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5天午托 2019-07-10
天神娱乐风波不断 并购式积木帝国 危 危机 机初 初显 显|15 公司 2018年10 月15 日 责编 | 王莹 记者 郑馨悦 近日,植华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下文简称 植华集团 )向港交所主板递 交了招股书,德健融资是其独家保荐人.

据了解, 植华集团是一家背包与旅 行箱产品代工企业. 招股书显示,植华集团于

1989 年开 始经营业务,总部设于香港,生产厂房位 于广东省深圳及江西省赣州, 在丹麦奥 尔胡斯设有销售及营销办事处, 在香港 总部、丹麦奥尔胡斯的销售及营销办事 处以及中国深圳的全球发展及供应链中 心亦设有三间展厅. 此外,2015 年-2017 年及2018 年前4个月,植华集团来自北美及欧洲的收入分别为4.97 亿港元、5.14 亿港元、5.36 亿港元 、1.8 亿港元,分别 占总收入的79.4% 、81.6% 、81.2% 及88.9%. 那么, 客户遍布全球的植华集团情 况究竟如何? 成本压力巨大

2015 年-2017 年及

2018 年前

4 个月, 植华集团分别实现收入 6.26 亿港 元、6.3 亿港元、6.6 亿港元及2.03 亿港元;

毛利分别为 1.3 亿港 元、1.23 亿港元、1.41 亿港元及 3989.4 万港元;

净利 润分别为2834.1 万港元、2461.8 万港元、2832.9 万港元及-251.4 万港元.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2015 年-2017 年,收入始终超过

6 亿港元的植华集团, 净利润从未突破过

3000 万港元大关. 从财务报表来看, 主要系其销售成 本和销售开支(行政开支),吞噬了大部 分收益. 根据招股书, 植华集团销售成 本主要组成部分为已售存货成本及劳工 成本,2018 年前

4 个月, 这两部分分别 占总销售成本的 81%和14%. 此外,植 华集团的行政开支中, 占比最高的员工 成本也在节节攀升. 一位证券从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中 国人工成本上升是大趋势, 这是植华集 团现在和未来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也 是代工企业必须承受的压力. 如此,无怪乎有媒体认为,植华集团 上市的背后,或是一部 OEM 辛酸史. 资金承压 根据灼识投资咨询报告,按照

2017 年的出厂收入计算, 植华集团于总部设 在中国的背包及行李箱产品公司之中排 名第八,市场占有率约 0.76%,这一市场 包括 OEM(贴牌生产)、ODM(原始设计 制造商,即包含设计和制造的生产商)及OBM(代工厂经营自有品牌).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 《国际 金融报》记者表示,背包和旅行箱的OEM、ODM 市场属于高度分 散的市场, 业内竞争者甚众, 排名第八的植华集团 市场占有率仅仅0.76%就说明了这一点,从植华集团的成本情况也可以看出, 其核心技术能力并不突出, 议价空间十 分有限. 纵观植华集团的招股书, 可以看出 其负债和应收款项等情况并不理想,资金在短期内存在一定压力.2015 年-

2017 年及

2018 年前

4 个月, 其资产负 债比率分别为84.2% 、58.3% 、111% 和98.6%,存货分别达 7.4 亿港元、6.2 亿港 元、5.8 亿港元和 7.7 亿港元, 贸易及其 他应收款达 14.2 亿港元 、13.8 亿港元、17.2 亿港元、10.8 亿港元,从这些数据或 许可以看出植华集团的银行及其他借款 数额始终较高的原因, 也使得其变现能 力打了折扣. 代工业务攀升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在中国推 动制造业向 智造业 转变的大趋势下, 植华集团的代工业务比重仍旧在攀升. 据了解, 植华集团目前最主要的业 务就是自有标签产品, 自有标签产品也 就是公司按OEM 及ODM 方式生产的代工产品.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