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cyhzg 2019-07-06
内蒙古察右中旗七郎山墓地人骨的 稳定同位素分析 张全超 朱泓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七郎山墓地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 五号乡东四号村东约 1.

5 公里处, 墓地东南距旗 政府所在地科布尔镇约

36 公里. 墓地坐落在七郎 山山前的缓坡地带, 东倚主峰, 西邻峰前平原.

1995 年―1996 年,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 所, 乌兰察布博物馆和察右中旗文物管理所联合 对该墓地进行了

50 余天的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

20 座,其中土坑侧穴墓

18 座,土洞墓

2 座,共出 土随葬品

45 件(套). 根据七郎山墓地墓葬形制上 的特殊性及随葬品组合关系,发掘者认为,该墓地 处于主导地位的文化因素是来自于扎赉诺尔一类 的早期拓跋鲜卑遗存,甚或可以进一步认为,七郎 山墓地是拓跋鲜卑遗存;

最后根据器物特征将其 年代定在 定都平城 前后,即公元

4 世纪末―5 世纪初① . 该墓地的发掘对于综合考察内蒙古中部 地区的鲜卑文化及其形成机制, 以及与周邻地区 其他部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 近几十年来, 古代人群的食谱研究已经成为 科技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当前国际 科技考古学研究领域的一项前沿性课题. 重建古 代食谱的有效方法通常是利用人类骨骼的化学元 素分析 (包括稳定同位素分析和微量元素分析). 其中利用古代居民骨骼和牙齿进行稳定同位素分 析的方法已经成为这项研究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 径, 对全面科学地复原与重建古代社会具有重要 的启示作用. 本文通过对七郎山鲜卑墓地出土人 骨中 C、N 同位素比值的测定,初步探讨了该墓地 古代居民的饮食结构, 为进一步分析北魏时期鲜 卑人的饮食结构与经济生产和生活方式提供了重 要的科学依据.

一、实验仪器及过程 1.仪器 同位素比值测定仪器:Thermo Finnigan 公司 的DELTA plus 型同位素比值质谱仪(isotope-ratio mass spectrometers,IRMS), 同位素制备系统:Thermo Electron SPA 公司的FLASH EA

1112 型元素分析仪. 2.试剂 硝酸、盐酸均为优级纯. 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 玻璃仪器均经 10%硝酸浸泡 24h 后, 用蒸馏水冲 洗,干燥备用. 实验用水均为二次去离子水. 3.标准物质 利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稳定同位素 NBS-22 (13 C 同位素标准物质,TM13 C 值为-29.7)、 和IEAE- N-1(N 同位素标准物质,δ15 N 值为+0.4)标准物质 标定 CO2 和N2 钢瓶气,以标定的钢瓶气作为标准 气体,测定骨胶原 C、N 同位素 δ 值. 4.骨胶原的制备 选取股骨骨干中段锯取约 3cm3 作样品,先用 无菌刀片和毛刷去除骨样表面污垢,清洗骨样,在 科技考古 《草原文物》2012 年第

1 期-87 - 《草原文物》2012 年第

1 期 研钵中磨碎,过筛,收集介于 0.25―0.5 mm 之间 的粉末骨样. 在天平上称取一定质量的粉末骨样, 倒入事先放有玻璃丝的杀青漏斗中, 使骨样较为 均匀地分布于玻璃丝上.加入 0.2MHCl 进行脱钙, 大约

3 天左右,每隔一天换一次溶液,直到漏斗中 看不到颗粒为止. 换用蒸馏水洗至中性. 再加入 0.125MNaOH,室温放置

20 小时,期间搅拌以除去 骨样中掺杂的腐殖酸等. 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后,在0.001MHCl(PH=3) 95℃浸泡

10 小时,趁热过滤,烘 至近干后冷冻干燥,收集明胶化的骨胶原. 5.样品的测试 利用锡箔杯将骨胶原包好, 放在自动进样器 内, 通过自动进样器将样品送到元素分析仪氧化 炉燃烧(1020℃),所释放出的 NO2 和CO2 通过还 原炉还原 (650℃), 经色谱柱分离、 纯化后进入 DELTA plus 型同 位素比值质谱仪(isotope-ratio mass spectrometers,IRMS)测定 C 和N的稳定同位 素比值. C 和N均以 标定的钢瓶气为标准,用 IAEA - N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