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kr9梯 2019-07-08

2011 年10 月11 日下午, 图书馆采访中心和业务办公室相 关人员在馆长马继刚教授带领下前往数学学院走访调研, 拉开了我馆到有关学院开展调研活动的序幕.调研活动得 到了数学学院的大力支持,院长彭联刚教授、副院长张树 果教授及胡兵教授热情接待了图书馆调研人员,双方就文 献资源建设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讨论. 马继刚馆长首先介绍了调研的目的,拟共同探讨如何 用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地为数学学院各学科专业的科研 和教学提供文献保障;

接着马馆长概述了我馆纸本资源和 电子资源馆藏、川大文库、校外访问系统、文献传递和馆 际互借等资源建设和服务情况,并指出为使读者更好地利 用电子资源,我馆计划整合所有的电子资源数据库,建立 方便快捷的统一检索平台,同时解决数据库重复建设的问 题.随后采访中心和业务办公室相关人员分别介绍了我馆 数学专业纸本书刊和电子书刊的馆藏情况.

2011 年11 月 总第

20 期 读者之窗 第3版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是获取馆藏以外文献的 重要方式.四川大学图书馆依托市内、国内、及 国外各协作机构,为校内外读者提供馆际互借与 文献传递服务. 馆际互借(Interlibrary Loan ): 指对于本馆没有 的文献,在本馆读者需要时,根据馆际互借制度、 协议、办法和收费标准,向外馆借入;

在外馆向 本馆提出馆际互借请求时,借出本馆所拥有的文 献,满足外馆的文献需求.适用于返还式文献和 复制-非返还式文献.对于复制-非返还式文献 也可以通过文献传递方式获取. 馆际互借的文献包括:国家图书馆及其他有 协议联系的高校图书馆收藏的可用于馆际互借的 图书或学位论文等. 文献传递:将用户所需的文献复制品以有效 的方式和合理的费用,直接或间接传递给用户的 一种非返还式的文献提供服务,它具有快速、高效、简便的特点.现代意义的文献传递是在信息 技术的支撑下从馆际互借发展而来,但又优于馆 际互借的一种服务.通过开展文献传递服务,不 仅缓解了图书馆经费、资源不足与读者日益增长 的文献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对教学科研起到了很 好的支撑作用. 文献传递的种类:期刊论文、会议文献、学 位论文、标准、专利、技术报告等文献资料. 读者请求的方式和流程:校内读者请求文献 传递首先需要登录四川大学图书馆主页――馆际 互借――馆际互借系统入口,使用本人四川大学 图书馆借阅证和密码,校外读者可以与相关专业 的馆际互借员联系.经注册确认后即可登陆馆际 互借系统提交申请.网上提交馆际互借请求,应 提供所需文献的题名、作者及卷、期、起止页数、 所藏馆等的完整信息.申请提交后,用户还可以 通过馆际互借系统、 电话、 e-mail 等方式查询申请 处理状态.普通文献传递请求在一个工作日内做 出响应,三个工作日内送出文献,遇节假日顺延. 发往国外的文献传递请求处理周期稍长.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收费:因为文献传递 本身会产生一定费用,比如:文献提供馆提供文 献的费用和邮寄费用等,四川大学图书馆对文献 传递服务不加收中间费用,并给予读者一定的补 贴.由于文献的类型不同:比如印刷本、电子版 的文献以及文献的获取途径的不一样,文献的收 费可能有一定的差别,从免费到几元人民币/页都 有可能,请以图书馆老师的通知为准. 收费办法:校内读者可采用现金结算和转账 结算两种方式,校外读者一般采用事前结算方式.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联系方式: 文理馆 联系人: 何晓庆、罗宏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