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ZCYTheFirst 2019-07-04
"触摸我和世界的边界" 文/皮力 倘若说宋琨和别的同龄的艺术家有什么区别的话,那么最初的区别是在她身上有着两种截然不同油画的传 统.

因为种种原因,在复杂的中央美术学院求学期间,宋琨先是在以教授古典写实油画的一画室短暂地学 习了一段时间以后,又在教授表现主义的三画室学习了

7 年.回首大学生活,宋琨曾说从绘画的技术气质 上来说,她其实更偏爱古典绘画的那种安静而均衡的气质,但是她所不能接受的是古典技法和现实生活之 间那种装腔作势的隔膜,而正是在这点上,她觉得三画室对现实生活的关照态度符合她和外界建立联系的 方式. 这个小小的插曲很容易让我们理解宋琨的作品, 即它们的魅力恰恰在于语言和内 容之间微妙的差异. 宋琨总是试图用一种特殊的东西将这个时代的纷繁芜杂整合起来,使其富有一种独特的光晕.这种整合并 非古典意义上的美化,而是一种难以言状的愿许和现实奇特的融合.即使从大学毕业开始算起,宋琨在当 代艺术领域先后工作了近

20 年,而正是这些难以言状的愿许一直贯穿在她的创作中,赋予她的作品一种 弥足珍贵的气质. "It is My Life"奠定了宋琨作品的视觉面貌.与其说"It is My Life"是一批绘画,倒不如说它是一个绘 画项目,宋琨以统一的尺寸,按照每天一张的形式记录了自己一年

365 天的生活.这种将时间维度置入到 绘画中同时 强调绘画的行为性和日常性的作品, 充分反映了宋琨对于绘画在今天的局限性有着一种方法论 上的自觉.(事实上,这种自觉也融合在后来的"昔珈"系列的作品中).而在具体的语言上,这批作品 更具有写实油画的特点,它的色彩层次和色差开始变得丰富而细腻,特别是在很多灰色的处理上完全体现 古典绘画的那种优雅气质,让人在视觉直观上印象深刻.而从主题上看,"It is My Life"虽然还是延续了 前几年的那种对于世界的不安,但是注意力却从单纯地关注外部世界,转向关注"我的生活和外部世界的 关系".因此它的意义是双重的,一方面向外部呈现我的生活,另一方面也籍此获得对于自己与外部世界 精准关系.这个系列作品的变得体现出相比表现主义时期更加自信而稳定的感觉.这些画面信息量巨大, 而且统一尺寸画面的重复,没有关联的画面之间的并置,非常接近电影中的"闪回"效果.有意思的是, 这些画面中还包括着很多空白的画面,它们记录着艺术家因为诸如生病、宿醉一类无法工作的时光.这种 闪回和空白的效果让这组作品变得鲜活而富有生活的质感, 同时也解释出宋琨对于自我认识的清醒与自信. 在经过迈向社会的惶恐和不安之后,她仿佛知道在语言没法达到的地方,沉默和记录或许是等待的最好方 式. "It is My Life"获得了始料未及的成功,大部分评价赞誉集中在宋琨的绘画尝试了古典和表现语言的结合 上,这些赞誉甚至有时让人忽略了这些作品在绘画形式上的尝试.毕竟任何媒体都没有办法涵盖这么多的 画面,但它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宋琨的这个绘画项目其实强化了人对于绘画本体的现场观看,而对于强 调符号的中国当代绘画而言,这是一种久违的感觉.通过"It is My Life"她的自我认同和外部世界达到了 和解,但是这个和解又是短暂的,它们在向外部世界坚定地呈现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同时,也造就了宋琨的 生活的改变.此后,她只是短暂的完成了一组名为"旅行"的作品.她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在有着她心灵 疗伤意味的旅行中,在某个站台上看到的火车内部的景象,二十几个同样构图的并置的画面表现了一列的 车窗的世态.不同于"It is My Life"强调对自己关注的呈现,"旅行"强调的是对于别人的关注,而这种 旁观视点的背后,则透露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的寂寥,一种身处人群之中的孤独.这种寂寥和 孤独在此化解为艺术家对于自我存在的不确定感,而这种不确定感体现为"旅行"母题在其绘画中不断出 现.在更后来的"寻隐者不遇"中,她 将自己数次的旅行比拟为唐诗中的一次不成功的寻访隐者的过程. 这批作品将所有的景物和事件都统一在特殊的图像"羽化效果"中,无论是山水园林、水中风月, 旅途中 归家沉默的人,舞台上的女歌手,一切都变得特别的虚无缥缈.宋琨在这个系列中,所寻找的并非是某个 隐者,而是一种安顿自己心灵的方式,而结果却是无 法找到,或者说隐者和那种安顿心灵的方式只是一个 奢侈的精神幻想. 或许是想强调在"It is My Life"中没有引起别人足够重视的自己对于绘画的自觉,或许早年经历中独立摇 滚气质的复活, 每经历一个密集的绘画时期, 宋琨就要开始一些别的疯狂试验, 比如当年的人造皮革绘画. 到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