侍徐铉、 太常少卿孔承恭校正 《道藏经》 写本+$, &

'

$) . 王禹任直史馆 至次年三月即告结束, 虽然为时甚短, 但却因此获得接触前代史籍与近代人物记载的难得机会, 并深受 前贤事迹感染. 如其自述: 仆直东观时, 阅五代史, 见近朝名贤立功立事者耸慕不已. (王禹: 《怀贤诗》 , 《王黄州小畜集》 卷四, 四部丛刊本) 这段经历为嗣后其在宦海沉浮中, 广泛参与史学实践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 [摘要]王禹是宋初直道著史的代表, 史学实践丰富, 历史撰述众多. 秉承直躬行道的执著信念, 王禹 在史学领域奉行秉笔直书、 不避强御的著史主张, 崇尚记功司过、 扬善抑恶的经世理念, 深具倡言时政、 心系社稷 的忧患情怀. 这种直道著史风格, 是中国古代史学优良传统 直书 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又是宋初史坛因循缄默沉 寂氛围下的另类声音, 与其时史学的主流风尚大异其趣. 而在直道著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历史著述, 保存了关于 五代和宋初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众多真实记录, 史料价值珍贵. 至于直道著史风格的被排斥, 则反映出宋初史 学与政治间的敏感关系. [关键词]王禹;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