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星野哀 2019-07-01

4 ? 饮用水水源选址与保护区划定 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 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 水量保障原则 风险防范原则 水源选址一级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 准保护区 保护区划分饮用水水源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 基础环境调查基本信息 水质状况 污染源 管理状况 基础环境评估水质评价结果 水资源禀赋 污染源统计分析 环境风险评估 自然特征 社会经济条件 单因子评价 富营养化评价 水质变化趋势 工业源 流动源 生活源 农业源 保护区管理 监测能力 监督执法 风险源识别 风险应急能力 饮用水水源环境问题分析与工作目标 常见问题分析存在严重环境风险问题 存在一般环境问题 水质目标 工作目标风险防范目标 监督管理目标 重新选址后进行论证 风险防范 预警体系 应急响应 划分与调整 环境准入 监测与评估 环境监察 水质保障原则 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 河流型 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 代表性 准确性 与要求断面设置原则例行监测 监测指标 监测频次 合理性 连续性 湖泊、水库型 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 选址问题 水质问题 污染源问题 管理问题 饮用水水源风险防范与污染防治 风险防范与应急环境保护制度信息管理 河流型 湖泊、水库型 污染防治技术分级防治 分类防治 污染源整治 地表水生态修复 地下水环境修复 事故问题 暂不存在环境问题 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建设 划分方案申报与审批 设置保护区标志 应急监测 管理状况评估 图1-1 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路线图

5 ? 第2章 饮用水水源选址 2.1 水量 水源供水量应满足服务人口用水需求,并符合当地水功能区划,参考《建设 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SL/Z 322)水量保障指标体系中的取水指标进行筛选, 采用多年平均流量、实测最大和最小流量等水文数据,以水资源状况、水域开发 利用程度、生活取水量等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对水源水量进行论证分析. 2.1.1 地表水型 地表水水源要求开采期间常年具有较为充沛的水量. 水资源缺乏地区应考虑 季节性供水,有断流现象的河流,不宜作为水源.有冰封现象的河道,应掌握冰 封期最低水位及冰封层最大厚度,将取水口设于冰层以下. 2.1.2 地下水型 地下水水源应尽可能选择在含水层较厚、水量丰富,补给充足且调节能力较 强的区域.优先选择冲洪积扇的上部砾石带和轴部、冲积平原的古河床、厚度较 大的层状裂隙岩溶含水层、延续深远的构造断裂带及其它脉状基岩含水带. 在基岩区,宜选择在集水条件较好的区域性阻水界面的上游;

在松散地层分 布区,宜选择靠近补给地下水的河流岸边;

在岩溶区,宜选择在区域地下径流的 排泄区附近;

山丘区和高原台地应尽量选择沟谷汇流区或主要沟谷河川.一般不 得选择地下水超采区. 2.2 水质 在历史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现状水平年评价水质,依据《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 (GB 3838)和《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4848)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 对水源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并考虑当地特殊污染指标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水质 应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 2.2.1 地表水型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应尽量选择在居住区上游,避开回流区、死水区和航运河 道,避免咸潮影响;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还应考虑湖库泥沙淤积和蓝藻水华对水质 的影响.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