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2019-07-07
课题:英法联军之役 对象:中三 (35 mins) 目标:1.

探究英法联之役的背景,使学生了解英法侵入中国之实则目的----谋取权益. 2. 向学生介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说明其对中国社会及历史所造成的 影响. 学生已有的基础:第一次鸦片战争 时间 内容 目标

10 讲授战役的情况 s 故事: "火烧圆明园"的故事及显示一些圆明园的照片及 图画 s 一些圆明园文物的照片: 问题:这些文物现在在那里?为甚麽? s 问题: 为何英法联军要这样做? 他们的目的是甚麽? 圆明园故事:又名"万园之园"始建於

1709 年 建筑特色:揉合中西建筑特色 中式:楼、台、殿、阁、廊、榭、轩及馆 西式:欧洲风格中西结合营造的西洋楼等

150 年s加深学生对战争的形象 s 突显英法两入侵的目的

5 讲授英法联军入侵的目的 s 以战争的导火线---"阿罗号事件"及"马神父被杀事 件",带出英法开战的目的 s 思考问题:究竟这样的原因,是否足以成为战争的 凭? 若不足够,哪她们背后的目的是甚 麽? 亚罗事件: 马林神父: s 让学生思考战争发动的动机 s 反思战争的意义

5 讲授英法联军入侵的背后目的: s 以导火线及圆明园的损坏程度看, 够竟英法背后的 目的为甚麽 s 利益 ---- 不满鸦片战争的得益 广州人民坚拒英入城 法国效法英国以夺利益 s 让学生明白近因及远因的关 系10 以地图显示英法联军的入侵路线 s 以入侵的次序讲授 --- 天津条约及 北京条约的内容 s 在讲授条约内容时, 一并分析其影响及英法的目的 s 让学生明白条约的内容 s 了解条约背后的目的 s 即时分析每项内容对中国日 后的影响

5 总结 s 问题 s 加深学生对目的及条约的记 忆s会以甚麽形容词来形容英法联军的行为 s 会怎样形容咸丰出走的行为 s 让学生能将史料形象化 过程:1857 年 攻陷广州

1858 年 攻大沽炮台并 签署《天津条约》 I. 增开十埠,英法人士可自由在内地传教和通商 II. 英赔偿

400 万两 法赔偿

200 万两 III. 协定关税(十年修改一次) IV. 若在华犯案,由该领事处理 V. 外国公使可进驻北京 中国的改善措施:限制公使入京人数,不带武器、不坐轿、不准入驻并 派僧格林沁到大增修炮台 1859年 因换约问题,需到北京处理,但由於大沽炮台正维修当中,故不容许外国公事於该处登 陆.需於北塘口登陆 英法两藉词不满,炮轰大沽炮台 1860年 英法联军直迫北京,引起皇室的起哄,同年

9 月咸丰皇逃到热河 同年

10 月火烧圆明园 并签署《北京条约》

1 增开天津为商埠

2 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给英国

3 增加赔款各

800 万两 影响

1 失领事裁判权,失家主权

2 失税自主权

3 不断赔款,令济崩溃

4 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背景 导火线: s 亚罗号事件 s 马林神父事件 背后目的: s 利益 $ s 不满鸦片战争的得益 s 广州人民坚拒英人入城 事件

1857 英法攻陷广州

1858 英法攻占大沽口炮台 《天津条约》

1859 因为换约问题,再挑起事端 进攻北京 1860?9 咸丰逃到热河

10 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 条约内容 《天津条约》 s 增开十个商埠,英法人士可自由在内地传 教各通商 s 赔款:英---400 万两 法---200 万两 s 协定关税 s 英法人仕犯案,由其国领事处理 s 外国公使可进驻北京 《北京条约》 s 增开天津为商埠 s 割让九龙半岛 s 增加赔款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