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匕趟臃39 2019-07-06

81 页例 1, 叔叔挑 着的东西, 无论每个物体有多重, 其基本事实是: 担子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 (3) 分析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设未知数, 列方程解决问题.第86~88页,

4 个例题均是从具体的现实问题中, 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 通过方程方法解决问 题. 4. 突现方程的应用地位 本教科书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方程和运用方程, 让学生从情境到数学模型上 更加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特别是乘车、 唐卡艺术、 青藏铁路、 商品买卖、 植树 育林、 退耕还草和野生动物保护等多层面、 多角度、 多行业的实例呈现, 显示出方 程运用的巨大空间, 让学生明白方程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进一步深入理解 方程的意义.

94 各单元教科书说明和教学建议

(三) 单元教学建议 由于本单元涉及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对小学生来讲是相对陌 生的, 因此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生活背景的呈现 本单元学生主要是通过生活事件构建等量关系, 因此课堂上教学素材的呈 现十分重要.比如: 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 通过发现儿歌中青蛙只数与腿的数量 关系、 两个小孩年龄中存在的数量关系, 唤起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在他 们熟悉的情境中, 他们深切地感到, 生活中有时需要用符号――字母来表示数. 2. 加强学习过程的指导 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既有方法和技能的习得, 还有学习情感的体验和学习习 惯的养成.比如: 等式性质的探讨, 应由学生亲自动手探究.由于天平实验要求 精度高, 教师先要在课前组织学生熟悉天平的构造, 没有天平的学校要准备好替 代品.注意学生的操作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 3. 强调数学模型的构建 教师要非常重视每一个学生对所学习的数学模型知识的认识, 在学生讨论 交流的叙述形成以后, 教师要视其情况给予归纳和小结, 强调其关键意思和关键 文字.在学习 用字母表示数 时, 要让学生时时叙述使用该字母的缘由和表示 的意义, 同时让学生清楚含字母的式子不仅表示几个数之间的运算关系, 也表示 几个数的运算结果.学习 等式 和等式性质, 要让学生交流等式构建的原理. 在 认识方程 解方程 的学习时, 教师突出解方程过程的每一步方程与上一步 方程是等价的.在学习 问题解决 小节, 教科书呈现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 要素: 分析数量关系――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 教师要注意找等量和列方程等关键环节的教学. 4. 尊重学生探究的差异和创造 方程的学习与其他知识的学习一样, 一定会遇到两极分化或发展不平衡的 现象.特别是在探究等式的性质时, 教师要非常细心地观察各组学生的表现和 他们获得的结论, 只要他们基本获得需要的数学思想和结论, 就应该给予充分的 肯定.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学生一定会提出不同的方案, 包括错误的方案.教 师应本着求同存异的思想, 允许不同的想法存在, 同时鼓励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 比较, 寻求大家都能理解的方法和各自独特的方法, 甚至去比较算术解法与方程 解法的异同.

95 义务教育教科书 ・ 数学教学参考书 第1 节 用字母表示数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算术知识 (如整数、 小数的 四则计算) , 并且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 (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律) 的基础上, 进 一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常见的数量关系、 面积和周长公式等.本小节安排了3 个例题, 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二十一.建议用2课时教学: 第1课时教学单元主题 图, 例1, 例2及课堂活动. 第2课时教学例3及练习二十一. 主题图呈现的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同时与后面教科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教学 时可以让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特 别关注问题中隐藏着一定的数量关 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产生对方程的 学习意识, 又为以后相关情境的问题解 决奠定基础. 主题图中左上情境是练习二十 五第2题. 主题图中右上情境是 用字母表 示数 小节例2. 主题图中下面的情境是 认识方 程 小节例1.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