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2019-07-11

4 地方戏多用大量篇幅想象和描摹梁祝相处细节.如定县秧歌《金砖记》 ,单以师母设计验证二人同床而 不相犯的情节就铺衍成戏.详见钱南杨辑录《梁祝戏剧辑存》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 年,第72―80 页.

5 明代《古今小说》二十九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引子中可以看到:英台要出门游学,遭到哥嫂反对, 为说服他们而女扮男装,未被识破.临行前,她摘下一枝石榴对天立誓: 完名全节此枝生根长叶,年年 花发,如果不完名全节,此枝枯萎. 转引自伊兵: 《论〈梁祝〉 》 , 《戏曲选》第一卷,第385 页. 险和快感,以至于情色想象越发弥天漫地. 其二, 《宣室志》叙 山伯后为鄞令,病死 ,英台蹈墓后亦无 化蝶 之说,而民间传说和越剧旧本都写山伯访祝后相思成疾,并以贫 苦书生终其一生.6 同时,就把马家设想成富豪门第,将矛盾引向了 梁祝传奇姻缘和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水火不容,很自然地宣泄出 老百姓对于礼教束缚和等级压迫的不满及反抗情绪.7 历经种种想象铺衍之后,上述变化也日益纠缠和纷扰.而在纷繁 头绪和紧要关目的情色斑斓中,今人所谓的 反封建 主题就显得格 外模糊、散漫. 其中特具中国地方戏的本色本味的,譬如河南的五调腔《梁山伯 与祝九红》 ,剧情则是:祝秀英(九红)乔装求学,途中与梁山伯结 拜.入学多日,其师不见秀英洗浴,暗嘱师母将之灌醉后解衣细 查.此事恰被前来讨砚水的马文才隔窗窥见,即向祝家托媒求婚, 祝父应允.师父为免不测,在两人睡铺中立一界牌,不许稍有逾 越.秀英暗以红袄盖山伯,欲表女身,山伯误以为祝拿师母之物戏 耍,掷回了事.返家途中,秀英借物喻情而山伯不解,只得以许婚 九妹为由自托终身.山伯归后,发现师母转赠的绣鞋,方悟前情, 遂往祝庄拜望,出示绣鞋求婚,秀英泣告已晚.山伯恳求揭帘相 见,秀英惧父而未允,山伯拼死,秀英上前搀扶,山伯欲拉其同回 梁家,秀英无奈复归帘内.两人相约死后共葬,碑刻姓名,黑红其 色.山伯归家病危,医言需秀英头发作药引,书童讨得,山伯见发 哀绝.娶亲之日,马文才答非所问,如中邪祟.祝父逼女上轿,秀 英索要摇钱树、聚宝盆、四楞鸡蛋、大姑娘胡须等嫁妆难之.花轿 路过山伯墓,秀英下桥拜祭,雷击墓开,秀英纵身扑入,终得与梁 兄同穴.8 此剧虽有主线,但情节关目芜杂,比之后来流行全国的才 子佳人式的梁祝戏曲,倒是更充分地表现出这个传说的民间色彩.

6 梁自以家贫,羞涩畏行,遂至愆期 ( 《宜兴荆溪新志》 ,邵金彪《祝英台小传》 ) ,转引自蒋瑞藻编、 江竹虚标校《小说考证》 (上) ,第312 页.这样的描写出现在不少的《梁祝》传说和戏曲中,符合民间出 于长期受压迫的抑郁心理而产生的想象.

7 参见贾志刚: 《迈向现代的古老戏剧》 ,中国戏剧出版社,1996 年,第150 页.

8 五调腔《梁山伯与祝九红》 ,取材于《梁山伯宝卷》 、 《华山畿》乐府及《访友记》 、 《同窗记》等传奇, 流传很广,豫南花鼓、道情戏、二夹弦、河南曲剧、越调、豫剧均有此剧目.1953 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 版李翎、严吾的豫剧整理本《梁山伯与祝英台》 .见《中国戏曲志・河南卷》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年,第164 页. 话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川剧老戏《柳荫记》中《英台骂媒》一折 颇有特色,长久以来最受观众喜爱.据说演出时,每当英台开骂前 问丫环: 骂不得? 回说 骂得! 台下观众也会同声呼应: 只管 骂!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