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麒麟兔爷 2019-07-01

2 9 ・ 了这个地区所有的傣族支系.因此 , 傣雅 与 花腰傣 的关系不是支系与民族的关系 , 而是自称 与他称的关系.正因如此 , 本文在探讨傣雅服饰文化与族群认同的关系时 , 采用了 傣雅 这一族 群概念.

二、傣雅服饰变迁与族群认同 傣雅服饰以色彩艳丽斑斓而著称 , 头饰、上衣、腰带、秧箩、筒裙等不仅搭配协调 , 而且全手工 制作 , 花腰傣 名称由此而来.国际上对于傣雅人的关注 , 最早要数英国探险家詹姆斯 1900年1月对于漠沙的记载 , 詹姆斯从普洱到昆明的途中经过漠沙 , 在漠沙住了一夜 , 写下了对漠沙的观察. 他写道 : (漠沙 ) 居民为掸人 , 没有头人主事 , 妇女的服饰很奇特 , 与我在其他地方见过的掸族服装完全 不同 , 在蓝色上衣的袖口上缝有红的翻边 , 腰部也用红色布带缠绕.上衣和裙子的边缘都镶缀红、 白、黄色条纹 , 非常鲜艳 , 此外还要套上另外一件同样式样但很短的上衣 , 打扮才算完毕. 此地的掸族最特异之处是他们不信佛教 , 而膜拜神灵 , …… 他们是在我所路过的所有地方中唯一 不信仰佛教的掸人. [

4 ] 戴维斯笔下的 掸族 是傣族人的总称 , 在漠沙就是指今天的 傣雅 人.那时的傣雅人比今 天的傣雅人保留着更为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更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 这些认同感不仅在服饰上得到体 现,而且从婚姻上得到证明.傣雅人保留着严格的族内婚 , 他们不与任何别的民族通婚 , 也不与花腰 傣各支系族群如傣卡、傣洒等通婚 , 所谓 牛是牛、马是马 的族内婚姻衡量标准.如同凉山彝族 一样 , 以服饰、血缘和族内婚为强烈的族群认同标志 , [

5 ]170 本族群与外族群和民族之间得以区别开来. 然而 , 随着国家权力的干预和现代性的潮流 , 傣雅人的服饰在当今发生了猛烈的变化 , 几乎所有 的傣雅年轻人都不穿传统服装 , 那种象征着美丽和健康的染齿和纹身习俗也随之被抛弃.在傣雅人的 村子里 , 我看到穿傣雅传统服装的人有如下几种 : 首先为老年人.在漠沙镇各村寨中 , 我看到很多穿 民族服装的傣雅老人 , 她们一生都穿民族服装 , 从小到老没有改变.她们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捍卫 者,对傣雅服饰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其次 , 在婚姻、丧葬等重要的仪式活动中 , 傣雅妇女必须穿本民 族服装 , 民族服装在这些重要的仪式活动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 平时不穿民族服装的人在这个时候都要 穿上艳丽的民族服装 , 只有在仪式活动结束之后才穿汉装.第三 , 商人付钱让傣雅妇女穿民族服装. 每当商人举行项目开工、验收或者签字仪式时 , 需要傣雅妇女穿上民族服装来参加 , 以增加民族特色 和气氛.有的外来游客会请傣雅少女穿上民族服装做导游.第四 , 政府会要求傣雅人在重要会议时穿 民族服装 , 要求傣雅人在花街节、服饰节等重要活动中穿民族服装.除上述几种情况外 , 傣雅人穿民 族服装的情况较为少见. 为什么傣雅人千百年来都在自己种植棉花、纺线、织布、制作和穿戴本民族服装 , 而现在却被汉 装同化了 , 并且速度如此惊人呢 ? 笔者走访了漠沙镇大沐浴村资深的服饰制作者杨应鲜先生.他目睹 了 文革 前期傣雅人改装的整个过程 , 我根据他的讲述整理如下 : 在政府的倡导下 , 傣雅人于 1966年开始改装 , 改装就是傣雅人改穿汉装.当时的政府领导认为 , 傣雅的服装不方便劳动 , 就从县城请来了汉装师傅 , 教我们制作汉族服装 , 当时的大队安排我们 6― 7个人 , 有傣雅人也有傣卡人 , 到仙鹤街学习制作汉族服装 , 学习了一个月 , 我们就知道怎样裁缝制 作汉族服装了.但是 , 那个时候的傣雅人都有抵触情绪 , 不愿意改装 , 因为穿汉装常被人笑话 , 人们 很害羞 , 所以很少有人穿汉装.但是 , 那时妇女穿傣装真的不方便 , 因为那时的傣雅妇女不穿短裤 , 妇女还犁田 , 那就更不方便了.傣雅男装也是很传统的 , 右衽的上衣和大裤脚裤子 , 劳动很不方便. 后来 , 傣雅人慢慢开始穿汉装 , 而且速度是很惊人的 , 很多人接受并喜欢上了汉装.到现在完全反过 来了 , 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不穿傣雅服装 , 只有老年人才穿传统服装.有些人反而感觉到穿傣雅服装 害羞了 , 不愿意穿傣装 , 有的人一个小时都穿不住 , 因为太热 , 穿一下就脱下来.改装逐渐成功后 , 我家里摆满了需要加工的布 , 我们加工一条裤子收费 0. 5元,加工一件上衣 (四个口袋 ) 收费 0.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