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645135144 2019-07-10

8、9 点钟才能回家.虽然每天回 家都疲惫不堪,但父亲重来不对我们说一 句重话.我们那时还小,四姐妹之间也偶 尔会吵吵闹闹,可父亲从不训斥我们,总 是给我们道理,从中给予 调解 ,直至 姐妹破涕为笑. 父亲对自己孩子如此厚爱,对别人也 是如此.生产队里还有一户农户跟我家情 况差不多,孩子比我家还多一个,家庭负 担重,年年是 透支户 .父亲常常伸手 帮助他家,只要自已家里有吃的就会给他 们家送上一份,有时自已家没的也要让给 他家.有一次过春节,父亲去买猪肉,当 时凭票买还不一定能买到,我父亲和那位 村民一大早就到供销社去排队买猪肉,轮 到那个村民时,猪肉却被告知卖完了.虽 然家中那么多张嘴都等着父亲的猪肉开洋 荤、过春节,可父亲知道他们家也一样都 张大嘴等着主人的猪肉过节,父亲就把手 中的猪肉让给了他.父亲不仅对待同村的 村民如此,对待外地人也是如此,知青上 山下乡那会儿,我父亲所在生队也来了

四、五位知青,父亲看到他们离家那么 远,而且是一些年轻人,没有一个知冷知 热人在身边怪可怜的,我父亲就常常邀请 他们来家里吃饭,鼓励他们对生活要有信 心,在生产和生活中能给予帮助的就尽力 帮助,这些知青也很喜欢来家里与父亲说 说心里话.直到如今,已步入古稀之年知 青还与父亲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每隔一两 年还亲自到家里来走走,看望下父亲,拉 拉家常. 父亲在我们心里的形象永远是高大的, 父亲给我们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陈樟琪,

1932 年生.

1948 年入读杭州 廷筠中学,

1952 年录取临安工农中学,

1955 年保送临安中学高中部.1958 年青 海支边,在青海省新华书店工作三年.

1962 年国家精简工作人员时,遣返乐平 乡外伍村老家.务农、 画照相、 做裁缝、 织 袜子、 跑供销、 当生产队长, 改革开放后还 开过几年小吃店.年近八旬开始写小说, 已出版长篇小说 《阳光灿烂》 、 《浙西匪事》 和 《流逝的浪花》 .还有两部长篇小说, 完 稿后尚在修改中. 以上是陈樟琪的简历, 摘自陈老小说 的 《序言》 .我与陈樟琪结识, 缘于陈文豪 的推荐.2 月8号我到文豪办公室闲坐, 他说: 赵老师, 你是於潜南乡人, 外伍村有 个老人, 叫陈樟琪, 知不知道?我说不知 道. 文豪说: 你两耳不闻窗外事, 有点孤陋 寡闻了.于是介绍说: 今年陈樟琪

86 岁,

80 岁开始写小说, 至今已出版三部长篇, 还有两部待版.说罢, 文豪从办公室书柜 中, 抽出一本书来递给我, 建议我拜读一 下, 这本小说就是陈老的 《流逝的浪花》 . 回家之后, 花了两天时间, 看完陈老 的小说. 开头感觉平平, 越看下去, 越有吸 引力, 越觉得这个陈樟琪不简单.小说就 写身边事, 娓娓道来, 环环紧扣. 这个倒在 其次, 我最佩服陈老先生, 是他的文字功 底. 为了说明问题, 我摘一段文字, 给大家 见识一下: -----陈禹春答应一声, 就跑 上甲板.轮船已扑进江面, 那高高昂起的 船头就像猛虎,一头撞开碧蓝的江水, 船 尾两边就卷起两股水花,两边的青山绿 地, 如梦似幻的向后闪闪游去, 一群灰白 相间的大鸟,围着轮船腾起翻下地飞翔, 嘎嘎嘎的叫声, 既像互相呼唤, 又像吵嘴, 把旅客的离情别绪带得满天乱飞,听人 说, 这就是海鸥. 我学识浅陋,只觉得这段文字中, 动词 扑 、 撞 、 卷 、 游 、 腾起翻下 , 用 得都非常到位.后边海鸥的叫声 把旅客 的离情别绪带得满天乱飞 ,也写得灵动 而别出心裁, 给人一种新奇感觉.通篇小 说读下来, 像上边这样的谴词造句, 几乎 是随处可见, 我是深深感到, 陈老先生的 功夫, 真是我辈望尘莫及.还有陈老长期 生活在农村, 田畈野话, 俗言俚语, 信手拈 来, 妙语连珠, 常常引得我 噗嗤 一下笑 出声来. 陈老先生的文字, 新奇有趣, 没有 斧凿痕迹, 真的是功夫了得. 书上初识陈老先生,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