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kieth 2019-07-08

又因为要废汉字 ,所以应 采用世界语.作为文字革新的设想之一,钱玄同提倡 采用世界语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期 ,在此之后则很少再 见提及 . 近年来无政府主义思潮与五四新文化的关系引 起了不少研究者的注意 ,事实上, 这一思潮对钱玄同 的影响并不宜高估 ,钱玄同毕竟没有成为一个无政府 主义者 .清末民初 新世纪派 废除汉字的主张对他 确曾产生过影响,但是引鉴无政府主义思想论证中西 文化的关系不过是为已经褪色的古老文明寻找现实 出路的一种策略,对他来说废除汉字却别有深意,他 真正关心的还是语言文字与历史文化、民族精神互为 表里的同构关系.

二、 汉字革命 与致陈独秀的通信同时在《新青年》刊出的还有 陈独秀在信末的 附识 ,陈独秀的附言钱玄同一定认 真研究过.在陈独秀以及稍后的朱经农、 朱我农等的 提醒下 ,他的立论重心开始转移: 当此过渡时期,惟 有先废汉文,且存汉语,而改用罗马字母书之 ;

新名悉 用原语 ,无取义译;

静状介连助叹及普通名代诸词,限 以今语 ;

如此行之,虽稍费气力, 而于便用进化, 视固 有之汉文,不可同日而语. [ 6] 自此以后他虽然没有放 弃废除汉字的根本立场,而对于世界语的态度已是悄 然发生改变了. 这一转变在答陶履恭论 Esperanto 的通信里较早 表现出来.在该文中钱玄同开始对废除汉字的必要 性与采用世界语的可行性重新反思 .他仍然坚持对 传统汉字的批判态度,但是具体到现代社会应采用何 种表意符号,其思想变化已是相当明显 : 我个人的意 见,以为中国文字不足以记载新事新理;

欲使中国人 智识长进,头脑清楚 ,非将汉字根本打消不可 .( 近日 与朋友数人编小学教科书, 更觉中国文字之庞杂汗 漫,断难适用. ) 但文字易废,语言不易废 ;

汉语一日未 废,即一日不可无表汉语之记号.此记号,自然以采 用罗马字拼音为最便于写识.我一年前也有此种主 张,后来因为想到各方面困难之点甚多( 如单音之词 太多,一义有数字,声音之平上去入等等) ,恐一改拼 音文字 ,反致意义混淆, 于是改变初衷, 主张仍用汉 文,而限制字数, 旁注`注音字母'

. [ 7] 他由激烈地废 除汉字转向了仍用汉字,而辅之以旁注注音字母.这 一思想此后在答朱我农 、 姚寄人、胡天月等人的通信 中也多次重申. ―

139 ― 在这一反思的过程中,钱玄同把注意力集中在两 个方向,一是采用罗马字母来拼音, 二是对现行汉字 进行改良.在采用罗马字母拼音方面,他一开始并没 有十分明确的改革目标,倒是对采用注音字母颇感兴 趣: 必须将这种极不适用的 不象形字 废去 , 现在可 以先用`注音字母'

,将来慢慢的再改良. [ 8] 将来又如 何 慢慢的改良 ? 这几乎不像那个思想激进,行为极 端之人的一贯作风.与此同时他所关注的还有汉字 的改良问题,致力于汉字改良是基于对汉字拼音化进 程的认知,他认为拼音文字并非旦暮之间能够制造成 功;

更不是粗心浮气、 乱七八糟把音一拼,就可以算完 事的. 这几年之内,只是拼音文字的制造时代, 不是 拼音文字的施行时代. ……既然暂时还不得不沿用 汉字,则对于汉字难识难写的补救, 是刻不容缓的 了. 既然汉字形体的改良就是当务之急,他决定从一 九二 年起 ,来做一部书,选取普通常用的字约三千 左右,凡笔画繁复的,都定他一个较简单的写法. [ 9] 事情的发展可能连钱玄同本人都始料未及, 五四 文学革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短短两年 间,他看到了国语文学的勃兴、 注音字母的推行、教育 普及的要求 、 学问提高的必要, 文学革命的刺激使他 感到时不我待 ,钱玄同汉字改革的思想开始发生变 化,以至于打算在语言领域复制一场文学革命那样的 运动.除此之外, 傅斯年刊发于《新潮》的《汉语改用 拼音文字初步谈》也对钱玄同产生不可忽视的启发作 用,他认为这是 汉字革命军 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