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贾雷坪皮 2019-07-05
浙江 ・ 专题 责任编辑/陈佳版式设计/庄文新 2016年9月23日/星期五 A04 余姚市四明山腹地, 竹翠林茂, 有一个位于半 山腰的小山村, 因盛产柿子, 村子得名 "柿林村" , 昔日是穷乡僻壤, 如今则成了闻名遐迩的旅游景 区;

又因曲径通幽, 得了个 "桃花源" 的美誉.

这里有不少风格独特的民宿客栈, 也有不少 老房子翻新后, 模仿田园风格依山而建. 今年8月以来, 村里面貌发生了变化, 原先70根 老旧电杆被统一更换成高大的15米水泥电杆, 数量却 缩减至48根, 村里的电网升级改造将于9月底竣工. 据了解, 为全力支持山区民宿产业发展, 助推 "美丽乡村" 建设, 国网余姚市供电公司率先在四明山 区民宿经济沿线梳理出45条400伏线路和69个台 区, 计划投资712万对其进行电网升级改造, 努力打 造精品线路和精品台区带暨 "一路一带" 建设工作. 其中柿林村的4条400伏线路和3个台区在列.

55 岁的台区经理沈国安管理着柿林村、 雅庄 村等两个行政村11个台区近千家电力客户.今年 的精品线路和精品台区带暨 "一路一带" 建设工 作, 让他赚足脸面, 当地百姓跟外来游客纷纷点赞 他们的供电服务. "电网升级改造后, 拍出来的画面更美了. " 柿 林村丹山阁民宿负责人毛雪冰说. 每年夏秋旅游旺季, 游人多、 用电量大, 沈国安 给她家换了三相表计, 还时不时上门检查用电设备. 推出更优质的服务、 让山区百姓满意, 是近年 来余姚公司一直努力探索的重点工作. 公司积极转变原有 "坐等式" 理念, 结合地方 特色, 推出 "网格化" 服务模式.通过台区经理驻 村蹲点服务、 流动营业厅走进农家院落、 党员服务 队上门关爱 "空巢老人" 、 青年志愿者结对留守儿 童等一系列活动, 化理念为实际行动. "现在的服务是做得真好, 电力师傅路过时也 会帮我们检查室内线路.哪怕是下雨天, 一个电 话也就马上过来检修. " 四明山区老人陈大水说. (陈振初 程潇龙) 找120000块老砖建新民宿 这对姐妹来自奉化大山深处, 可琴是姐姐、 小 琴是妹妹.小时候住倦了乡村的民房, 姐妹俩一 直向往在城里有座大房子.后来, 姐妹俩先后出 嫁, 爱人皆在商界打拼.再后来, 大房子有了、 孩 子有了、 家也有了.但姐妹俩总觉得, 生活中好像 还缺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直到遇见大堰的这几座古宅, 她们说, 脚步就 再也离不开了.门楼下的石条凳和青砖墙, 无声 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院门上雕刻着 "鸦有反哺 之孝, 羊有跪乳之恩" 的图样, 让人联想这是一个 仁孝传家的书香门第. "感觉自己就是数百年前住在这个院落里的 女子, 多年的奔波只是为了今日的回归. " 萌生这 种奇怪的感觉后, 姐妹俩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 一 定要再来这老宅, 让老宅重现当年的风采! 几经周折, 多方努力后, 她们如愿以偿成了老 宅的主人.她们在宅院间一块偌大的草地上, 修 建了一座新宅院.为了这座新宅, 姐妹俩先后注 资了800多万元人民币.新宅院要有传统样貌, 主 体建筑自然要老砖.为了征集到这些老砖, 姐妹 俩带着老公, 奔波了半年时间, 几乎走遍了奉化城 每一块有老旧建筑的地方.最终, 他们找到了整 整120000块老砖. 新宅传统味 客房乐器名 新宅院取名 "琴海缘" , 格局颇具匠心, 姐妹俩 进行了精心设计. 四个餐厅, 分别以琴、 棋、 书、 画命名.餐厅的 大厨邬师傅, 奉化西坞人, 除了能烧美味, 还是一 个文化人.邬师傅喜欢坐在廊桥上, 一边钓鱼一 边读书, 一心能两用.他会把亲自钓来的清水石 斑鱼烧给客人吃.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