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ou—灰機 2019-07-06

1980 年由英国记者 Emilie Travel Livezey 提出,描述当时美国人普遍对于化工垃圾极为警觉和反感的态度,

1 ? Ruth Burnice McKay, Consequential Utilitarianism: Addressing Ethical Deficiencies in the Municipal Landfill Siting Process ,.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Vol. 26, No.

4 (Aug., 2000),p.289.? 后被媒体和学界广泛使用. 对 邻避 运动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西方学者从

20 世纪

70 年代就开始研究 此问题,台湾学者也从

90 年代对 邻避 问题进行了探讨.Ruth Burnice McKay 总结了发生于西方社会的 邻避 症候(syndrome) .第一,公众在反对 邻避 设 施时过于情绪化,无知的和非科学的;

第二,受狭隘的自私的利益驱动;

第三, 阻碍旨在公善(collective good)的政策实施.随后西方学者进一步研究表明, 邻避 症候并非就是这样简单,公众之反对超越了对于环境影响和风险的担忧,它 实际上是公众对官方计划的一种合乎情理的批评. 邻避 现象之产生源于四个方 面:第一,对于设施建设过程和拥护者的不信任;

第二,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

第三, 伦理道德上的问题如平等地参与 (equal participation) 、 平等地被关心 (equal consideration) 、分配正义性(distributive) .2Bruno S. Frey 等认为, 邻避 设施是 公共善(public good)与个人恶(private bad)的混合物因而会导致设施所在地 民众因其所作出的牺牲而强烈反对.3 Ronit. Shemtov 试图通过实证的研究提出 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 邻避 运动组织会超越原来设定的目标而有些则没 有.所谓运动目标的超越性指的是未来指向的(future-oriented)在下列三个方面 的改变:第一是方向(direction) ,第二个是地理范围(geographical scope) ,第 三个是原先目标的数量.Shemtov 的解释就是运动中的友情网络(friendship networks) 促进目标的超越性.

41990 年代以来, 在西方学术界对于公众的环境 邻避 运动的研究开始从集中于个体的动机转向关注社会因素(social causes)和抗

2 ? Ruth Burnice McKay, Consequential Utilitarianism: Addressing Ethical Deficiencies in the Municipal Landfill Siting Process ,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Vol. 26, No.

4 (Aug., 2000),pp.292-93.?

3 ? Bruno S. Frey, Felix Oberholzer-Gee and Reiner Eichenberger, The Old Lady Visits Your Backyard: A Tale of Morals and Markets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104, No.

6 (Dec., 1996), pp. 1297-1313.?

4 ? Ronit Shemtov,. Social Networks and Sustained Activism in Local NIMBY Campaigns , Sociological Forum,18(2)(2003), pp.215-244.? 争的意义.

5 Susan Hunter、 Kevin M Leyden 和R. Ballard 的研究表明公众反对 邻避 设施是复杂的,它远远超出了以理性行动者或 NIMBY 的标签,没有证据表 明反对者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相反主要同对政府的信任有关.6国外不少研究 表明,改变自上到下的决策模式转向决策权威的分散(decentralization) 、公众参 与决策和多元参与,即 开放决策 (open approach)有助于 邻避 设施的解决.7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治理问题日益突出,而与此相关的 邻避 现象越 来越引起官方和学术界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大陆学者也对 邻避 效应和中国式 邻避 冲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中国的学者界大体上以西方学者的分析为其基本 的框架.总的来看,已有的研究主要从危机管理、风险管理、公共政策、空间规 划、民主政治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并且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都是在详细个案的调 查下来研究冲突的特点、原因和解决策略. 目前学术界的关注主要放在两个方面,一是分析 邻避 现象涌现的原因,二 是对策,如何解决问题.放在当事者,两个行为主体,即政府和相关居民,由此 其视角归纳起来有两个,一是政府面,另一个居民.放在前者,主要解释是政府 决策与信息不透明,与居民的沟通渠道不畅,民众参与不足,监管不力,后者就 是利益补偿不到位,或者民众的环保意识增强,或者居民不明真相,被心怀叵测 的少数人所蒙蔽.分析 邻避 现象涌现的原因,重点在于中国式 邻避 运动形成 机理的分析上.这些分析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六大方面.第一,环保意识的增强. 环境 邻避运动 反映了我国民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第二,公民意识的 觉醒.环境 邻避运动 反映了我国公民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觉醒,表明了我国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