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迷音桑 2019-07-04
6 主编: 郭勉愈 编辑: 沈春蕾 校对: 傅克伟 E-mail押cxzk@stimes.

cn

2016 年8月22 日 星期一 Tel: (010)

62580692 www.sciencenet.cn 院所 INSTITUTES 只要人心坚定, 就没有打不胜的仗 ―― ―记中科院寒旱所奈曼沙漠化研究站 姻本报记者 马卓敏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奈曼沙漠化研究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奈曼旗境内, 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 奈曼站以我国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科尔沁 沙地为研究区域,地处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 的倾斜区. 多个过渡带的相互作用和日益加强的人类 活动不仅使这里成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典 型区域, 而且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充 分反映了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 充满活力, 甘于坚守 奈曼站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半干旱区沙漠 化土地治理与沙地生态系统恢复. 奈曼站站长 赵学勇告诉记者. 沙漠是寂寞的,但科学工作者对祖国的忠 诚和热爱则是他们可以战胜寂寞的法宝.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 在这个荒漠小站中, 团 队成员团结一致, 克服各种困难, 如今已经先后 赢得了欧美、 亚非相关科学家和组织的认可, 并 因此获得了联合国环境署和粮农组织联合颁发 的 拯救干旱区土地成功业绩奖 , 还成为了联 合国土地沙漠化培训基地. 据赵学勇介绍, 守候在这里的人们, 在如此 艰苦的环境下,他们还能每天坚持自行组织各 种文体活动, 劳逸结合来调节枯燥的生活. 除 了每周六年轻人利用奈曼站会议室的音响设备 唱一次歌外, 每天下午, 奈曼站还允许大家打一 次篮球, 其余时间则基本用于工作和学习. 由于工作需要,奈曼站主要的野外工作时 间是

4 月到

10 月. 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前, 大家只能在这期间回一次家.但现在随着经费 的增加和交通条件的改善, 赵学勇告诉记者, 工 作人员可以在此期间返回家

2 到3次了.即使 这样, 一些学生和科研人员依然兢兢业业, 坚持 将更多时间用于艰辛的野外工作,回家团聚的 次数往往非常有限. 奈曼站距离兰州约

2700 公里.由于经费和 时间的限制, 绝大多数科研人员与家人分离的时 间太长. 赵学勇认为, 寂寞是这里的主要困难, 即 对父母、 配偶、 孩子的思念. 这里由于地处偏远, 网 络服务跟不上, 知识更新困难, 赵学勇呼吁大家更 加关心这个野外台站, 并继续提供相应支援. 为国家生态建设提供决策 奈曼站是我国唯一长期从事土地沙漠化过 程和沙地农田生态系统研究与监测的定位站, 不仅面向我国北方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开展沙 地农田生态系统退化过程和机制,以及农田生 态系统扩展诱发的沙地生态环境变化的定位研 究和监测. 而且, 还为科尔沁沙地农牧业持续发 展和退化土地的综合治理、恢复和利用进行技 术和模式的试验、 集成与示范. 由于科尔沁沙地地处半干旱与半湿润过渡 区内的风沙活动区, 所以, 这里的研究与监测也 将对沙漠科学、恢复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提供 理论依据、 方法和技术支持, 为国家和区域生态 建设和农牧业开发提供决策依据.就像赵学勇 指出的,奈曼站的目标是对区域经济和可持续 生态理论的发展作出他们应有的积极贡献. 默默付出 终获肯定 据了解,奈曼站长期服务于内蒙古当地的 农牧业生产、沙漠化治理、生态与环境长期监 测、 研究生教育和科学普及等工作. 如今, 奈曼站团队成员的团结合作取得了诸 多成绩: 不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