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摇摆白勺白芍 2019-07-08

6 4.2.5.2 现有工程污染源 固体废物优先采用实测法,其次采用物料衡算法.

5 废水污染源源强核算 5.1 物料衡算法 5.1.1 废水产生量 废水产生量采用式(1)计算. y x c z g d = d +d - d - d - d (1) 式中: d―核算时段内废水产生量,t;

dy―原辅材料带入的水量,t;

dx―补充的新鲜水量,t;

dc―产品带出的水量,t;

dz―蒸发损失的水量,t;

dg―固体废物带出的水量,t. 5.1.2 制浆过程中 CODCr 产生量 化学法、化学机械法、半化学法制浆过程中CODCr产生量采用式(2)计算. ? ? ? ?

6 1

1 1

10 F p x B b R R p d S R Q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ρ (2) 式中: d―核算时段内制浆过程中(不含备料)CODCr 产生量(包括进入废水和固体废物的量) ,t;

SF―核算时段内细浆产量(绝干) ,t;

δ―核算时段内单位有机物量与 CODCr 的折算系数,t/t(麦草碱法制浆为 1.05~1.22);

ηp―核算时段内细浆得率(根据设计值确定) ,%;

ηx―氧脱木素损失(根据设计值确定) ,%;

RB―核算时段内黑液提取率,%;

ηb―漂白损失(根据设计值确定) ,%;

ρR―核算时段内碱回收系统废水 CODCr 排放质量浓度(根据设计值确定),mg/L;

HJ 887―2018

7 QR―核算时段内碱回收系统废水排放量(根据设计值确定),m3 . 5.1.3 制浆废水中 CODCr 排放量 化学法、化学机械法、半化学法制浆废水中CODCr排放量采用式(3)计算. ? ? =

1 D d? ? ? (3) 式中: D―核算时段内废水中 CODCr 排放量,t;

d―核算时段内制浆过程中(不含备料)CODCr 产生量(包括进入废水和固体废物的量) ,t;

ω―核算时段内CODCr进入废水中的比例(根据设计值确定) ,%;

η―核算时段内污水处理设施对 CODCr 的去除效率,%. 5.2 类比法 新(改、扩)建工程废水污染源污染物的产生量或排放量,可类比与其原辅料、工艺、产品、 污染控制措施和管理水平相似、生产规模接近的现有工程废水污染源实测数据,通过确定污染物浓 度、废水量等相关参数进行核算,或者直接确定污染物产生量或排放量. 5.3 实测法 5.3.1 实测法是通过实际废水排放量及其所对应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核算污染物排放量,适用于 具有有效自动监测或手工监测数据的现有工程污染源. 5.3.2 自动监测 获得有效自动监测数据的,可以采用自动监测数据核算污染物排放量.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及 数据需符合HJ/T

353、HJ/T

354、HJ/T

355、HJ/T

356、HJ/T

373、HJ

630、HJ

821、排污许可证等要 求. 核算时段内污染物排放量采用式(4)计算. ? ?

6 1

10 n i i i q D ? ? ? ? ? ρ (4) 式中: D―核算时段内某种污染物排放量,t;

n―核算时段内废水污染物排放时间,d;

ρi―第i次监测废水中某种污染物日均排放质量浓度,mg/L;

HJ 887―2018

8 qi ―第i日监测废水排放量,m3/d. 5.3.3 手工监测 采用执法监测、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等手工监测数据核算污染物排放量时,监测频次、监测期间 生产工况、数据有效性等须符合 HJ/T

91、HJ/T

92、HJ/T

373、HJ

630、HJ

821、排污许可证等要求. 除执法监测外,其他所有手工监测(按日监测除外)时段的生产负荷原则上应不低于本次监测与上 一次监测周期内的平均生产负荷 (平均生产负荷即企业该时段内实际生产量/该时段内设计生产量) , 并给出生产负荷对比结果. 核算时段内废水中某种污染物排放量采用式(5)计算.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