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520855 2019-07-08
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编辑: 张旋 组版: 任冉 担当 滕州市滨湖镇陈宏楼村东北方向田间地头的一片场地上,有人专门收购塑料垃圾 进行加工,最后炼制成柴油半成品向外销售.

工厂虽然设在田间地头,与村庄相距一公里 左右,但居民们依旧关心居住环境是否受到影响. 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当地居民向工商 部门反映,希望查明该工厂是否存在非法炼油的行为. 记者深入黑作坊, 经过谨慎暗访 将其问题暴露无遗. 经当地镇政府多个部门联合调查,对非法生产的作坊进行取缔, 最 终被清除干净. 2012年3月27日中午,在当地 居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滨湖镇 陈宏楼村东北方向一个偏远的 田间. 当接近院子时,记者看到院 子里堆满塑料垃圾. 几间房子、 堆 积在院子内的塑料垃圾和煤炭、 停放的一辆铲车以及冒着黑烟 的两台锅炉,组成了这个简单而 没有院墙的开放式工厂. 四名中 年妇女用工具摊晒着散发霉味 的塑料垃圾,一名男子不时地查 看锅炉的情况. 记者在交谈中了解到,每个 大桶能装300斤左右的 黑油 ,到 达一定量后,工人会将桶内的油 抽到旁边的大罐内. 旁边这个大 罐,一次能装30吨. 他们来拉货时, 再从大罐内抽过去. 由于这个以塑料垃圾为原 料的加工厂位于村庄附近,并且 深处田间地头、 靠近河沟边,附近 的居民对此非常不满. 这个加工 厂应该是春节前才开始生产的, 白天和晚上都加工,但因处于村 子的东北方向,冬季刮风时经常 闻到刺鼻的味道. 陈宏楼村的杨 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去田间干活 时,也要忍受着一股股的臭味. 2012年3月28日,滕州市工商 局执法人员来到该加工厂进行 调查,综合考虑,滕州市工商局滨 湖工商所执法人员现场查封了 相关设备,并下达了责令整改通 知书,要求该加工厂负责人到工 商所去说明情况,以最终确定该 如何处罚. 当日下午,滨湖工商所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工厂负责 人杜某下午4点左右已经到工商 所接受调查,执法人员对此立案. 杜某交代,该工厂原来是别人的 煤炭作坊,被查封后,杜某于去年 从山亭购买了生产设备,并于当 年阴历腊月开始加工生产. 2012年3月29日,为防止再有 人利用现有锅炉从事非法炼油 工作,滨湖镇政府相关领导、 滨湖 工商所以及陈宏楼村村委干部, 来到非法炼油工厂,记者跟随来 到现场. 记者注意到,有7名工人 正在分别拆除这两个锅炉、 电线 以及其他设备. 另外一名工人告 诉记者,这些锅炉都是用水泥砌 成的,完全拆除需要3天左右. 据工商所执法人员说,目前 已经确定该土作坊为无经营许 可证和营业执照,按照 《无照经营 查处取缔办法》 ,工商所已将其取 缔,但是至于将如何处罚,需等杜 某交代清楚并经核实后才能最 终确定. 格新闻回顾 黑作坊 事件已经过去整整两年了,可是当今天再去回顾当时的连续报道,依旧让人为之振奋.记者深入 虎穴 ,与 黑作坊 零距离接触,传达出的现场景象让读者的心不由得揪了起来.就是这样一个无任何牌照的 黑作坊 ,每日竟然都在用塑料垃圾炼制黑油,周边居民只能忍受着股股恶臭. 除掉它! 记者如战士般果敢英勇, 走进 黑作坊 进行暗访, 联系相关部门现场调查. 出手迅速、 步步紧逼, 短短几日, 这个困扰了 当地居民许久的 黑作坊 终于开始拆除了. 危害百姓利益,我们第一个说不.(张旋) 小结 这一仗, 打得漂亮 深 深入 入 虎 虎穴 穴 , , 还 还百 百姓 姓一 一方 方净 净土 土牵牵线 线搭 搭桥 桥, , 不 不让 让柿 柿子 子烂 烂枝 枝头 头2011年10月, 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的上百亩柿子已经成 熟. 然而, 看着一多半的柿子还挂在枝头, 村民们却犯了愁. 虽 然今年柿子长得好, 但买家却比往年少了, 柿子不好卖了. 经过 报道, 不断有市民和公司联系本报表达购买意向, 缓解了柿农 的焦虑. 所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记者多方了解, 为村民 提供解决办法. 在方案甄选后, 村民认为想要根治 柿伤 , 只能 走出一条新路子. 2011年10月19日上午, 记者来 到徐庄镇花山头村, 在村边就可 以看到, 山坡上的柿子树上挂满 了黄黄的柿子, 很是喜人. 走近后 记者发现, 柿子的个头都很大, 有 些柿子已经变软了, 还有不少已 经掉在了地上. 正在摘柿子的村 民老刘告诉记者, 最近一直没有 来收柿子的商贩, 大家就一直没 摘. 但如果再不摘, 好多柿子就要 烂了. 村民李得振告诉记者, 由于 当地的村民家里多多少少都种 柿子, 所以柿子在当地根本就没 有市场, 价格再便宜也没人买, 所 以这些年来一直都是卖给商贩. 商贩什么时候来收柿子, 我们就 什么时候卖柿子. 可今年, 却一 直未有商贩来收. 记者随后来到徐庄镇最大 的柿子收购点山亭区晟源农贸 副产品收购中心, 在收购中心附 近一条马路上, 记者看到大量的 烂柿子堆在了路边. 今年谁收柿 子就是花钱买活干,谁干谁赔钱. 收购中心老板刘红梅告诉记 者, 近几年来, 柿子的收购价格变 化不大, 好柿子7毛, 差的2毛, 但 运费等成本增加了, 贩卖柿子挣 的钱越来越少了, 所以很多商贩 都不再收柿子了. 柿子的保质期 一般不超过5天, 时间一长就会 烂, 只能扔. 由于收柿子的商贩较少, 柿 子收购价格较低, 柿农宁愿让柿 子烂在枝头也不愿费力去采摘. 据统计, 仅徐庄镇2011年收获的 柿子就有三成被扔掉, 大约3万斤. 很多市民也想过, 村里每年产 那么多的柿子, 如果有一个好的 处理方式, 不但能把柿子卖出, 还 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益. 但经 记者与村民的共同了解后, 柿子 再加工的销售方式同样面临多 重困难. 看到一些山区利用当地 的优势搞起了农家乐, 并很受市 民欢迎, 一些村民寻思着, 徐庄很 多村子里有河流经过, 加上山的 自然优势, 以及柿子、 核桃、 板栗 等农副产品可多季节生产, 能不 能也搞一个农家乐, 让市民自己 去山里爬树摘柿子, 体验这种生 活, 为村民创收. 经过多次报道, 不断有市民 和公司联系本报表达购买意向. 21日, 顺风肥牛滕州店的老板王 琦带着员工从滕州赶到徐庄镇, 收购了1000多斤柿子. 在本报的 联系下, 又有6户村民在家门口把 柿子卖了出去. 格新闻回顾 小结 创刊三年来, 记者的脚步走遍了城区、 山村 的各个角落. 尤其对于山村的百姓, 他们的困难 我们也始终记挂在心. 每值蔬果销售的旺季, 他 们增产不增收的尴尬总让我们急在心头. 帮山亭果农卖柿子的系列报道, 记者不仅 尽力帮助果农顺利度过了销售困难期, 而且记 者借助媒体的力量, 唤醒了许多民众的爱心, 展 现了媒体宽厚而积极的服务态度. 记者的呼吁, 抹平了果农紧皱的眉头. 他们 的笑容, 是给我们最好的馈赠. (张旋) 您的笑容, 是我眼中最美风景 今日枣庄 T03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